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5142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有关柏拉图的“洞穴理论”的一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有关柏拉图的“洞穴理论”的一点思考 作者简介:刘继阳(1978.8-),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摘要: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洞穴理论”把“善的理念”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动力和终极,是他的美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把理式作为最高存在,把“善的理念”作为建立“理想国”的基础与目标,在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值得令人欢呼的伟大创举。但今天我们必须认知到他的局限,更全面和准确的阐释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终极意义,那就是人性的存在与发展。 关键词:“洞穴理论”;理念;人性 柏拉图在其对话录《理想国》的第七卷中,提出了一个
2、“洞穴”的隐喻。关于这个隐喻,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对“洞穴理论”的理解: 我把这个隐喻的本体简单概括成如下图示: 影像——洞外的人与手偶——火光 囚徒 可见,囚徒处在整个过程的最末端和最底部,他们只是任人愚弄的对象。按照柏拉图的说法,他们是有思考的能力的,但悲哀的是他们所能够认知的并不是真正的最高的存在,而是经过加工演变形成的影像,于是他们便把这影像当成了真实。在洞穴中,被绑缚的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洞外的人的行为,更不可能认识作为一切的起点与终极的火光。他们能够感知到的关于火光的有且只有洞壁上的影像。 柏拉图的这个隐喻还有一个部分,就是一个脱离桎梏
3、的人历经艰难见到了火光,而此时的他已经与原来的群体——洞穴中的囚徒——格格不入了,在旧友中,他已经是一个不能被接纳甚至要被杀掉的另类。 柏拉图在解释这一隐喻时说:“……现在我们必须把这个比喻整个儿地应用到前面讲过的事情上去,把地穴囚室比喻可见世界,把火光比喻太阳的能力。如果你把从地穴到上面世界并在上面看见东西的上升过程和灵魂上升到可知世界的上升过程联想起来,你就领会对了我的这一解释了,既然你急于要听我的解释。至于这一解释本身是不是对,这只有神知道的。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在可知世界中最后看见的,而且是要花很大的努力才能最后看见的东西乃是善的理念。我们一旦看
4、见了它,就必定能得出下述结论: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了善的理念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柏拉图把“善的理念”作为一种本源,就象火光(用来喻太阳)对于囚徒一样,它是人赖以走进理想国的终极理念。对于“善的理念”,柏拉图解释为:“它的确就是一切事物中一切正确者和美者的原因,就是可见世界中创造光和光源者,在可理知世界中它本身就是真理和理性的决定性源泉;任何人凡能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行事合乎理性的,必定是看见
5、了善的理念的。” 要摆脱现实的可知世界的愚弄,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就必须摆脱桎梏,向“善的理念”靠近,这是我们从柏拉图的“洞穴”的隐喻中得到的结论。 二、关于“洞穴理论”的一点思考: 在这里,我想把这个隐喻做如此理解: 所谓“善的理念”是柏拉图赋予“火光”这一符号的所指。而真正决定着人的理性和人对“可知世界”的认识的,应该是人性本身。其实套用“洞穴理论”的形式我们可以生动地解释这一观点。“火光”即为人性,摆弄手偶的人便是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左右着“可知世界”的表现形式,洞壁上的影像则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各种现实存在,洞穴中的囚徒无疑是被现实愚化并玩弄着的
6、人们。 我要重申我的观点:那被柏拉图比喻成“善的理念”的火光,在我的理解中被比喻成了人的本性,即人性。人性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的源泉。而人性的核心是欲望。 人的历史其实就是欲望的历史。作为人的两种原欲,生存的欲求与性的欲求成为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人性是人存在与发展的核心,善与恶是人性的两个方面,既是相反的两极,又是相融的统一体,它们对立统一地存在着,共同构成人性的全部。只有它们共同存在,人性才不会枯竭,人才能够有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因为它们的相反作用力同时为对方提供了无限发展的势能。可简单图解为: 恶←人(人性=善+恶)→善 如前所说,人性是人存在与发
7、展的核心,而欲望是人发展的不竭动力,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性的表现形式即为对欲望的追求。而欲望亦可分善欲和恶欲。(至于人的两种原欲是善是恶,至今我无法定论。) 纵观西方文学史,(西方人的祖先是“正常的儿童”,所以西方文学是考察人性发展的可靠依据)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和史诗(希腊神话和史诗永远是令人感念的“人”的颂歌,她是人性的“原是共产主义”),到中世纪的城市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由于教会文学为政治的延伸,所以暂可不做考据;在但丁的《神曲》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思想钳制最严酷的时代,人的欲望仍然在黑暗中歌唱着,即使歌声有些许飘渺),到文艺复兴的诗歌、小
8、说、戏剧等创作(莎士比亚的戏剧表现的就是人的宇宙般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