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学研究30年方法

中国宪法学研究30年方法

ID:13992958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5

中国宪法学研究30年方法_第1页
中国宪法学研究30年方法_第2页
中国宪法学研究30年方法_第3页
中国宪法学研究30年方法_第4页
中国宪法学研究30年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宪法学研究30年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宪法学研究30年  韩大元  2008年对中国宪法学界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年: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1978年宪法颁布3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从清末立宪开始,中国人开始追求宪政理想,并进行了艰难的学术探索。100年后的今天,特别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我们对宪法学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学术梳理必须基于中国宪法学的历史脉络,要探寻宪法学所体现的学术自主性。20世纪的前50年我们初步建立了中国宪法学的历史传统与知识体系,但由于对宪法学的科学性与学术性认识上的偏差,

2、新中国建立初期宪法学的历史传统没有得到传承,除短暂的50年代初宪法学的“繁荣”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1978年以前长达20多年宪法学完全被“边缘化”,甚至失去了作为知识体系存在的基础。  新中国宪法学的恢复与发展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宪法虽然在指导思想方面仍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它给期待民主与自由的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可以说,1978年宪法的颁布使社会生活重新进入由宪法规范调整的新“宪法秩序”,为刑法、选举法、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重要法律的出台提供了合法性基础。特别是,在

3、学者和公众的期待与呼吁中,被取消的检察机关得以恢复,完善了国家体制。在同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它为宪法学的恢复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社会变迁中,宪法学开始走向全面复兴,并以其特殊的功能、独立的学术风格,积极承担了了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学术使命。我们既可以从宏观的视角总结宪法学对改革开放所做出的学术贡献,也可以从微观角度观察宪法学研究取得的进展。[1]也许人们对宪法学功能的发挥形式与贡献程度有不同的评价,但我们不能否认一个基本事实,即在30年的改革

4、开放进程中,宪法学不仅初步建立了理论体系,同时成为重塑社会共同体价值和凝聚民众、媒体、学者与政府力量的知识体系和稳定的平台,为合理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推动法治国家进程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1982年宪法的颁布是30年改革开放中最具亮点的标志之一。实际上,1982年宪法颁布前后,被沉寂了将近20多年的宪法学价值重新获得社会认可,凡是关心中国发展与命运的人们都把目光转向宪法制度与宪法学的发展与变化。宪法学承担了为社会转型提供合法性、正当性基础的任务,宪法学自身的知识体系与自主性得到了强化。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可能会有一个共同

5、的感受,即30年宪法学的发展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是,社会重新寻求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作为宪法学逻辑基础的人的价值逐步成为社会共享的基本价值。30年的发展中,人、人权、权利、基本权利、人的尊严等话语通过宪法学者的学术努力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追求的理念与生活准则。  在30年的宪法实践中,我们找到了宪法制度发展的动力来源与价值标准,开始思考一些宪法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即如何通过宪法制度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体的需求,如何通过宪法制度的发展使人成为具有尊严的个体。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赋予了中国宪法制度深深的“人性关怀”的印记,使得宪法发展

6、的进程凸现了人权的价值。1982年“人格尊严”条款载入宪法,特别是2004年人权条款载入宪法,使得个人面对国家的主体地位逐步提升,国家权威主义色彩逐步淡化。在30年的宪法发展中,体现人权价值的制度调整与改革呈现出逐步强化的趋势,这一线条逐渐由暗变明,由淡变粗。学者们以学术的使命和勇气,努力寻求宪法学发展的价值源泉——人的价值。正是通过社会个体价值的确立与弘扬,我们选择了“个案先导,四种力量合力推进”[2]的中国宪法发展模式,使社会改革与变迁能够在合理消解内部冲突的基础上,稳步地向前推进。在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个案、公众关注的社会

7、热点以及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中,宪法学体现了理性、包容与客观的学术理念。  通过宪法学者基于自身的学术使命而进行的各种努力,以个体价值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共同体获得了正当性基础,普及了宪法的基本价值,同时出现了重视宪法文本、强调规范体系、重视个案和现实问题研究,强调研究方法综合化等新的发展趋势。30年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宪法学自觉地回到中国的逻辑,正视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力求摆脱传统先验性的思考方式,表现了强烈的“中国问题意识”,在大量域外宪法学理论的冲击与影响下仍然坚持着学术的自主性,建立立足中国,以中国经验为出发点的

8、宪法学体系,合理地解决了因本土化与国际化冲突而带来的知识转型的难题,同时也为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对话以及寻求新的知识增长点作出了学术贡献。在30年发展中,特别是近十年来,宪法学者基于建构知识共同体的社会责任感,在历来强调专业界限的中国法学界,率先同刑法学、民法学、法理学、诉讼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