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ID:13981099

大小:3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_第1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_第2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_第3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_第4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的青年节主题座谈会上指出:“将来社会的整体价值倾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们的价值选择,但是青年这个特殊阶段具有思想波动与思想稳定并存的特点,所以必须做好青年们的正确价值观教育”[1]。习总书记言简意赅,指明了在大学生中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分别从三个不同主体———国家、社会、公民角度提出了理想追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出发的,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夙愿;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角度出发的,它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属于社会成员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三组文字24个字,简练而精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点。以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目标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切合当下需要。思想教育是要使受教育者达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的认同,那么怎么才能实现这种认同,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身上行之有效呢?有学者总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在环体(社会环境及其提供的支撑条件)的背景下,主体(教育者)通过介体作用于客体(受教育者)。”[2]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及其提供的支撑条件”这一背景,这启示我们,研究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也应当去细致考虑当下那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环境。近年来微文化发展势头猛烈,大学生构成了微文化的拥趸和使用主力,如此一来,如果我们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微文化是不容忽视的方面。  “微文化”这个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被歌手麦子提出,但“微文化”真正成

4、为时尚还是在近几年。大体上说,“微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样态,区别于主流文化,它是紧跟着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媒体的崛起而兴盛起来的,其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和个人移动互联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这些物质基础,通过微博、微电影、微公益、微信这样一些介质,形成以“微”为主题、展现鲜明个性特征的精神文化。从时间进程上看,微博是最先出现的“微文化”的物质技术形式。早在2006年,美国EvanWilliams就创办了世界首个提供微博的网站———twitter网站,它的诞生改变了网民之间的沟通方式,让微博受到广大体验者的追捧,迅速占领美国等地市场。后来,国内也开始兴起这项服务,200

5、9年,新浪网最先开发“新浪微博”,紧接着国内几大网站,如腾讯、搜狐等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微博平台,全国上下陷入了一场“织围脖”的热潮,时至今日依然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在微博走俏不久,微信又开始进入公众视野,2010年,腾讯首次推出微信,一年的时间,微信就获得了四五百万注册用户,2013年10月24日,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随着微信不断开发出新功能,时下,微信“活跃用户”已经超过8亿[3]。微文化原来基于微公益、微电影、微博和微信等“微”介质而面貌异彩纷呈、内部特色各异,现在微文化则成为基于微博和微信累聚成的特色鲜明的新型时尚文化。具体来说,这种文化有这样几个共同特色:第一,在

6、含量上,每一个通过微介质传播的内容皆简洁明了,基本没有长篇的论述,重点突出在“微”上;第二,在传播上,微文化依托各式各样的网络媒介和平台,其信息传递更为迅速便捷、灵活、多样;第三,在影响力上,微文化借助丰富生动的形式,其活力强劲,能快速形成流行的效应;第四,在主体上,构成微文化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和信息源,都可以平等地传播信息与表达思想,在这里,传播出来的文化不存在“主流”与“边缘”之别,“微文化”崇尚个体自身的声音和行为价值观念。在微博、微信的潮流中,大学生成了主力军。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注重时尚和前沿,“微”工具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成为大学生信息渠道的主要形式。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当

7、前大学生已经广泛地参与到了微文化之中,微文化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活动和思想带来了深刻的影响”[4]。今年初,学者曹林、王雪晴和蔡馥谣通过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抽样调查甚至认为:“普遍大学生微信受众闲暇时间的第一选择就是打开手机刷新朋友圈动态,离开微信甚至会产生强烈的焦虑和不安情绪。使用微信占用了大学生受众群体大量碎片化时间,以至于他们花费在阅读、运动、现实人际交往上的时间越来越短。”[5]  与文化影响的多向性一致,“微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