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禪宗與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

略論禪宗與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

ID:14075491

大小:185.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7-25

略論禪宗與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_第1页
略論禪宗與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_第2页
略論禪宗與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_第3页
略論禪宗與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_第4页
略論禪宗與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論禪宗與念佛─ 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慈光禪學學報第二期略論禪宗與念佛─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釋宗舜蘇州西園戒幢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慈光禪學學報第二期43略論禪宗與念佛─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釋宗舜提要本文以中國禪宗四祖至六祖的禪學思想為中心,分「引言」、「東山法門」、「南能北秀」、「禪淨融匯」四個部分,闡述了禪宗的主要禪法特點,以及對待念佛這一修行方式的態度,探討了禪宗與淨土宗之間的複雜關係。關鍵字:禪禪宗念佛淨土淨土宗目次一、引言二、東山法門三、南能北秀四、禪淨融匯一、引言43略論禪宗與念佛─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釋宗舜半個世紀前,太虛大師講過:「中國佛學特質在禪。」案:民國三十二年秋,太虛大師曾在漢藏教理院作過題名《中

2、國佛學特質在禪》的學術報告。除《太虛大師全書》收錄外,還見於張曼濤主編之《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2卷《禪學論文集》(臺灣大乘文化出版社)。禪在中國佛教中,有著特殊的作用和地位。但是,禪修與念佛一樣,同為佛教的基本修行方式,乃各宗各派所奉行,並非獨為禪宗所擅有。禪宗之所以能夠開宗立派,而又名之為「禪宗」,固是以它作為徹見心性的根本途徑。可是,如果與其他佛教宗派的禪修,在目的、方法以至傳承上,沒有自身特別之處,那就泯滅了宗門面目。禪宗的念佛,比之它宗的念佛,也不是時時事事相符合。在禪宗的歷史上,修禪與念佛,其內容並非一成不變,其關係也不是唇齒相依。在佛教中,戒、定、慧稱為三學,是僧伽

3、修行的綱要。《楞嚴經》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見《楞嚴經》卷六。《大正藏》19/945/131下。「定」就是禪。「定」是中國固有的語詞,《說文解字》:「定,安也。」見《說文解字》卷七下。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清/陳昌治刻本第150頁下。可知「定」的原義為安定,引申有寧靜、停息的意思。梵文Samādhi,音譯為三昧或三摩提、三摩地,意譯則為正定、等持。音、意二種譯法,在佛經中都存在。禪,《說文解字》說:「禪,祭天也。」見《說文解字》卷一上,第9頁上。「祭天」是禪的本義,讀ㄕㄢ.(善音,去聲)。後來在翻譯佛經「Dhyānā」時被借用,變讀ㄔㄢ(慚音,

4、陽平)。《玉篇》「示部」說:「禪,靜也。」見《玉篇》卷第一「示部第三」,第5頁上。禪是Dhyānā的譯音「禪那」的略稱,意譯則為靜慮。在中國,二者常相並稱為「禪定」隋/慧遠《大乘義章》卷十三「八禪定義」之「釋名辨性一」云:「第一釋名,辨其體性。先辨其名,名別不同,略有七種:一名為禪,二名為定,三名三昧,四名正受,五名三摩提,六名奢摩他,七名解脫,亦名背捨。禪者,是其中國之言,此翻名為思惟修,亦云功德叢林。」又:「問曰:『此等所名之法為一為異?』『釋有通、別。通而論之,一切禪定皆具此名。於中別分,經論不等。』」見《大正藏》44/1851/718上。。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說:

5、「禪是天竺之語,具云禪那,中華翻為思惟修,亦名靜慮,皆定慧之通稱也。源者是一切眾生本覺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稱為禪那。」《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見《大正藏》48/2015/399上。43略論禪宗與念佛─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釋宗舜佛教傳入中國,禪學便與之俱來。早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由安世高、支讖、竺法護、鳩摩羅什、佛馱跋陀羅及曇摩密多等人,譯出了眾多種類的禪經。他們所紹介的,大都以小乘禪法為主,如《安般守意經》、《修行道地經》、《坐禪三昧經》及《達摩多羅禪經》等。同時,大乘禪法也被紹介了過來,如《般舟三昧經》、《觀無量壽經》、《首楞嚴三昧經》等。

6、約在公元四、五世紀間,修禪的種種法門已經逐漸地在中國流傳開來據梁/慧皎《高僧傳》卷十一的「習禪」篇,其第一人為竺僧顯,本姓傅氏,兩晉間人。見《大正藏》50/2059/395中。。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之一說:「達摩未到,古來諸家所解,皆是前四禪八定。」見《大正藏》48/2015/399中。「四禪八定」是色界天的四禪和無色界天的四無色定的合稱,在印度原來屬於外道所修,佛陀吸取後進行了改造。這種禪法仍屬小乘禪的體系,不能導致究竟解脫。當時所流行的禪法,也不全如宗密所論,「皆是前四禪八定」,也還流行著數息觀、五門禪之類的小乘禪法。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的「習禪」篇,所載僧傳二

7、十一人,梁/慧皎《高僧傳》「序錄」卷十四云:「始於漢明帝永平十年(67),終至梁天監十八年(519),凡四百五十三載,二百五十七人,又傍出附見者二百餘人。」其時菩提達摩已來中國,其書未能收錄。見《大正藏》50/2059/418下。作者在篇末《贊》裏說:「五門棄惡,九次叢林。」見《大正藏》50/2059/400下。所謂「五門」,即是小乘七方便中所說之「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界分別觀、數息觀。所謂「九次」,即是指次第無間所修的九種禪定。又稱「無間禪」或「煉禪」,即色界的四禪定(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