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

美术教学论文:“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

ID:14031442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5

美术教学论文:“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_第1页
美术教学论文:“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_第2页
美术教学论文:“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美术教学论文:“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术教学论文:“生活化”美术教学思考摘要:美术来源于生活,又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本文针对“生活化”美术教学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创设生活情景;(2)走进生活场景;(3)开展课外活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众所周知,艺术均来自生活现实。雕塑家罗丹说:“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何以生活为中心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发现生活中的美,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  1创设生活情景  贴近学生生活,接受学生情感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孩子的生活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他们热爱生活,喜欢观察模仿,喜欢表现自己

2、。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掘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自己熟悉的、虚拟的、亲切的生活情境中来感受和创作,更好地展现学生生活中最真实最美丽的精彩。  1.1营造环境  为了营造浓郁的生活化审美教育环境,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将学生中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或制作一些工艺品来装饰教室。如此环境营造,能为学生创设一种浓郁的审美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徜徉在一个艺术海洋之中,从而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  1.2渲染情感  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充满温情的世界。艺术课程的情感价值就在于丰

3、富人的情感,达到人格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艺术课堂应成为播种情感的乐土,成为激发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碰撞、共鸣的磁场。新课程背景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就应彻底改变原先冷酷的、枯燥的技能训练状况。因此,在生活化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者的脸上应永远挂着亲切、温暖的笑容,应让轻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情境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教者要把关注的、赏识的目光投向学生,应让自己口中发出的永远都是甜美、鼓励的话语。如此情感渲染,必然为学生学习所向往。  1.3模仿表演  例:一位老师指导学生练习画《雨》时,先让他们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用听音的方法来辨别不同种类的雨,然后可让他们仔细回想,将“下

4、雨天”和“晴天”的不同情景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象表演下雨天的故事。笔者认为,如此设计教学环节,可充分激发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的绘画作品更具鲜活个性和丰富想象力。再如,指导学生练习画《我的爸爸妈妈》时,可让学生先表演一下父母亲的喜怒哀乐,在获得具体的体验之后,再指导学生进行绘画。教学实践表明,本节课中学生呈现出来的绘画内容成了家庭生活中最真实、最生动的写照,爸爸妈妈的表情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而是变得十分的丰富。如,有的是哭、有的是笑、有的是生气等等。  1.4媒体创境  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应是更富形象性、直观性的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学生认识美术

5、主要是依赖视觉的直觉感知来完成。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具有形象性特点,为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表明,借助媒体所提供的鲜明的图像,生动有趣的动画,美妙的音乐,丰富的色彩等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符合儿童快乐美术学习的理念。例:教学《画汽车》一课内容时,可制作一段以外星人小朋友为主角的Flash动画。画面中,外星人小朋友乘着飞船来到地球,邀请地球小朋友穿越时光隧道去参观“未来汽车城”。当同学们看到无数辆有着不同个性、新颖奇特的汽车时,都被其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从而一下子提高了其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画汽车的学习兴趣。  2走进生活场景 

6、 2.1观察自然生活  生活是最美的教材,生活是最生动的课堂。美从生活中来,生活中有很多美的元素,只是还没有被发现。美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实践表明,如果让我们的美术教学仅局限于教室之内,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提倡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充分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着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例:教学《美丽的校园》一课时,教者可课前带领学生先参观一下校园环境,让他们数了一下学校的教学大楼共有几层,仔细观察一下校园的美丽景色,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始作画

7、。如此从生活出发的美术教学,使得学生的绘画想象有了依附的现实基础,使得学生的想象显得鲜活而生动,同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再如,教学《动植物欣赏》《鱼儿游游》等内容时,都可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先走进生活场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让其捕捉生活事物真实的一面,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作,就显得轻松自然,生动形象。  2.2认识社会生活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宰,是自然社会的一部分,是改造自然的实践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生活。因此,在社会生活的认识之中,有一个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关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