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doc

cmc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doc

ID:14037164

大小: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cmc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doc_第1页
cmc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doc_第2页
cmc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doc_第3页
cmc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cmc的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因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浓度对胶束结构的影响以扩散法和光散射法对胶束研究证实,浓度在cmc以上不太高的范围内胶束大都呈球状,为非晶态结构,有一个与液体相似的内核,由碳氢链组成。当浓度高于l0倍c仇c时,胶束呈棒状,这种棒状结构有一定的柔顺性。浓度再增高,棒状胶束聚集成六角束。浓度更高时则形成层状结构。弗罗姆黑尔兹(Fromherz)从热力学观点提出了一种块状胶束模型。(三)胶束的形成    表面活性剂的稀溶液服从理想溶液所遵循的规律。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量随溶液浓度增高而增多,当浓度达到和超过某值后,吸附量不再增加,这些过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内以何种

2、方式存在呢。实践和理论均证实,它们在溶液内形成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micelle)。    1.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胶束的起始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micelleconcentration,缩写为cmc)。低于此浓度,表面活性剂以单分子体方式存在于溶液中,高于此浓度它们以单体和胶束的方式同时存在于溶液内,并处于不停地缔合分解过程中。故在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条件下,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当量电导、渗透压、洗涤力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随浓度变化时发现,在某一狭窄浓度区间它们发生急剧变化(见图1)。严格地

3、说,此狭窄浓度区间的适当值才是临界胶束浓度。出现这种狭窄浓度区间是因为测定方法不同,临界胶束浓度也稍有不同。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各自有其临界胶束浓度特征值。构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其亲油基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当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浓度达到cmc值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其单体分子浓度不再增加,,而只能增多胶束的数量。2.胶束的结构以扩散法和光散射法对胶束研究证实,浓度在cmc以上不太高的范围内胶束大都呈球状,为非晶态结构,有一个与液体相似的内核,由碳氢链组成。当浓度高于l0倍c仇c时,胶束呈棒状,这种棒状结构有一定的柔顺性。浓度再增高,棒

4、状胶束聚集成六角束。浓度更高时则形成层状结构。弗罗姆黑尔兹(Fromherz)从热力学观点提出了一种块状胶束模型。胶束(a)球状,(b)棒状;(c)六角状;(d)层状;(e)块状    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的胶束为球状体,亲水基处于球体表面,胶束成为亲水的,能稳定地分散于水中。亲油基处于胶束内部,构成液态碳氢核。胶束表面部分地吸附反离子(Na+),而大部分OSO3-亲水基在静电排斥力作用下呈疏松状排列。胶束表面的亲水基发生一定程度的水化作用,处于亲水基附近的2~3个亚甲基受亲水基的束缚,而有条件地垂直定向表面排列。此碳氢层称为帕里赛德层(

5、Parisidelayer),在亲水基的水化作用下,水浸入此层内。    构成胶束的分子单体数目称为聚集数,一般地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聚集数小,约为10~100左右;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的聚集数通常都很大,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胶束的聚集数在25~50℃时为400。    聚集数在数十的小胶束为球状体。链长增大,反离子浓度增高,能导致聚集数增大,在球状胶束的情况下,分子单体向胶束内紧密填充并不容易,于是胶束发生非对称增长,形成椭圆状体,甚至棒状体乃至层状和块状体。    胶束的大小在0.005~0.O1μm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所以

6、胶束溶液是清澈透明的。胶束的大小与胶束的形状密切相关。胶束的大小通常以聚集数来表示。胶束的大小可采用光散射法、X射线衍射法、扩散法、渗透法、超离心法等进行测定。比如用光散射法测出胶束的分子量(胶束量),然后除以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即得到胶束聚集数。表1列出了烷链为十二烷基,亲水基为各种不同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胶束量和聚集数。    从表1可看出,对离子表面活性剂来说,不论亲水基的种类,其聚集数均在50~60之间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来说,其亲水基之间由于没有离子电荷的排斥作用,其cmc很小,聚集数非常大。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链增

7、长时,胶束聚集数增大,特别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增加的趋势更大。其原因也是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没有离子电荷的排斥作用所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链的链长变化时,也会引起性质的变化,如聚氧乙烯链增长而碳氢链不变时,则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数减小。    综上所述可概括如下规律:在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与溶剂之间相似性越大,其聚集数越小;相似性越小,其聚集数越大。    3.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法表面活性剂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急剧变化,利用此特性可确定临界胶束浓度。    (1)电导法?电导法是测定表面活性剂各种浓度溶液的电

8、导,算出其电导率或当量电导,然后作电导率或当量电导对浓度的关系曲线,对应曲线上转折点的浓度即为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图3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电导率对浓度的关系曲线。对应转折点的临界胶束浓度为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