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

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

ID:1387801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4

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 _第1页
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 _第2页
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 _第3页
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 _第4页
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信用卡催收业务营销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整体营销角度出发,认识到信用卡不良透支的电话催收;基于反馈信息,对不良透支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营销手段以增加电话催收的有效性。  关键词:整体营销不良透支电话催收  从业务性质上看,信用卡恶意透支与公司机构信贷业务、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均属于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管理范畴。与公司、个人消费信贷所产生的不良贷款催收相比,信用卡不良透支催收业务金额小、户数多、持卡人区域分散,因此适合采用电话催收方式,催收人员往往要经过多轮手机、单位电话和住宅电话的提醒,方可成功催款,具有相当难

2、度。  从整体营销的角度认识信用卡不良透支电话催收业务  商业银行对信用卡设立专业机构,开展专业化经营时,信用卡不良透支催收业务隶属于风险资产管理部门,而发卡和促销用卡等业务则归口市场拓展部门。虽然发卡行内部职能分工不同,但对于持卡人而言,基于一张信用卡介质,所得到的应是发卡行作为整体提供的一揽子便利、快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现、购物消费、转帐结算、汇兑、信用透支、促销奖励计划以及透支还款提醒等。  在服务营销学中,对服务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种种服务称之为核心服务产品,将无形的服务产品有形化的介质称之为形式服务产品,它们二者构成了总的服务产品。因此从信用卡服务产品整体营销角度看,形式服

3、务产品表现为持卡人籍以获取信用卡服务的有形权利凭证,即信用卡卡片;而不良透支催收业务属于核心服务产品,构成了信用卡整体营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下图揭示了不良透支电话催收工作在信用卡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两块业务中所起到的衔接作用。由图知不良透支电话催收业务从逻辑上、时间上看是市场拓展活动的有机延伸,需要从整体营销角度来认识电话催收业务。  不良透支电话催收信息反馈剖析  通常持卡人对不良透支电话催收的信息反馈有以下几种类型:  诚信健忘型  消费免息还款期过后不久便被列入第一次催收队列,而持卡人忽略了在免息还款期内归还透支欠款。  针对诚信健忘型的持卡人,当电话催收人员通知其信用卡透支时间

4、和金额时,持卡人对归还款项态度明确,对银行的及时提醒表示感谢,接电话后数日内即可履行承诺,还清欠款。  色厉内荏型  该类型持卡人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讲求个人信用,超过免息还款期时间不长,在一至两月之内。但因为电话催收人员通过其私人手机与之联系上,使其觉得自己的隐私受到影响,在接到电话后颇为不悦,言辞比较激烈。针对该类持卡人,催收人员可和颜悦色地提醒其信用卡透支事宜,并将“信用卡代表个人信用”、“透支时间过长利息损失可观”等信息传递至持卡人,促其转变态度,配合银行收回不良透支。而持卡人虽然语气强硬,但事后出于个人信誉考虑,能将款项归还。  敷衍拖沓型  该类型持卡人超过免息还款期时间

5、较长,在两至三个月之间,甚至多名电话催收人员已经轮番与之联系,持卡人用“本周还款”、“月底还款”之类语言予以搪塞,对归还透支事宜敷衍拖沓,并无实际行动。电话催收人员可采用先礼后兵的方式与之周旋。在电话沟通的开始,催收人员应有礼貌地询问其是否有信用卡透支时间较长一事,如得到肯定答复,则正色告之其“如再不归还欠款,个人信用评级将受到严重影响,银行将采取比较严厉的措施”,对持卡人起到震慑作用,有利于督促还款。  恶意透支型  该类型持卡人超过免息还款期时间很长,往往超过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电话催收三次以上。.电话催收人员根据以往催收记录以及不接电话的恶劣态度,可判断出单凭电话手段,无法达到收回不

6、良透支的目标,应迅速、及时将催收业务转入上门环节,对持卡人采取较严厉的措施。  电话催收对提升信用卡整体营销效果的局限性  在各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专业化经营的今天,随着信用卡透支规模上升,不良透支人数也呈现增加态势。与传统的上门催收、法律诉讼等方式相比较,依靠电话进行不良透支催收无疑可起到及时督促持卡人还款的作用,从而迅速恢复持卡人信用额度。但电话催收方式对提升信用卡整体营销效果的局限性也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在:  与持卡人信息不对称,沟通效果不佳  在对信用卡业务的认识程度上,电话催收人员受过标准化的信用卡专业知识培训,而多数持卡人对信用卡的了解仅限于银行发行的可用于透支消费、取现的卡

7、片。因此一旦出现不良透支,电话催收人员往往是一边看着终端屏幕,一边在交流中频繁使用专业化的词汇,如“透支总额、超免息还款期、罚息、滞纳金”,而持卡人只想知道“究竟我欠了多少钱”。而电话沟通时间较短,双方信息上的不对称往往使沟通效果不佳。有的持卡人听了两句后无故挂断电话便是例证。  电话催收方式无法真正洞悉持卡人心理状态  由于电话催收人员与持卡人并非面对面,只是凭借声音互相揣摩对方心理状态,难免使沟通大打折扣,从而使银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