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

ID:14093504

大小:45.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26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1页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2页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3页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4页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1958年资料5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58年资料5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徐惠之;王凤高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在三十年前(1928年)日本学者金木子青发现的,1952年我国中央卫生部规定为二十二种法定传染病之一种,命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脑炎)它每年在夏末秋初之时猖狂流行,严重

2、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几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在中西医的密切合作下,对预防和治疗方面,获得了相当成就,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曲线都逐趋下降。  以石家庄为首的脑炎治疗经验发表,研究的人也日益增多。在研究中,一致认为该病是温病中的一部分;同时也一致认为中医不但对现代科学一般没有良好方法的慢性病可以医治,即是一般热性病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1957年7-9三个月,由省卫生领导机关和“南京市防疫站乙型脑炎防治委员会”的指示,组织了中医治疗工作组,在南京市传染病院进行临床研究。参加的单位有省中医研究所及省、市中医院;同时该院也组织了西医组,进行对照。结果,疗效和各地报导相做。两

3、组均有总结报告发表,兹不详述。  一、我们怎样运用“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在临床上治疗一切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当然脑炎也不能例外。所谓“辨证”,就是辨别证候。由于感受病邪的轻重,侵入脏腑阶段的不同,因而就表现出各种互异的证候。我们不论碰到什么疾病,都应该运用“四诊”的方法,通过“八纲”的分析,进行考察和归纳,从而得出较为正确的治疗方针,这种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这次是如何运用“辨证论治”来治疗脑炎的呢?根据温病学说中的暑湿、湿温、伏暑等这些相似的病症;运用古人遗留下来的宝贵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经验,如三焦、卫气营血;以及各地报导的临床治疗总结……等,作为

4、我们诊断和治疗的准绳。  我们在这次开展工作以前,就确定了严格掌握“辨证论治”的方针,来到临床实践时进行观察,因之顺利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得到了以下的点滴体会:  1.三焦 这个学说,起源于内经,但它主要是指人体的部位和器官的相互作用或是体内正常物质和功能……而言。直到清代叶天士,他吸取了前贤理论的精华,结合自己历年临床的经验,认为温病的诊断,很多地方与伤寒不同,故在“临证指南”中指出了治疗温病必以“三焦”立法,从此温病学说有了新的创举。继叶氏以后,吴鞠通经过一番整理,充实了一些内容,更明确地以“三焦”在温病学说中对“辨证”方面起了指南的作用。他说:“温病由

5、口鼻而入,鼻气通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胞,上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这说明了温病在发展过程的症状分期,以及病变的部位,来辨别浅深轻重。这个学说至今对温病的“辨证论治”起着重要的影响。  三焦的证候分类  上焦:  肺——头痛,微恶寒,身热白汗,口渴或不渴,咳嗽,脉浮而数。若兼湿者,胸闷不渴,舌白,脉弦细而濡。此为温病初起的症状和体征,即叶氏所谓“温邪上乘,首先犯肺”之说。  心胞——舌质绛赤,烦躁口渴,神昏谵语,夜寐不安,手足厥冷。这是温病初期的变证,也是温邪入营分的表现。  中焦:  胃——发热,不恶寒反恶热,面目赤,大便祕,小便濇,舌苔老黄,甚则

6、起黑刺。这是上焦失治传入中焦的证候。  脾——院闷身痛,腹胀或连脘,大便溏薄,舌白脉缓,或呕或哕等。这就是由于上焦湿邪未尽转归而来的。  下焦:  肝——厥逆交替,心中烦闷,时作干呕,或风动痉厥,舌短囊缩,舌干绛少苔,脉细沉伏。一种是由于肾水真阴耗伤之后,往往出现虚风内动,即是水不涵木之意;另一种是邪热郁结,内窜厥阴,形成热深厥深,此属实证,也可以说是热极生风的关系。  肾——书安静,夜烦躁,口虽干而不欲多饮,溲短色赤,咽痛脉虚少苔。这种症状,多数是热邪久覊,阴分受伤所致。  2.卫气营血 和三焦一样,同样也是叶氏承接古人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贯串起来构成的

7、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如说:“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就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涼血散血……。”这段记述,阐明了病势发展的趋向以及病邪的深浅和表里。病变发生到何处,病势就发展到某种程度,因而当用某种方法处置。这可使后学者能够明确了解“辨证论治”的方向。  卫气营血的证候分类  卫分:发热,恶寒(为卫分特症),无汗或少汗,头痛鼻塞,咳嗽苔白脉浮等。  气分: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出气粗,口渴,小便色黄,脉滑数或洪大,舌苔由白转黄。  营分:舌质红绛,壮热神昏,夜寐不安烦躁,唇燥口渴或反不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