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28309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谈五步点拨教学法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五步点拨教学法的运用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门艺术,其关键是课堂结构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步骤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只有恰当安排好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教学步骤,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并使三者同步相趋、和谐统一,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语文点拨教学法是一种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法,是贯彻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点拨无模式,如果在运用时抓不住火候或不得法就会造成琐碎和零乱,不但不能点石成金,反而会使学生晕头转向。如果我们将点拨和严密有序的教学步骤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地点拨,就会使点拨规范有序,步步推进,收到奇效。在教学幼师《阅读和写作》第一册《散文
2、两篇》时,笔者尝试运用了这种方法,兹作以介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式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思路巧妙地导入新课,应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步骤。 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是两篇关于如何看待文化古迹的文章,一篇是宗璞的《废墟的召唤》,一篇是余秋雨的《废墟》。因此,首先播放了一段关于“圆明园、内乡清代县衙、长城”三大名胜古迹的录像资料,展示其概况,声、情、景并茂,以景激情,以情激趣。在第一时间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然后提问:“大家看后有何感受?”学生群情激昂,有的说圆明园被烧成一片废墟,看后有一种惨痛的沉重感;有的说小小的内乡清代县衙被誉为“华夏一绝”是否过于夸张;
3、有的说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发挥过抗敌御侮的巨大作用等。此时,笔者进一步以疑激趣:圆明园只剩废墟,是否可以把它铲去重建?县衙和长城已失去其原有的功用,是否有必要进行修缮和保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古迹?它们有何文化价值?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却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这时,正好适时点拨:“同学们,课本选了两篇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请看看他们的见解吧!”学生听后就迅速打开课本,并速读起来。 这种导入性点拨是开始引入新课并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点拨,是上好一节课的前奏曲。这种点拨与创设的情境和氛围相适应,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把学
4、生注意力很快地导入到对新课内容的学习上来。所以在导入的过程中,适时点拨非常必要,会达到让学生乐学的目的。 二、围绕目标,比较认知――整体性点拨 学生连读课文后,对两篇文章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但掩卷细思,又会感到迷乱,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对于两篇题材相同、体裁相同的文章,应采取比较阅读法阅读。这样就直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掌握比较阅读法并运用该法解读课文。然后进一步点拨: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对比和类比,步骤是先定比较点,然后同中辨异,异中求同,最后得出结论。经过一番点拨后,学生就明了了学法,主动确定了“标题、作者、背景、文眼、内容”等五个比较点进行比较,立即进入辨异或求同的
5、思维状态中,积极进行求知运作。 这种点拨是面向该堂课的全部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引导方式,所以它是整体性点拨,起一种主导作用。它符合现代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特别强调对教学内容、教学主体、学习方法的整体研究和把握,让学生用新的方法进一步感知教材、把握教材,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达到使学生会学的教学目的。 三、巧设练习,层层递进――重难点点拨 在五个比较点中,内容比较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笔者设计了两个练习让学生来做,做后进行点拨。 第一个练习是从“对废墟的看法”、“怎样对待废墟”、“废墟留存的意义”、“废墟给人的启示”四个角度筛选并比较两篇文章
6、的观点。前三点学生基本都能准确筛选并区别出异同,对第四点却答不出或答不全。这时就要适当点拨,让学生在关键词上求答案,紧接着投影第二个练习:比较“召唤”和“指令”两个字的含义。召唤什么呢?指令什么呢?要从这两个词出现的语境来挖掘:“它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它昭示着沧桑,让人们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它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联系语境,品味语意,不就可以捉摸出它的内涵了吗:“召唤”不就是让人们不忘民族历史上的耻辱,意识到对祖国的责任,都要振奋民族精神,立志改造这凝固的历史,让祖国在废墟上破浪前进吗?“指令”不就是令人记住历史使命、现代责任,从废墟这个老人所昭
7、示的民族沧桑中奋起,以废墟为起点,去开创祖国强盛美好的未来吗?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这两个词内涵是相同的,所表达的思想也是一致的,这就是两篇文章给人的启示,也是它们内容上的相同点。但两篇文章内容上还有更大的不同,这就要进一步点拨学生从内容重点和主题取向上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了宗文重点是描写了圆明园废墟的荒凉景象,以此召唤人们振奋精神,改造这凝固的历史,主题取向是教育意义。而余文重点评叙了所有废墟的三个文化价值,提出保留、正视和容纳废墟的主张,并以废墟为起点,迈向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