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研究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研究

ID:13965217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5

上传者:U-9946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研究_第1页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研究_第2页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研究_第3页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研究_第4页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研究  【摘要】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重视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地区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支农服务功能发挥最为充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在金融资金供给、信贷政策支持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方面给予重视。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需求  农村金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目前为止服务农村的主力军,截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2954家,占比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78.5%;其中包含营业性网点75856家,占全国银行业营业网点的38.8%。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3.9万亿元,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32.9%。涉农贷款中农户贷款2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78%。由此可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健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资金流失严重,贷款总量严重不足   农村金融有其天然的劣势,资金流失是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据估计,每年从农村抽离的资金约6000亿元,其中抽离的主要渠道可能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一方面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为了规避自身风险,将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向县以上金融机构转移;另一方面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及其他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它们在农村有一定的吸收储蓄存款的能力,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和规避风险,所以它们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较少,导致了农村资金的进一步转移。由于农村资金的严重流失,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农村贷款总量严重不足。  (二)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  除小额信用贷款以外,现行的信贷政策条件,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是决定贷款的关键条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更倾向开展担保抵押贷款。由于农户和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产品和经营周期的特殊性,对于少于50年的租用土地,果树、奶牛等流动性强的资产,银行是不允许作抵押的。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严重的影响其贷款的取得。通过调查问卷表明,在农户贷款中,72%的农户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选择向农村合作银行借款的只有22%。由此可见,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的一些条件的限制,使其资金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比较单一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的主要业务仍然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只有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展了代理保险、代收代付业务,业务开展利用的是网点和人员的优势,仍然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单纯提供中介类服务给客户,不能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对金融服务的多类型化的需求。例如,在办理结算业务上,只能为客户办理现金、汇款以及转账等业务,而且办理效率较低,相对花费时间较长。由此也可看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展中间业务还处于一定较低的水平,在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以及理财业务等方面,客户已有较大需求,但农村合作金融结构针对此类业务还属于空白。一方面这是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缺乏竞争,导致自主创新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现有员工的知识水平所限,开展新型的科技含量较高的业务存在一定困难。单一的金融产品种类和广大农户的期望相差甚远,不能对客户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客户的流失,同样也阻碍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二、解决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增加涉农贷款投放,更为有效缓解农村资金紧缺问题  服务“三农”一直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宗旨,在不断变化的农村经济新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通过调整信贷结构,加大涉农贷款力度,目的是能够满足农村农业生产以及广大农民的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在适应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坚持“控规模、保支农、调结构”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信贷支农投放力度,确保“三农”服务工作不放松,支农力度不减弱,信贷投放不下降,涉农贷款整体实现高速增长。  (二)增加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融资渠道,加强政策扶持   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而言,适度提高农村利率水平,可吸引其加大支农力度。但针对农户的小额信贷,提高的利率部分不能转嫁到农户身上,可由中央和地方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一方面没有加大农户的还款压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贷人员积极性。较高的利息收益,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带来更多的收益,方便以较高的福利水平吸引高水平人才,进一步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长远发展。  由于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地域差异,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距。经济发达地区资金充裕,存款远远大于贷款,对于偏远的贫困地区,由于本地的储蓄较少,可供借贷资金也就较少。可与其他金融机构互通资金有无,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可加强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合作,将城市资金引入农村,多途径的打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加强对农村金融的支持。  (三)积极探索信贷新模式,着力满足不同主体信贷需求  农村金融的需求者具有分散的特点,但在新形势下这一传统正在发生变化,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立足于服务“三农”,就应该通过提供多种渠道,服务于广大农户和各类农村市场资金需求主体。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相对资金困难,缺少有效的抵押担保物,但是针对信用良好的农民,在核准贷款抵押物方面采取灵活多变的政策方式,努力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积极拓展业务,一方面满足银行的盈利性需求,一方面尽量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比如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这些贷款种类不需要抵押担保,并可根据农业生产周期,灵活调整额度、期限、利率等要素,拓展小额信贷适用范围。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为广大农户获取金融支持提供了良好的方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将自身业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对接,在大力支持分散农户的同时,亦可将分散农户和大市场提供有效对接服务,具体可通过将其法人授信与合作社成员单体授信有机结合起来,在金融服务方面进行创新。针对农村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可采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或采用农村联保贷款机制,支持农村中小企业的创业和发展。通过创新形成跨地区、多行业的银(社)团贷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资金来源,为农业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四)大力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树立全面服务新形象  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等电子银行的出现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已经成为拓展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渠道,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应认清形势,大力推广电子银行的发展,在思想认识和管理上给予重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网点设置方面,应贯彻“两点两机、包村包片”战略,即通过设立标准化营业网点和简易营业网点,布设POS机和ATM机,实施临近机构信贷员包村包片等服务方式,让农村金融改革的新成果真正让广大农户享受。通过立足农村的准确定位,获取广大农村地区客户的信任,树立良好的形象,全方位提升,增强总体竞争力。   金融风险一直是各金融机构的经营重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不例外。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可从当地实际出发,就农村地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特点,可将理财产品、各类银行卡、支付结算系统等引入农村,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研发、设计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将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这几种农村金融市场经济主体组成信用共同体的模式,增强信用,提高农户贷款的可得性。而农业贷款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农业保险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这也困扰了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银行可微小让利,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把涉农保险引入,建立起涉农贷款与涉农保险之间的联姻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扩大信贷规模,提高信贷质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有条不紊的推进其改革与发展,以更好的为“三农”服务为目的,形成一个责任分明、内控完善、运行顺畅、服务完善的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改良,将有效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这对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将更好更优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思考[J].当代经济,2013(06).  [2]龙云飞.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研究[J].人民论坛,2013(08).  [3]武丽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吸取分析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编辑:唐荣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