资源描述:
《对比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对比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与孟子分别为中国先秦道家与儒家的代表人物,二者分别继承了道家--老子与儒家--孔子的思想精髓,同时又注入了自己的主张与理念,将两家思想发扬光大.尤其是其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因此,对比研究庄子与孟子的美学思想理应以其哲学思想为基础. 首先,庄子认为美之所以为美,是与人的存在的提升与体验密切相关的.如庄子对于感性的批评大体上延续了老子的论题,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无味令人口爽.”(《老子第十二章》)庄子发展同一论题,并谓:”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充.
2、三曰五臭熏鼻,傻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历爽.五曰趋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庄子·外篇·[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天地第十二》这五种感官之所以须遭受批判,是因为它们会失性害生.换句话说,是因为它们对生命发展起了阻碍作用.而美感则是对天地大美的整体把握,因此感性与美感是必须区分着来看的,在庄子看来,人的精神生命必须从一切尘俗牵绊之中解脱出来,要在自由逍遥之中领会天地之大美.同样庄子对美的价值判断也是以人为中心的,他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快骤,四者孰知天下之色哉.”(《庄子·内
3、篇·齐物论第二》)这就是说美与丑只是人赋予某一特别对象的性质,并不是事物普遍的性质,由于人的爱、恶的介入,因而有美有丑,有善有恶.孟子则不同,他认为”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尽心下》)在这里,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在孟子这就是说,味、声、色能够诉之于口、耳、目并使其愉快,这就是美的,他并没有像庄子一样将这几种感官看的那么绝对,庄子是完全持否定态度,并认为它们是阻碍生命发展的.而孟子则认为,这几种感官若能使口、耳、目
4、感到愉快,反而会促进生命的发展,这是美存在的一个基础条件之一. 第二,庄子的美学思想和庄子关于”道”的思想是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一起的,庄子认为”道”的根本特征在于自然无为,并不有意识的追求什么目的,却自然而然的成就了一切目的.人类生活也应当一切纯任自然,这样就能超出于一切利害得失的考虑之上,解除人生的一切痛苦,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境界.这种与”道”合一的绝对自由境界,在庄子看来就是唯一的真正的美.”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道”是一切美的根源,这种思想带有虚无消极的性质,但同时又深刻的意识到美具有超越有限的狭隘的功利目的的特征.庄子提倡的这种超功利的人生态度,实质
5、上就是一种审美的态度,在《知北游》篇中,庄子既谓:”圣人者,原天地之美以达万物之理”,随后立即加上:”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也就是说,一旦以道为居,生活在其中,便可以以德为美,也就是在德中展现美之本性,”美”即是指人的生命合于道,游于道的欢悦至境.孟子的美学思想当然也是建立在儒家”仁”的基础上的,孟子在孔子”德政”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学说.在《孟子》中有不少讨论礼乐的篇章,在《梁惠王章句下》中,庄子与齐宣王谈论齐王好乐之事.孟子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
6、,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又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不若与众.”紧接着,孟子抓住齐宣王说出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看法,提出具体的例子,他对齐宣王说,假使你在深宫里举行音乐会,老百姓听见了都会皱着眉头议论着说我们的君王有那么好的兴致开音乐会,而我们却困苦到这个地步,妻离子散,生不如死.或者你去野外打猎,老百姓听见车马声,看见迎风而舞的羽饰、旗帜,大家也会深恶痛绝的议论着,
7、我们的君王竟然在那里兴高采烈的打猎哪!但是我们却困苦的流离失所,不得安居,因此孟子指出”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已.”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对音乐美的一种看法,在孟子看来,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并没有”美”、”丑”之分,而”与人乐乐”也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要”与众乐乐”,即与老百姓同乐,这样国家才能稳定兴旺.世俗之乐能使齐宣王感到愉悦,这种音乐固然是美的,但这样的美只是一种低层次的美,只有将此提升到社会、政治的高度,使之为统治阶级服务,巩固政权,这样的美才发挥了其最大的作用,才是高层次的美. 对比一下便不难看出,庄子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之美.庄子在《知北游》篇中表明:”天
8、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键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