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

ID:14143659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6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1页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2页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提要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活动是高校采取培养措施使培养对象的身心发生合乎目的的转变的过程。高等学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责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新时期对高校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使命。  一、

2、创新人才的概念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他们是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创造性应用方面,在管理、文化创新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技事业,德才兼备;要有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和科学手段进行研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准确地把握科技发展的创新方向;具有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3、  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一)高等学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人才聚集,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这些特点使高等学校成为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沃土。在我国“十五”期间,高等院校承担了2/3左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大量的“863”计划项目,依托高等院校建立的国家重

4、点实验室占全国总数近2/3。实践表明,高等院校已经成为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  (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  1、创新教育理念没有真正确立。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说过:学生是否有创新力,是一流学生与三流学生的分水岭。我国教育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往往囿于传统的惯性思维,不愿或不敢突破前人的思维定势和传统继承模式,长期以来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端,这种重继承、轻创新的传统观念,在今天我国的教育领域中还有很大的影响。3  2、实践环节能力培养不够。试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上属于已

5、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缺乏试验技术、试验设计、试验方法和独立从事试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很难形成创新试验研究能力。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的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相对滞后,好多实验人多设备少,不是学生在做试验而是在听试验,实习环节基本上属于参观性质的活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一方面学生层次确实有差异;另一方面教师的精力投入和人员配备存在弊端,设计环节的实际收效不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积木式的技术拼凑,很少有创新。  3、教师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是被动者、服从者。我国自古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

6、想。教师管学生,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的,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了。有些教师虽然看到了通过各种教育措施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上仍然使用陈旧的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学生难得有创造的艰辛体验和成功的乐趣,其宝贵的精力和智慧潜能耗费在大量的机械模仿和训练中,因得不到有效开发而过早泯灭。  三、有效的改进方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体现主导性,学生应当体现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中、日、美三国曾分别对本国的部分学生以“理想的

7、教师形象”为题做过一次联合调查。尽管三个国家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文化形态、风俗习惯等差异很大,但答案却惊人的形似:三国被调查的学生都不喜欢专制型或放任型的教师,而无一例外地喜欢交流型的教师,学生渴望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往“传道、授业、解惑”式的教育理念,确立了教师的权威,强调“师道尊严”,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突出了教师的主体,而学生只能围绕着教师的教,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更多关注的是学问的继承,而不是发展。  创新教育从本质上说是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主动发展的启发式教育

8、,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既有利于学生个体,也有利于整个学科的发展。  (二)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台湾教育界公认生命意识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实践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高校的创新教育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培养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