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57673
大小:8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5
《防灾科技学院教案(首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防灾科技学院教案纸防灾科技学院教案(首页)授课教师姜婷婷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授课专业班级07501/07502(章节)所需学时2(章节)题目第十六章明代诗文一、明代前期诗文二、明代中期诗文三、晚明诗文四、明代散曲与民歌教学目的了解台阁体的特点,掌握高启、前七子、徐渭的创作。教学重点高启、前七子、徐渭的创作。教学难点台阁体的特点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教具多媒体主要教学过程1、导入2、讲解本节内容3、小结4、作业后记第9页防灾科技学院教案纸导入:自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至一六四四年崇祯自缢于北京,明代的历史延续了约二百八十年。这正是世界历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在欧洲,差不多正好与明代
2、历史相对应的是文艺复兴时代,这一时代中,自然科学、哲学、宗教、政治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内,同成长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系列重大进步,全面地撞击着中世纪的封建统治及其意识形态。而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念正在形成,欧洲的商船与传教士开始叩击古老中国的大门。在中国的土地上,同样一度孕育着深刻的变异。讲解本节内容:一、明代前期诗文1、高启等高启,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赏析《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2、宋濂、刘基 (1)宋濂(1310—1381)字
3、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有《宋学士文集》。。宋濂的文集中,大量充斥着美化、歌颂明初统治集团上层人物及表彰贞节妇女的作品,是他的“道统”文学的集中表现。宋濂的散文文辞简练典雅,少作铺排渲染。但偶尔有些描写的片断,也能写得相当秀美。各种文体往往各具特点,可以看出变化,不是那么僵板。总的说来,他的文章风格具有密吻于道德规范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纯熟的技巧,所以能够成为明初文学风尚的典范。 (2)刘基,字伯温,青田(今属浙江)人。 刘基的诗如《买马词》、《畦桑词》、《筑城词》等,以质朴的语言反映社会矛盾,是较好的作品。他的一些抒情之作,则流露出豪杰气慨,在元末明初的
4、诗歌中较为少见。3、台阁体自明永乐至成化年间,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台阁体”。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则指以当时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台阁体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杨溥《东里诗集序》),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二、明代中期诗文 1、吴中四子第9页防灾科技学院教案纸明中期文学复兴在南方的主要代表是被称为“吴中四才子”的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和徐祯卿。其中徐祯卿于弘治末进士及第后,在北京加入李、何为首的文学群体,成为“前七子”之一。 (1)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
5、人。弘治间中举人后,七次应进士考试而不第,遂以举人身份入仕,任广东兴定知县,迁应天府通判,不久辞官。有《怀星堂集》。 祝允明的诗文中具有一种显著的特点,就是表现出自我觉醒的意识和向外拓张的强烈要求。(2)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赏析《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6、不见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做田。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分者奉为天人,自有傲骨。疯颠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有风流。这种诗不事修饰,不计工拙,成功地表现了诗人的个性。但它对向来的文人诗歌传统,却造成严重的破坏。 2、前七子所谓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1)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属甘肃)人。有《空同集》。 ①文学主张:以李梦阳为主导的文学复古运动,
7、其意义一是要隔断同宋代文化主流——特别是理学——的联系,二是为了追求所谓“高格”。 ②诗歌内容:李梦阳的诗有不少以感怀时事、暴露现实为题材,如《士兵行》、《石将军战场歌》、《玄明宫行》等,写得情感激切,苍劲沉郁,显然受到老杜诗风的影响。 李梦阳另外有些诗,表现情感深切而真挚,写出了以前诗歌中很少见的内容。 (2)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河南信阳人。于弘治间中进士,在京任职,与李梦阳等人一同倡言文学复古,成为“前七子”的主脑人物之一。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