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政策之就业方面的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改革开放前后就业制度文献综述前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公众维持生计、实现人生价值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就业是安国之策,就业不仅关系到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保证,同时也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能否把庞大的人口规模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决定我国能否保持资源比较优势以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就业的反函数是失业,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人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实
2、现就业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拥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二是具有用人需求的用人单位;三是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形成雇佣关系的“纽带”,例如信息交流、法律保障等。改革开放30年,中国就业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革。要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中国的就业增长和结构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其本质,并且在新阶段继续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本文主要是对改革开放前后就业制度的综述。主题一、改革前就业政策的主要特征(一)劳动政策以指令性劳动计划为基石。(二)就业政策以统包统配为基本特征(三)用工政策以国家固定工为主体二、改革前就业政策的弊端不少单位富余人员越来越多,既很难调剂,又无法辞退,严重
3、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有一些职工成为固定工,有了铁饭碗,不再勤奋工作,劳动纪律松弛。针对这些情况,1958年上半年,劳动部提出,今后企业招收新工人时,应广泛使用长期合同工和短期合同工。除了部分掌握复杂技术的生产骨干外,尽力少用固定工。三、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就业政策演进的四大步骤(一)外围层次改革的就业政策:通过广开门路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二)内圈层次改革的就业政策:通过公开招工在新增劳动力中确立双向选择关系(三)核心层次改革的就业政策:通过全员劳动合同制促使劳动力合理流动(四)硬核层次改革的就业政策:通过劳动计划体制改革剥离企业富余人员-4-中国的就业增长和结构变
4、化是3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结果。因此,理解就业的增长和结构变化机制,是我们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反过来也是一样,这个时期特殊的就业问题,以及就业制度改革的过程与成绩,也需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才能更深入地认识其本质。而这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一)劳动力市场发育遵循经济改革整体步骤与逻辑首先,在如何通过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创造就业机会,消除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这一点上,中国的现实与刘易斯理论模型是一致的。其次,中国的二元经济转换,同时又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集中表现为劳动力资源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的机制转变。最后,上述同一过程
5、又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通过扩大对外开放而实现的。(二)农村劳动力重新配置与城乡一体化。(三)城市就业冲击与劳动力市场发育。(四)劳动力市场转型和发育的三个特征1.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两种改革方式并用。2.数量调整和价格(工资)调整两种改革方式并用。3.“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改革方式并用。作为改革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以及经济发展的结果,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发展阶段的转折点。由于这个转折点以劳动力无限供给性质的逐渐改变为表征,所以,我们不妨借鉴发展经济学的现成名称,将这个转折点叫做“刘易斯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完成,而是标志着一
6、个制度变迁的新阶段的来临,并且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市场制度模式的选择等提出的新的任务。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劳动者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稳定,就业制度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进程对于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了与当时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包统配制的计划就业制度,文革结束后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不得不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先行进行就业制度改革,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为在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逐步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双轨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形成了双轨
7、制的就业制度。就业制度改革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年:就业制度改革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总体改革框架内推进。主要是为解决当时极为严峻的就业问题,双轨制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就业体制计划就业仍是配置就业的主要形式;第二阶段,1992-2001年:-4-深入推进市场化就业改革。政府促进就业责任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大,计划就业仍占据一定地位;第三阶段,2002-2007年:加速推进市场化就业制度改革积极就业政策是就业制度的核心。四、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深层次原因(一)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