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doc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doc

ID:14019247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5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doc_第1页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doc_第2页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doc_第3页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  论文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软件工程专业;社会需求  论文摘要:针对当前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对一般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并对华东交通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背景专业”的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介绍.  0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却不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高校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新形

2、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社会需求的日趋差异化,也为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可供选择的空间.因此,不同类型高校应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立足于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条件的基础之上,体现各自的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什么叫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在一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为实现目标并且围绕目标组织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构样式,即通常所说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方方面面

3、的因素,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学科建设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和校风建设等等都应纳人人才培养模式之中.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相连,它具有支持人才培养目标并完成该目标的功能.人才培养目标发生变化要求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作相应的调整,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如何使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积极进行专业调整,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2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所遵循的一般原则一个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不是主观随意选择的,而是面临着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的双

4、重约束.这种约束实际上就给出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时应遵循的原则:第一,符合社会需求的原则.在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培育出来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否为用人单位所乐于接受是检验该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准.因此,社会需求就成为要求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指针”4,也可以说,选择人才培养模式的首要原则是符合社会需求.第二,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社会需求具有差异性,这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市场的可细分性.但是把人才培养确定在哪一种或哪几种细分的人才目标市场上,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却取决于自身具备和将来争取

5、达到的办学条件.这就要求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因地制宜的的原则.例如,一些211学校由于办学层次较高、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往往突出对学生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地方院校或一般院校的条件往往不能与之相比,这就决定了我们要避开这些不足,在人才培养上就更应该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总之,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既要发挥自身的长处,也要看到自身无法克服的劣势,更要明确努力的方向,这就是因地制宜的科学内涵.  2对一般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我国的教育模式是从五十年代前苏联的专才教育模式演变而来,专业划分

6、细,注重理论学习,基础知识扎实,但存在能力培养不足,综合性、应用性不够等弱点.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培养要求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围绕“通才”教育中“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指导思想来进行的.此次改革主要是模仿美国通才教育模式.然而,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强调通才教育、弱化专才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使得部分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去甚远.1)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专业定位不十

7、分明确,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拓宽了专业面,培养目标也较为宽泛,这在90年代还基本可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但学生的专业定位却不明确,而且大部分学校的教学计划设置没有太大质的区别,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2)教学计划中课程门数多,学时少,很难突出专业特色由于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是围绕“通才”教育中“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指导思想来进行,通过“优化学时数量

8、,适当增加课程门数”,即增加人文、管理等学科的课程来实现,这样直接导致教学计划中课程门数多,专业学时大幅减少,很难突出专业特色.这样培养的结果,尤其使得一些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很难找到符合其要求的大学毕业生,学生在新的岗位需要很长一段学习时间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3)所有的学校都强调“通才”教育,这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国情我国和美国的国情有很大的不同,美国企业研究开发力量比较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他们的大学本科阶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