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695834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省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摘要:高校要为21世纪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腾飞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就应建立起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地方高校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提出了构建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实践相结合、“订单式”、以及“多样化”等适销对路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富有时代特征的,注重适销对路的人才培
2、养模式,已是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形成的共识。这不仅是对教育思想认识的深化,也是更接近教育本质的观念性变革,是顺应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性选择。 1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从2005年的338万增至400万左右,这个数字已经是2000年107万的近4倍。这说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愈来愈大。在这种态势下,高校怎样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便成了当
3、务之急。 (1)供求错位导致的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就业完全是个结构问题,其实我国大学生的总量远远不足,因此不应该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归咎于几年前的扩招。据统计,2000年我国从业人员中具有本科和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仅占1.38%,总数不到1000万人。这就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什么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既有社会用人机制问题,也有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学校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还有大学生自我定位,以及在大学生紧缺时代形成的社会对大学生过高心理预期的惯性运
4、转等问题。我认为关键的问题是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2)专业设置与需求的错位是主要原因。人才是从学习实践、教学实践中成长起来,并最终要接受社会实践检验的。而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地,人才资源开发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适应”:一是促进人才总量同国家发展目标相适应;二是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三是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我们的高等学校必须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面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适销对路的高层次人才。如果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错
5、位,甚至脱节或者有“从众”4心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不顾自身是否具备条件,什么专业热门就一窝蜂地设置什么专业,势必造成短期内的有些领域、有些行业人才供求失衡。这就是一方面培养的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有些迫切需要人才的工作岗位又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现象的主要原因。 2省属高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做法 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武汉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医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理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正在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努力将学校建成一个以理工为主,特色鲜明,各学科
6、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成为国家冶金工业及地方国民经济建设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属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构建中,必须适合社会对人才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开拓能力强、具备多种素质特征的要求,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共性,又要具有个性,具有较强的知识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中,应当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作为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以“四模块”为框架的实验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
7、校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重要地位,全面推进了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学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构建以“四模块”即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教学实验模块、校内课程设计模块、校外实践教学模块为框架,实验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体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应进一步建立稳定的校外工程实践基地,突出产学结合、双向推动机制。为改变企业被动接受实习的状况,把学生各类现场实习环节切实落到实处,学校应充分利用校董事会的优势,在校外建立多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并可与实习单位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建
8、立互惠互利的良好的合作关系。 (2)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①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学校可推出一些“订单式”班,与企业磋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方案制定全过程,可增强教学针对性,有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