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原典导读

《人物志》原典导读

ID:13791077

大小:217.59 KB

页数:96页

时间:2018-07-24

《人物志》原典导读_第1页
《人物志》原典导读_第2页
《人物志》原典导读_第3页
《人物志》原典导读_第4页
《人物志》原典导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物志》原典导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物志》原典導讀魏劉劭撰臺大哲學系教授96的96杜保瑞導讀《人物志》十二篇:《自序》《九征》《體別》《流業》《材理》《材能》《利害》《接識》《英雄》《八觀》《七繆》《效難》《釋爭》〈九徵篇〉說明人物材質依據相貌、表情、聲音、情緒等等的徵象已透露無疑(外觀)〈體別篇〉說明具有各種不同特質之人,在哪些方面有特長,而同時在哪些方面有缺點(個性特徵)〈流業篇〉敘述如何定位各種不同專職人才的特長(職務分類)〈材理篇〉就各種不同人才,在互相討論辯議時會有的種種好壞不一的態度(從辯論看能力)〈材能篇〉說明不同的人才,既有能力

2、的高下,也有適任角色的差別(適合任務)〈利害篇〉研究不同人才之被用與不被用時之差異與利弊(能力發揮之後的個人命運)〈接識篇〉說明不同類型的人才,在授予權力之後,會有的各種毛病(能力發揮之後的社會效應)〈英雄篇〉介紹真正的英雄所應具備的兩種特殊能力(定義英雄)96的96〈八觀篇〉教導利用各種行事風格,來驗證人物的優缺點(情境中品評高下)〈七謬篇〉說明種種錯識他人的原因(不容易看清楚的他人缺點)〈效難篇〉說明人才之所以不為所知,及不能被用的各種原因(人才不易被發覺的原因)〈釋爭篇〉從人與人之相爭時的不同做法,品鑑人物

3、境界的高下。(禍害起於高傲)96的96《自序》夫聖賢之所美,莫美乎聰明;聰明之所貴,莫貴乎知人。知人誠智,則眾材得其序,而庶績之業興矣。簡譯:聖賢之所以美於眾人,關鍵在聰明,聰明之所以珍貴,關鍵在知人。知人之智才是最重要的智慧,關鍵在讓人才得其職務,以為百姓服務,而成就大業。義疏:人物志是聖賢之學,將聖賢的能力直接導入知人,聖賢即是社會上主導事業謀求人民幸福之人,追求社會事業要使用人才,知人是實踐社會事業的關鍵。社會事業則是人人得其序,各司所長,共構理想社會。此處之聖人直指國君的角色。是以,聖人著爻象則立君子小人

4、之辭,敘《詩》志則別風俗雅正之業,制《禮》、《樂》則考六藝祇庸之德,躬南面則授俊逸輔相之材,皆所以達眾善而成天功也。簡譯:聖人藉《易經》彖爻辭及卦爻象指明君子小人之別,《詩》講善良風俗,《禮》《樂》教導禮樂射御書數等平常且重要的品德,領導統御時就拔擢優秀臣子以輔國政。義疏:聖人還須辨君子小人之別、正風俗、制禮樂,居君位、選人才就官職、讓眾人發揮專長為社會服務,亦是天功之完成。指聖人是天子,治理國家是完成天功。96的96天功既成,則並受名譽。是以,堯以克明俊德為稱,舜以登庸二八為功,湯以拔有莘之賢為名,文王以舉渭濱

5、之叟為貴。由此論之,聖人興德,孰不勞聰明於求人,獲安逸于任使者哉!簡譯:君王做了上述德智教化領導統御之事後,必致天下大治,此即天功之完成,聖王自己獲得萬世不朽的榮譽。結果,世人對聖王的稱讚重點多在拔擢賢才之事上,堯舜商湯文王之事即是。所以,聖人之成就,哪個不是用心於找到人才,任用之以治國,而使自己擁有安逸的天下。義疏:既已完成天功,君王即因懂得用人的智慧而受到贊譽。堯舜湯文王皆因得人而成就大業。所以,君王的聰明要用在求人才,藉由人才使國泰民安。是故,仲尼不試無所援升,猶序門人以為四科,泛論眾材以辨三等。又歎中庸以

6、殊聖人之德,尚德以勸庶幾之論。簡譯:以孔丘為例,他沒有限定自己的能力,故而甚麼能力都具備了,然而,他自己從未被拔擢,同時也非登大位者,雖然他其實是最好的哲學家皇帝,總之,他也沒有機會提拔人才去管理國家。但雖然如此,他還是提出了考驗人才類型的理論。將門下分為四類人才為四科,以及將人材分等級為三等。並以中庸為聖人最高的境界,要求追求品德以防堵悠悠謬論。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三等: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學之。訓六蔽以戒偏材之失,他提出六種個性能力上的缺失,指出這是偏才的缺點。六蔽:不學而好仁則愚、好知則蕩、好

7、信則賊、好直則絞、好勇則亂、好剛則狂。此96的96皆不好學之蔽。好學為追求德行服務社會之學。仁知信直勇剛是氣稟天生,順著習氣而為,不顧大局,不學修齊治平之道,皆導向錯誤,不能成事。此皆偏才之失,偏才即天生氣稟。氣稟非惡,不學則惡。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為似之難保。對於拘謹保守及自大激進者,告誡其應以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的態度行為處事。批評外貌忠厚,但內心無堅定的信念之人,他們表面上看似明白事理,但因沒有信念,故不能承擔事業,而為社會謀福利。論語泰伯:子曰:狂而不直(狂妄又不守正道),侗而不愿(沒能

8、力又不安分),悾悾而不信(表面老實卻不真誠),吾不知之矣。又曰:察其所安,觀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詳。孔子又強調要看一個人做完事情之後是否心安,並且要看他這樣做事為的目的是甚麼,如此才能真正知道這個人的行為真正的好壞。要品鑑人物,就在論語孔子的言論中,已經有這麼多詳細的要點了。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品察一個人做事「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