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ID:13751069

大小:2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4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_第1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_第2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_第3页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息仲中学甄立宾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息仲初级中学甄立宾目前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那么是否利用了计算机进行教学就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呢?怎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呢?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首先就必须明确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提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

2、和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我认为只有转变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一、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从而带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前提。  这就是说课堂教学应变成学生以各种方式学习为核心,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料,创设适宜的情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完成将外部知识、新知识转化为学生知道、记住、理解的内化的知识。而信息技术在“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料,创设适宜的情境”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书本中不具备的丰富的、最新的、现实的资料,还能创造许多现实生活中无法直接观察、接触的环境,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

3、等多种媒体组合成更适宜学习和记忆的环境。但是如果教师还抱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思想来研究“整合”,结果仍然是“传授”,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而“整合”要让教师由原来的“讲解者”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要成为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的服务者。 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有根本的不同,它要求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做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如:研究性学习方式、启发问答方式、练习式、自学交流式等,同时在每一种教学方式中都要注重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活动。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

4、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又一前提:1、促进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必要条件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在以前的教学中,有的学生想积极地学习,但却被禁锢在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旧的教育思想中,被动地学习。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偶尔一些不遵守此规定的学生便被视为“调皮”或“不守纪律”,从而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一批应试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差的学生,并未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整合”是建立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上基础上的。因此只有促进学生学习态度转变,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

5、学科的整合。2、促进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重要内容 学生学习方式的另一重大转变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这一转变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是紧密结合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许多工厂、企业、事业单位在积极推行生产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家用电脑也正在快速普及。学生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今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因此实现整合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处理、生成新的信息的能力和信息协作、信息免疫的能力。只有学生习惯了使用信息技术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3、促进学生转变思想,自主学习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要求传统

6、的教学中,教师拥有的知识才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他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最高限度。学生的自主性差,创造性差。现代教育观念提出,人需要终生学习,而终生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旦有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已经形成的信息素养,就可在无穷的知识海洋中自由翱游,获取教师也没有的新的知识,形成更新的知识体系,才可能有更多的创新。教师只有在促进学生转变“听课”的思想,习惯于自主学习后,“整合”才可能成功。  综上所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教”的思想、方式和学生“学”的思想、态度、方式都要转变,并与之适应。只有实现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

7、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