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28641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摘要:高职教育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是各高职院校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主动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部诸工作单元形成有机的整体。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改革高职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在体现高职教育改革基本要求的同时,适应高职院校当前实际,创建一个科学、有效的体系,把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落到实处,是一个需要我们去认真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一、对高职教育建设与改革的思考(一)问题的产生
2、现阶段,高职院校受自身专业类型、办学规模、办学历史、思想认识、人员构成等内在因素和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以及本地区高等院校的惯例、行业或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约束、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机构设置、管理机制、质量保障体系等不尽相同。因此,长期以来在探索和实践诸如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评价方法、管理制度与措施等方面,各地高职院校各有侧重、各得其所。然而,随着高职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特别是教育部组织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来,高职院校中存在的这种参差不齐的状况便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且与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其中,在高职院校内
3、部的教育管理工作规范、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方案的协调性和可行性、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关于对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内容的争论,由于高职教育的主要利益群体(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等)的出发点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评价(或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出现了分歧,造成被动适应或被动应付的局面。如何彻底有效地扭转高职院校这种滞后的状况,系统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院校“迎评促建”、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具体的课题。(二)解决问题的出路5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可
4、概括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职能,特别是在我国国情的现阶段尤应如此定位。为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科学引领社会经济发展,保证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培养三个层次的人才,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人才。其中,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就要靠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来培养。教育部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2004年初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党中央进一步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并确立了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社会经济建
5、设与经济发展中的这些客观现实和政府的宏观政策导向,为高职教育的建设发展与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这就是以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人为本,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和深入地推进教育改革,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核心,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主动、有效地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使学校内部诸工作单元形成有机的整体。这样,高职院校才能摆脱在改革中普遍面临的困境,步入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三)高职
6、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考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界的有关学者开始引进西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而且后来提出了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新思路,如认证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性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等。然而,我们以往更多的是基于高等教育水平评估工作去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于是相应的硬性评价指标则成为必须的统一指标(尽管我们也重视和融入了弹性指标)。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和存在各种差异的复杂现实,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争论与困惑,对建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影响和制约是不言而喻的。同时,我们在实践中也深深地感到评估指标与学校建设的种种不适应,使学校的评建工作在某些方面疲于应
7、付,工作实效大打折扣。其实评估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建设,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因此,笔者认为,在“迎评促建”的具体工作中,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开拓创新,建设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要创新,就要大胆地去设想和实践。既然我们在如何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指标体系”中遇到了种种矛盾,何不换个角度去探索和构建一种新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