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因灾禁酒制度的演变

清代因灾禁酒制度的演变

ID:13950174

大小:3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5

清代因灾禁酒制度的演变_第1页
清代因灾禁酒制度的演变_第2页
清代因灾禁酒制度的演变_第3页
清代因灾禁酒制度的演变_第4页
清代因灾禁酒制度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因灾禁酒制度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因灾禁酒制度的演变  摘要:清代禁酒制度与救灾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康熙、雍正时期是因灾禁酒制度的初建时期,乾隆朝这一制度被不断完善并得以极力推行,晚清时期,随着财税体制的重大变革,因灾禁酒制度也明显发生了较大的松动和变化。因灾禁酒制度对清代抗灾救灾具有积极意义,其形成、运行程度及发展变化,也是对清代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和体现。  关键词:禁酒制度,救灾,酒税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3)22-0029-06  清朝政府长期实行禁酒制度,以求节约粮食、限制粮食消费。清代的禁酒制度在不同时期经历

2、了不同的变化。关于清代的禁酒制度,已经有一些学者立足于经济史的研究视野进行了详细的研究。①清朝因为应对灾荒而实行的禁酒制度,不少学者认为其执行要比丰年更加严格,“歉年行禁,丰年弛禁,歉收之地行禁,丰收之地弛禁”,②事实上,清代的因灾禁酒制度有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对因灾禁酒制度的确立、变化进行梳理,有助于丰富和加深对清代救灾法律及禁酒制度的认识。  粮食紧张和短缺、粮价昂贵是救灾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康熙时,面对灾歉时对粮食的急需,政府多次下令禁止烧锅。烧锅,指生产酒的专门作坊,也指北方用锅蒸谷、承取蒸馏以酿酒的生产技术。下表是对康熙朝因灾禁酒情况的初步统计: 

3、 康熙帝认为“酒乃无益之物,耗米甚多”,因此,每遇灾害严重,米价高昂,即令受灾地方严禁烧酒,“以裨民食”。①不过,康熙朝禁酒并不严格,康熙帝也称其巡幸直隶等处,看到“虽有禁造烧酒之名,地方官不甚加意,未曾少止”,另外,康熙并未将酒禁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是交由地方督抚去因地制宜,进行权衡。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批复直隶巡抚赵弘燮所奏时,康熙帝即称:  烧锅一事乃地方有司当禁当开,即可行去,从来未经传旨开禁。②  雍正帝继承康熙做法,对于禁酒并不强调严禁,也将禁酒权力下移,“封疆大吏斟酌行之,不可强迫”。③不过,对于禁酒的方式范围等,雍正君臣进行了更大范

4、围的讨论。雍正十年(1732年),廷议禁烧锅,并下诸行省进行讨论。陕西巡抚史贻直上疏提出了歉岁禁酒的办法:  年丰粮羡,烧锅亦民间谋生之一事。当视年事丰歉,审民力盈虚,加以董劝。  雍正帝同意史贻直的看法,“许为得因时制宜之意”。④雍正帝还着眼于救灾的全局,丰富了因灾禁酒的具体内容。他指出,如果某些省份发生灾害或者歉收,除本省禁止烧锅外,周边地区也应停止酿酒。比如雍正四年(1726年),因直隶雨水过多,田禾歉收,米价腾贵,盛京地方有内地人等出口烧锅者甚多,“无故耗费米粮”,因此也令盛京及口外地方严禁烧锅。⑤  总体来说,作为处于因灾禁酒制度的初建时期,康熙、雍正

5、朝虽然还没有建立起系统严密的条例法规、惩处措施,但是因灾禁酒已经在救灾实践中得到了极力推广和严格执行。  1.乾隆初年禁烧锅制度的讨论  乾隆二年(1737年),乾隆帝从储备粮食、养民应急的角度下令无论丰年歉年皆严禁烧锅。他认为,在烧酒盛行的直隶、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北五省”,“夫与其禁于已饥之后,节省于临时,孰若禁于未饥之先,积贮于平日”,禁止烧锅之后,预计五省所存谷物数量“已千余万石矣,虽有谷之家不能皆分所有以周贫乏,而所存之谷自在民间,可以通融接济,较之无米之炊,不啻霄壤矣”。基于以上原因,乾隆帝发布上谕宣称:  朕筹之已熟,北五省烧锅一事,当永行严

6、禁,无可疑者。至于违禁私造之人及贿纵之官吏如何从重治罪,其失察之地方官如何严加处分之处,着九卿即行定议具奏。⑥  乾隆帝在即位之初即大力推行禁酒制度,这与乾隆朝灾荒频发也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乾隆朝自然灾害远较顺治、康熙、雍正时严重。仅以水旱灾害而言,据学者统计,乾隆时期水灾被及的州县厅次为8074个,占所有受灾州县厅次的56.6%,另外,共有3770个州县厅次被旱成灾,旱灾占所有被灾州县厅次约26.42%。⑦灾荒频仍加剧了因人口剧增本已较严重的民生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乾隆帝把禁酒看成是节约粮食的一种重要方式,应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他一再强调,丰年也禁止烧锅,事实

7、上也是在为歉岁做准备:  民以食为天,必须积贮于丰年,方不告乏于歉岁,恐小民无知,徒见目前秋成颇裕,不加撙节,如烧锅造酒之类,耗费米谷,弗顾久远之计,实为可虑。⑧  乾隆这份谕旨下达的十天之后,曾任山西督臣的刑部尚书孙嘉淦上奏乾隆,抛出自己的观点:  烧锅之禁,无益于盖藏,而有损于生计,止宜于歉岁,而不宜于丰年。  在他看来,即使是所谓歉岁,烧锅也不必要各地一律禁止,而且只需劝禁,不必加以严刑酷法:  歉岁粒米维艰,则大麦高粱之类亦可以疗饥,禁之诚为有益,但止可禁于成灾之地,而各处不必通行,亦但可善为劝导,暂为封贮,而不必坏其器具而加以刑罚。⑨  乾隆帝命王、大

8、臣、九卿及北五省督抚将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