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教案 张艳秋

《谈中国诗》教案 张艳秋

ID:13896483

大小:23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4

《谈中国诗》教案  张艳秋_第1页
《谈中国诗》教案  张艳秋_第2页
《谈中国诗》教案  张艳秋_第3页
《谈中国诗》教案  张艳秋_第4页
《谈中国诗》教案  张艳秋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中国诗》教案 张艳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中国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能力目标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热爱生活,热爱诗,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的特点。2.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相结合教具准备多

2、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请大家来谈谈:中国人的形象。(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那么欧洲人呢?(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思维方式?(比较思维)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把握其特点开始的,但如何去把握其特点,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比较法是运用最普遍的一种。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成功运用这一方法的文章——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板书课题)一、作者及作品作者简介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

3、学和无锡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主要作品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学术著作

4、《宋诗选注》《谈艺录》《管锥篇》《七缀集》等。《宋诗选注》在诗选与注释上都有高明识见,还对中外诗学中带规律性的一些问题作了精当的阐述。《谈艺录》属于文论及诗文评论性著作,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是论述《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予张湛传》《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外传》《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的学术巨著,体大思精,旁征博引,是数十年学术积累的力作,曾获第一

5、届国家图书奖。三、把握文中字词请同学找出展示并点评,强调重点的生字词读音及意义。四、通读全文,感知内容1.课文把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进行了比较,清晰地阐明了中国诗的特征。请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概括为):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2.详细解说中国诗的特征。明确:第一,中国诗讲求抒情性,并“一蹴而至

6、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西方诗歌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最后才有抒情诗。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歌发展初期已经出现,这种“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以至影响了中国诗歌的健康发展。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西方也有人主张诗的篇幅越短越好,但他们所谓“短”的标准比我们所说的“短”要长得多。中国诗追求的是在简短的篇幅中包容着深远的意味。举例: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西方读者最看重中国诗的这一特征。中国诗的旨趣往往在字面以外,“字面”不过起到诱发和影射作用,诗句

7、的可涵咏价值是很大的。举例: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中国也有“厚重”诗,但比起西方诗歌来,还是轻柔得多。作者强调,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总之,诗歌的本质特征在不同国别的诗歌作品中是共同的。“中国诗人狂起来时只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境,我造过aercmantic一个英文字来指示这种心理。”aerc前缀 飞行Man男人Tic后缀 aercmantic  飘飘然的样子3.学生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划分结构层次。明确:本文可分四部

8、分。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第三部分(第3—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这部分又分三层:第一层(第3段),从诗的篇幅上进行论述:中国诗的特点就是短,它形成的原因则是由于韵律的要求。第二层(第4—5段),论述中国诗的意韵之美一一“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富于暗示。第三层(第6—7段),通过对比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第四部分(第8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