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doc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doc

ID:14108644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6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doc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doc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doc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doc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教育  摘要:人类对科学的追求一直延续至今,而中国曾经的文明的辉煌不再,让人不得不思考。本文从科学发展的文化视角来分析它发展,以历史为线索,对科学的教育进行考察,以思考其发展规律。从中发现科学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中国文化;科学;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03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为从上古时期至19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化有着古老的历史和强大的生命力,在四大文明中是唯一一个没有断裂过的文化。在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一直在自我调节,像一个生物缓慢地改变平衡

2、,或像一个温度自动调节器——的确,控制论概念很可能应用于一个具有经过各种气候的考验的稳定过程的文明国家。它似乎装有自动导向器、一套甚至由重大发现和发明引起的所有动荡之后能返回到原状的反馈机构。”  梁漱溟先生将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缺乏集团生活、伦理本位、以道德代宗教、无阶级、无革命、早熟等十几个;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四项基本观念,即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和以和为贵。  (一)天人合一  从哲学史、文化史等的大量资料看,“天人合一”基本上是一条最高的道德准则,而非一个科学命题或宗教的教条。“这种伦理性天人关系传统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科学精神的缺乏

3、可能有一种密切的关系。因为当人们以伦理眼光来观察自然的话,就不可能赋予自然以西方人那样的本体地位,并有一种按照自然本来的面目客观地认识自然的动机,当然更谈不上自然知识的积累和进步。”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对自然的一些认识性成果也不是用来进一步地探索自然的奥秘。如指南针用于看风水,火药用于制造烟花爆竹等。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从观念上阻塞了发展自然科学的道路。  (二)伦理精神  从伦理性的“天人合一”思想出发,使得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负载着、贯通着一种浓烈的伦理精神,而不是科学精神或宗教精神。伦理本位的文化精神是直接导致了重义轻利的社会价值取向,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所以历史上中

4、国人在基本的价值观上强调义先于利,义贵于利,义高于利的。  (三)中庸思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既是一种极高的道德,也是一种根本的思维态度和方式,是道德践履与思维态度、方式的统一。  “中庸”根据朱子的解释,“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之不及之名;庸,平常也。”《说文解字》中对“庸”的解释,“庸,用也”,中庸即用中,指处理事情恰如其分,既不能过分又不能不及。  “从一般意义上说,中庸思维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确实衍生出夸大和谐、协调、平衡而忽略冲突、斗争、非平衡的意义,使得中国人的国民性中多老成持重,少锐意创新。”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一)表现在价值取向上7  中

5、国传统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伦理的,渗透在教育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中国古代教育思考都是围绕怎样做人和做一个怎样的人进行的,可以称之为人生的教育。  (二)在教育目的的建立上  中国古代的教育目的不像西方古代教育目的那样强调培养“智者”,也不像中世纪那样培养“牧师和骑士”以及近代以来强调传递科学知识,培养熟练劳动力和科学家,而是强调培养贤人、士、君子、圣人等。有高尚人格的人为主。  (三)在课程设置上  中国古代教育学中的课程论在内容选择、编排、实施上主要以道德课程为主,即以经书、史书为主,辅以个人生活体会和道德践履。孔子编撰的《诗》、《书》、《礼》、《乐》、《易》与《春秋》基本教

6、材,尽管有一些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但主要是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朱熹为学生注“四书五经”,即《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它们仍然是关于人事道德的知识。  由于以道德课程为主,注重道德人格和形成,因此传统教育中科学内容极少,且被置于一个很不重要的位置。  (四)在师生关系上  在伦理精神的文化传统下,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并不存在,教师仍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课堂教学缺少民主、自由的氛围。  (五)教育方法上  “中国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带有很强的直觉经验色彩,重直觉、重经验描述而缺乏理论概括,缺乏严格的逻辑推

7、理论证,也缺乏实证科学方法的运用。”“由于中国文化的伦理本质,科学之不发达与科学精神之不昌是自然的事。”  三、中国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科学文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1、“经世致用”实学思潮  鸦片战争后,中国有识之士提倡学习西方“西艺”,实学与西学相会,形成了历史上的“西学东渐”。认为应当虚心学习西方文化,特别是科学与技术。正是在这种经世实学思想的推动下,士林中出现了讲求经世实学、研究并仿造西器、以救现实的风气,推动了西学科技更广的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