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946072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5
《供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供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供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供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供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论文 一、供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现状 供水企业继续教育主要是通过业余、脱产、在职培训等方法,为提高企业内现职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政治、文化、科学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而实施的教育,是供水企业自行组织、有计划、目的性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为促进员工个人素质提升,为企业发展培养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供水企业继续教育具有鲜明的产业性、商品性、职业性、专业性、增值性、效益性和主体性等特征。 1.供水企业的职工继续教育的形式
2、 参加相关培训班; 到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学习; 参加学术会议及讲座、业务会议; 出国进修、考察、培训; 有指导、考核的自学; 参加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教育; 远程教育; 其他。 2.供水企业继续教育的主要时间段 职工入职; 职称评定; 技能评定; 学历提升; 新技术、新工艺上马; 出差考察。 3.供水企业继续教育的对象 新入职人员; 需评定职称的人员; 需提升技术级别的人员; 新技术、新工艺操作人员; 学历提升人员。 4.供水企业继续教育的内容 公共知识:主要内容有法律与国家基本政策、经
3、济区建设、省情市情、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电子政务与当代高新科技、计算机实务、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等。 专业科目:主要内容有水行业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专业科目培训。在我国中型或大型、外资供水企业在职工继续教育工作上,尚可有一定的规划及固定的模式,但是在许多小型、乡镇、合资的供水企业职工继续工作还是比较缺失的。 二、供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存在问题 1.供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制度不完善 供水企业以生产、服务为产品导向的老国有企业,因产品生产工艺较稳定、单一,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不高,因此供水企业对于继续教育的认知还处于“教会、能干”的
4、阶段,继续教育也处于领导要求、职工要求的被动状态,并为真正发挥继续教育主动服务员工成长、企业发展的目的,继续教育的受众方不具有全员性,多层次性。企业职工继续教育评定、登记、验证及档案制度尚未完整建立。有的城市对职工继续教育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但是,大多数供水企业并为宣贯到位,员工对制度认知甚少。国家近几年来对职工继续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制定了很多的政策性补助政策,但是,供水企业尚未很好的接轨国家政策。 2.职工教育经费投入有限 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职工教育事业的一项费用,是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
5、水平而支付的费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要保证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严禁挪作他用。供水企业的企业化经营模式与市场化经营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企业处于“保本微利”,甚至亏本的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落后,大多还处于旧有的人事管理层面,对企业的人才的并无完善的规划,虽有制定简单的培训计划,但是,投入的经费仅仅基本保证很少部分员工的权利,
6、或有达到规定的职工教育经费的比例,或者另行列支。 3.供水企业职工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较单一,效果有限 供水企业的职工继续教育大多是企业自行组织,因教育规划上的缺失,往往没有长期、系统的教育培训计划。继续教育工作凸显阶段性、短期性的特点。 供水企业的继续教育缺乏对员工需求的分析,教育内容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重复性大,部分单位每一年翻篇一律的技能培训,对于新员工尚有新鲜感,但是有的老员工年复一年的培训一样的东西,最后很多培训就流于形式。 职工继续教育的内容大多局限在业务技能的培训,对于新形势下的供水企业提升社会服务形象,提升企业经济价值,和
7、企业发展总体观,企业文化的培训内容还比较缺失。员工通过培训,可能自己的岗位的工作熟悉了解了,但是对于企业的总体发展,自身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却概念缺失,导致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步调不一致。 供水企业的职工继续教育除了学历教育必须是专业的办学机构开展,其他的教育工作大多是企业自行解决。培训师资大多请的是企业内部的职工或者领导,教学方式也局限于会议讲座,有的甚至照本宣科,缺乏科学有效的、科学培训方法。 4.供水企业的培训机构不完善 供水企业由于行业的垄断特性,有些工种单一、专一性强,例如净水工、检漏工等离开供水企业,社会需求量极少,这就限制
8、了社会化办学的难度。有的城市仅有1家供水企业,净水工一个城市可能只有10名,不具备大规模的社会办学的可能性。因此,对于社会化的供水企业的培训机构非常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