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4008332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5
《对培养技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培养技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内容摘要:包括技校在内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而变得越来越明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产品的竞争、质量的竞争以及技术的竞争变得得更为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对技校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词:技校学生;培养;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的最好保证。特别是对于技工学校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更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相当部分的技校学生存在着较大的厌学情绪,学习兴趣较低的问题。他们大多每天课外学习的时间很少,大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超
2、过一半的学生有自卑感;学生对学校的教学效果评价不高,认为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一般,在校读书的收获不大,不太了解本专业的工种;开设的课程不实用,未能突出实训;学生对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太满意,此外社会因素对技校生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起来。 一、学生在技校学习的心态及其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1、欠佳的心理素质削弱了学生的进取心 由于技校学生大多数在中学阶段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各学科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进入技校后,由于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及中国经济体制认识的不足,片面的认为技
3、校学习无用处,认为技校学习生活还像初中时期一样不会紧张,于是放松自己,害怕吃苦,贪图安逸。在学习上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缺少毅力,缺乏学习的钻研精神,甚至视作业为负担,心态还保留在初中时期,没有养成课前预习明天课程,课后复习今天教学内容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追求学习上的精益求精。 2、相对较低的家长约束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与初中时期相比,技校学生大都住校,缺乏父母再管教,受父母的约束力大大减弱,再加上与教师、父母之间很少沟通,很多学生我行我素,自以为是,自我控制、约束能力较差,经常破坏学校的校规校矩。有的学生厌学情绪较重,甚至逃课,学习成绩明
4、显下降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厌学导致成绩差,成绩差反过来导致厌学。 3、专业不对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大多技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专业设置的增多,许多学校在教学仪器设备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相关专业设置方面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实习设备缺乏。造成了有些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产生对专业及学习的厌学情绪。 4、激励、激发学习主动性不突出 目前,就各类技校而言,学生学习的成绩优劣在奖惩措施和毕业分配制度上,还不能够突出的体现出来。学生自为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跟自身利益关系不大,无奖惩措施,无留级制度,
5、考试不及格,至多补考一次,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学习。再者受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优劣没有和毕业分配挂起钩来,严重挫伤了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厌学风气。 5、改革新形势下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3 受办学条件的制约,多数技校的教学重点还放在课堂理论教学上,有的学校缺少硬件设备,甚至没有实习实践场地,没有实习指导教师,即使有点时间到企业实习,也是走形式,学习专业技术根本无从谈起。因此,技校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学习、父母、老师和同伴、环境、自我发展和时间六方面,其中学习压力是技校学生的主要压力源。面对学生如此的心理状态,以及技工学校发展
6、的严峻形势,技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要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全方位培养技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1、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成就有用之材 要有效地克服厌学现象,必须使学生懂得,技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生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市场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思想素质高、业务技术水平精,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通过开展演讲比赛、座谈会、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克服自满、自卑心理。从思想上解决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错误认识。 2、磨炼学生意志
7、 要激发技校学生学习兴趣,应注重在校学生意志的磨炼。方法可包括:开展军训活动,体验军人的严谨守纪作风;组织义务劳动,体验吃苦精神;参观劳模成果展,学习楷模的宝贵经验。让学生明白不经磨砺难成人才,激励学生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 3、改革课程设置,突出实训实用 技工教育是技能教育,强调操作性、实用性,因此一定要牢固树立技能教学的观念,加大实训、实习的资金投入,增强实训教学。教材要实用、实践性强。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人才市场的联系,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工作岗位的要求培养学生。 4、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作用,齐抓共管
8、学校要发挥正面疏导、说服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借助社会、家庭的力量,经常对学生进行技术革新教育、人才培养教育、自我成才教育、典型事例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和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