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

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

ID:13946575

大小:4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25

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_第1页
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_第2页
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_第3页
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_第4页
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_第5页
资源描述:

《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乙类传染病诊断标准1、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  2.血清ALT升高。  3.血清抗-HAVIgM阳性。  4.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AVIgG滴度呈四倍升高。  5.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nm甲肝病毒颗粒。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两项。

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4)、(5)中任何1项。  (二)乙型肝炎(HB):  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如:不洁的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型肝炎病人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  2.血清ALT升高  3.血清HBsAg阳性伴抗-HBcIgM阳性(≥1∶1000)或HBV-DNA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两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  (三)其他型肝炎:  1.丙型肝炎(非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之一)(HC):  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②血清ALT升高。 

3、 ③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戊型肝炎,CMV,EBV感染。  ④血清抗—HCVIgM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②、③参考①。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④  2.戊型肝炎(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型肝炎)(HE):  ①发病前2个月,曾接触过戊型肝炎病人,或到过戊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聚餐。  ②血清ALT升高。  ③血清抗-HEVIgM阳性  ④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30-32nm病毒颗粒。  ⑤用排除法不符合甲、乙型肝炎,CMV,EBV感染。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②、⑤两项,参考①。  实验确诊:符合临床诊断加③、④中任1项。  3.丁型肝炎(HD):  

4、①病人必须是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②血清ALT异常,或呈二次肝功能损伤加重。  ③血清抗-HDVIgM阳性或HDAg或HDVCDNA杂交阳性。  ④肝组织中HDAg阳性或HDVCDNA杂交阳性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①、②加③或④。  注:凡先后感染两种肝炎者只报后者  凡同时感染两种肝炎者按型分别上报  2、细菌性痢疾  一、疑似病例:  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他原因腹泻者。  二、确诊病例:  (一)急性菌痢:  1.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他原因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

5、腹有压痛;  2.粪便镜检白血球(脓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可以看到少量红血球;  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具备1、2项。  实验确诊:具备1、3项。  (二)急性中毒性菌痢:  1.发病急、高热、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烦燥不安、嗜睡或昏迷;或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呼吸衰竭症状;  3.起病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但用灌肠或肛门拭子采便检查可发现白血球(脓细胞);  4.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具备1、2、3项。  实验确诊:具备1、2、4

6、项。  (三)慢性菌痢:  1.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  2.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  3.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 3、 阿米巴痢疾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  疑似病例:  起病稍缓,腹痛,腹泻,大便暗红色,带血、脓或粘液,或为稀糊状,有腥臭。  二、确诊病例:  1.粪便检查发现有包囊或小滋养体。  2.粪便检查发现阿米巴大滋养体。  3.乙状结肠镜检查,肠组织内查到阿米巴滋养体。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2或3项  4、伤寒和副伤寒

7、  一、疑似病例:  在伤寒流行地区有持续性发热1周以上者。  二、确诊病例:  1.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持续性高热(热型为稽留热或驰张热)、畏寒、精神萎靡、无欲、头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可出现玫瑰疹、脾大、相对缓脉。  2.末稍血白细胞和嗜酸细胞减少。  3.血、骨髓、尿、粪便培养分离到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  4.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O”抗体凝集效价在1∶80以上,“H”、“A”、“B”、“C”抗体凝集效价在1∶160以上。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4倍升高。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2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或4项  5、艾滋病  一、HIV感染者:

8、  受检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