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

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

ID:13734697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4

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_第1页
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_第2页
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_第3页
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_第4页
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  摘要:一个民族是有着鲜明的特征的。既然每个民族都有“只属于他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点、特殊性”,那么,作为一个民族观念形态的文学,也就自然地、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民族的烙印,即民族特点。正是一个民族的文学有其独特的色彩,才使一个民族的文学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学。本文从中西文学对比中探讨民族传统文学的融合与发展。  关键词:中西文学;民族传统文学;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145-03  文学的民族特点是

2、构成民族文学的基本因素,离开了文学的民族特点,也就没有民族文学可言了。与民族构成的内涵相一致,民族特点也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用西方文化来改造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使之实现现代化,这与处在变革中的民族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施加限制,把这种影响纳入到积极地重建民族新文化的轨道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彼此相辅相成。前者作为浪漫主义者的自觉追求,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后者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是浪漫主义者基于民族文化的长期熏陶自然地形成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思维方式来接受西方文学的观念、准则,或对此加以无

3、意识地误读的结果。  一、民族传统文学的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包括民族题材、民族性格、民族习俗、民族宗教信仰等;就其形式而言,包括民族语言、民族体裁和民族表现手法等。而其中,民族题材、民族性格和民族语言对于构成民族特点的作用尤其重要。  先看民族题材。从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来看,文学和生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没有被反映者,也就没有反映。各民族特殊的历史和生活,是文学民族特点赖以形成的源泉。没有民族的社会生活,也就产生不了民族文学。反之,不能真实地揭示民族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文学。  再说民族性格。文

4、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形象、典型反映生活。同样,作品的民族特点,主要是通过具有独特性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这是因为,作家在运用形象思维的创作过程中,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给他所塑造的人物性格注入民族精神,使整个作品渗透着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生动地表现出民族的心理素质。作品真正地表现出了民族的性格,读者就会毫不迟疑地辨认出它的族属。  第三是民族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民族风格的语言,对于构成文学的民族特点是十分重要的。生动有力地表现民族生活,刻画民族性格,也最易于为本民族人民所接受。同是用汉文创作,汉族文学和藏族文学的语言

5、风格是有显著区别的。这主要是因为在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有着本民族的特点和方式,而这些特点和方式又是由本民族人民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所决定的。因此,当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往往可以从语言风格上就能判断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文学。总而言之,植根子民族生活土壤之中的民族文学,必然显示出鲜明的特点。既然如此,界定民族文学的归属,也就不能不考察它们所具有的民族特点。换言之,文学的民族特点,应该作为界定民族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重要标准并非唯一标准。我们在认为民族文学必须具有民族特点的同时,也认为民族文学与文学的民族特点并非同

6、一概念,亦即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学,并不一定就是民族文学。例如,我国有一些汉族作家,他们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风俗习惯、心理素质乃至语言,都比较熟悉,因而,他们的作品不但反映的是少数民族的生活,而且还表现出了较为浓郁的民族特色。这样的作品,能否划为少数民族文学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因为他们不是少数民族作家。  二、中西民族传统文学对比分析  在新文学史上,胡适提倡“全盘西化”最力,而他在个人婚姻危机中却向传统道德投了降。郁达夫小说关于性心理的露骨描写曾令卫道者目瞪口呆,可他《沉沦》中的主人公在窥

7、浴后,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反映了儒家禁欲主义道德观对他的深刻影响。徐志摩的诗曾被贬为“欧化”,今天的读者却发现它们原来颇有婉约派词的韵味。这些表明,人们向外国文学吸取经验的理性追求,注定要受他们的观念、情感和潜意识层面的民族传统因素的制约。文学的民族特性,正是人的由文化所铸成的民族特性的自然流露。因而可以肯定,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民族,它的文学在走向“世界的文学”的过程中,不会丧失自己的民族特性;相反,在克服民族片面性的同时,这种民族性倒会变得更加鲜明和丰富多彩。当然,这一过程充满矛盾和冲突。往往是刚引进的西方文学思潮,

8、因它与民族传统不相容而备受冷落,但少数先锋派接受了它,它就与民族的传统开始对话。于是它被慢慢消化,一些要素沉淀到民族传统里,传统得到更新,这些要素也获得了中国的特点。这时原本保守的人们会改变敌视的态度,把这些外来的文学要素当做传统的东西加以肯定。可是进一步向异域吸取艺术经验的过程不会就此中止。先锋派力图引进外国最新的成果,从而在新的水平上又展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