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ID:13905302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4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_第1页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_第2页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_第3页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_第4页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每一年毕业的高校生数量也在猛增。而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中的相关岗位却没有明显增多,这样就让我国部分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困难。在毕业生数量逐年上涨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逐渐出现,同时其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这些严峻的形势要求大学生必须进行就业创业能力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够符合用人企业和单位对人才的需要,进而在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发挥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扩大招生人数及用

2、人企业和毕业生之间构成的双向选择,这些都让我国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被迫性地出现结构及因素上的转型。具体的体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就业能力从一次性就业能力转成终身就业的长久性职业发展能力,这样的转型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和可持续性。其二,从单一的专业能力转成复杂多样的综合性适应能力,这种转型成为当前社会的基本职业技能,并且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具备一定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其三,经由国家政府定向的培养发展,以及将统一分配工作能力转为自我要求高且更具个性化的工作能力。最为明显的体现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因为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都

3、包分配,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的出现就取消了这一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就业困难而开辟出的创业热为大学生提供了一条更具挑战与有效的途径。创业时代的发展让全民都加入创新创业中,进而让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也开始不断转型,从经营与决策能力转型为更加复杂的管理、沟通、创新及营销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够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对创业者的要求。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转型需要有学校的辅助,因此,学校应该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践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在校园学习与生活中具备更多的能力。大学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场所,其需要针对性地开发大学课程,

4、以此来让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在对相关课程进行开发的时候,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进而让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有效转型。本土性原则。大学课程开发要具备一定的本土性原则,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要确定好本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符合自己学校的学风及办学定位,这是影响课程开发目标制定与教学过程的主导性因素。其二,要结合学习、教学、科研等优势开发相关的课程,依靠学校的研究成果与特色对课程进行调整与开发,有效使用校本资源。其三,要服务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并且围绕本地区的人文特色和地域优势开发相关课程,让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转型时能够

5、达到地方经济建设的相关要求[1]。系统性原则。在对大学课程进行开发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就业创业能力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内容进行学习,把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当作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用系统、科学的手段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进而加快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转型。所以,学校在开发相关的课程时,不能仅限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等相关类型的课程,而是需要开发更加多样化的课程,进而构成一种更加有效的课程合力系统。这样才能够让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全人性原则。基于全人性原则的课程开发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不但要面

6、向全体学生,满足提高全体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整体需要,同时还需要面向个体学生,要针对个体学生开设特殊课程。其二,注重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一2017年10月生的发展与成长为大学课程开发的主旨;同时也需要综合人短期的发展方向,以此满足学生在求职与就业时的需要。其三,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要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风格与个性特征,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有效发挥学生的特长,从而有效促进社会的多样化发展。  大学课程开发不但要确保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与知识,以此构成有效的知识结构与框架,同时还

7、要与社会要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新变化。除此之外,还需要满足学生在提高就业能力上的要求,也需要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创业认知、思维及能力。开发通识性课程,让学生更具兼容性。为了能够适应专业化及专门化的职业发展与人才需要,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要更加专业化、多样化及专门化。这样虽然能够进一步加深大学学科与专业的深入程度,但是也让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出现了泾渭点,甚至有冲突出现。两种领域的学科在理念与观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的环境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更加狭隘,并且获取的知识也会逐渐碎片化。而在社会的发展中,这种独断性的认知是不可能出现的,这两

8、个学科领域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教师需要消除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隔阂,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两个学科相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