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doc

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doc

ID:13901434

大小:4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4

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doc_第1页
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doc_第2页
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doc_第3页
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doc_第4页
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误区及其矫正摘要:当前,我们习以为常的“螺旋式式升”课程设计编排风格未必导致比较容易的课程难度。影响课程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和课程时间,利用定量模型可以很好地近似刻画课程难度。“窄而深”、“广而浅”与“少而深”课程设计风格的合理使用、“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恰当平衡,是理想的课程设计编排的关键。关键词:课程设计;课程难度;课程深度;课程广度;课程时间;可比深度;可比广度一、问题的提出在基础教育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风格得到普遍认同。然而,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的难易度一定适合学生学习吗?新课程的课程设计编排是从“窄

2、而深”转向“广而浅”吗?《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下的某些课程内容的深度大大降低了,为什么课程难度反而增大了呢?什么样的课程设计风格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无独有偶,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2]中认为,课程改革从“广而浅”的课程向“少而深”的课程转型,是迫在眉睫的课题。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课程设计编排的模式(风格①),而其中的重要因素涉及课程深度、广度和课程时间,其焦点在于课程难度。正如黄甫全先生在《对中小学课程难度灰色模型GM-s(1,1)的探索》[3]中所指出的,“课程的实质问题是课程难度”,进行课程

3、难度的研究,可以给课程发展提供有效信息:通过对课程难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洞察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编制的成效和问题所在,进而提出个性意见和改进措施;通过对课程实施中的课程难度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课程实施的实效,进而提出改进课程实施的举措。本文是在《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4]《四边形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5]研究基础上,分析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利弊,分析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校正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偏差。这种研究有助于课程评价从以往的价值判断走向课程质量分析。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关系前文的问题几乎都涉及课程深度、课程广度、课程时

4、间与课程难度。其焦点在于课程难度。(一)课程难度的影响因素影响课程难度的基本要素至少有三个: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和课程时间。这三个因素构成课程难度立体结构的三个不同维度。其中,课程广度是指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对此,我们可以用通常所说的“知识点”的多少进行量化,而这里的“知识点”沿用1963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6]、2000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7]对相应内容的区分,参照每个“知识点”内容量的多少而划分。这是一个近乎于约定俗成的概念,同时又是蕴含模糊数学思想的近似刻画。对于课程时间,梁贯成、黄荣金先生称之为课程流程,并

5、指出:“9课程通过各个学年的教学来实施。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课程都有通过各年级的流程:主题引入、持续时间、主题结束”,而且,“各国的流程的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同一主题,不同国家在不同年级介绍以及不同国家同一主题持续的学年数不同”。[8]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沿用中国内地常用的“课程时间”一词来替代“课程流程”一词。从而,课程时间是指课程内容的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对此,我们可以用通常所说的“课时”多少进行量化。在课程时间、课程深度和课程广度中,最难描述的概念就是课程深度。课程深度泛指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思维的深度,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要互。比如,在数学课程中,课程深度主要涉

6、及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抽象程度[9]、概念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课程内容的推理与运算步骤。黄甫全先生将其理解为“教育预期结果在质和量上从少到多的分布”也有一定的道理。相对于以数学概念体系为主的那些课程内容来说,数学课程的深度与数学抽象度的概念[10]十分接近,而对于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数学推理与运算步骤等成分来说,仅仅用数学抽象度则不能全面刻画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实际上,课程深度反映了课程内容之间的设计顺序、编排和组合的逻辑深度以及所潜在的学科思维的深度。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十分有利,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程度的思维深刻性。(二)课程难度的模型分析依据

7、现代课程理论,结合我国五十年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有以下共识。●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理解的。●对于同一个课程内容,课程时间越长,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相对越小。对于同一个题材的课程内容,在相同的课程深度下,课程所涉及的概念、命题等等的知识面越广(即课程广度越大),课程也就越难;同样地,对于同一题材的课程内容,在相同的课程广度下,课程深度越大(即课程所需要的思维层次越深),课程也就越难。这就意味着,课程难度与课程深度成正比,与课程时间成反比。同样,课程难度与课程广度成正比,与课程时间成反比。这样,单位时间内的课程深度和单位时间

8、内的课程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