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72386
大小:4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5
《《定》导学案教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定风波》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诵读并背诵本词。过程与方法:学习即事感怀诗词鉴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苏轼达观的处世态度。【学习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学习难点】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学法指导】1、朗读;看时代背景、课下注释以及知识链接。2、学方法:即事感怀诗词鉴赏方法。(即事感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抒发自己的感慨。)3、鉴赏方法: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不看不讲一、诵读课文,积累感悟初读注意句读
2、,读准音韵。自读参照注释,疏通词意。范读体味语言,丰富想象。齐读读出情感,读出节奏。 二、解读小序,了解背景。1、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1)时间:三月七日——宋神宗元丰五年,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个春天。(2)地点:沙湖道中。(3)天气:雨,晴。(4)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5)故交代写作缘由。三、知人论世1、本词背景是怎样的?谪居黄州的背景:王安石变法时,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结果20多人受到牵连,苏轼差点被
3、杀,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四、整体感知1、这首词的主旨句应该是在哪里?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2、词中主人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请用词语概括?沉着、豪迈、随意而安、通达3新知学习不议不讲五、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轻”含义?(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2)“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江湖生活,是苏轼向往的;“马”隐喻奔波的
4、官场生活,“轻”心情的轻松,愉悦,镇定从容、旷达乐观“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隐居闲适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2、“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风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作者仕途中的坎坷和生活中遇到的磨难和困难。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飘逸豁达的态度,也体现出不为现实所束缚的心境3、“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从中你得出了怎样的人生感悟?⑴“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⑵这一句是此词的画龙点睛之笔
5、,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越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4、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不细细品味,难揣其意,大家思考,词人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做到的?⑴以小见大⑵一语双关⑶虚实结合【知识链接】1、什么叫张本?(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2、苏轼生平简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1037年生于眉州眉山,在现在的四川成都南。1056年,虚
6、岁21岁,进京赶考。既东京汴梁,今天的河南开封。1057年考中进士,到1069年王安石变法,十多年间主要在京城任职于史馆,当然实际上没干几年,因为期间他的母亲、妻子王弗、父亲先后去世,服丧守孝近6年。1071年因上书反对变法,被革新派排挤出京城,外放任杭州通判。今江苏杭州。1074年改任密州,现山东诸城。1076年改任徐州,现江苏徐州。1079年改任湖州,现浙江湖州。被外放十余年,本以为朝中之事与他瓜葛不大,没想到的是到湖州不到三个月,他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祸事(一起一落),因当时李定等人故意曲解诗句,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将苏东坡下狱,既“乌台诗案”,这
7、在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中,有详细记述。苏东坡坐牢103天,受尽折磨,曾经同关在一起的一名官员曾写诗到: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好宋太祖赵匡胤年间就定下了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东坡才免的一死。31080年出狱,被贬黄州,现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相当于现在农村的民兵队副队长。职位相当低微,以至生计不能维持。于是他带领家人开垦于城东的一块坡地,“东坡居士”便是这时起的。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轼写出前后《赤壁赋》,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当然还包括这首《定风波》。1084年改任汝州,今河南地界,但因路途遥远,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
8、夭折,苏轼请求后改任常州,未到常州,宋神宗驾崩。王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