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721156
大小:3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4
《分宜夏布史略及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宜夏布史略及前景李德修夏布是我县重要产品之一,也是农村传统副业之一。自古至今,北乡各地无不种苎麻,织夏布,尤其是双林、贡奎、杨桥等地的夏布,畅销中外,享誉古今。但是,在封建社会中,由于“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的束缚,夏布发展非常缓慢,时盛时衰。直到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才给夏布生产带来生机和希望。它是分宜一大经济财源,现列为出口创外汇的重要工业产品之一。现将夏布史上几个片断略述如下:一、唐宋的贡布分宜种麻织布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唐宋时期,就能够织成相当精致的夏布,向朝廷进贡。宜春县志载:“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宜春郡岁贡白苎布十匹。”当时分宜尚未立
2、县,属宜春县地,相传这布是分宜地区的产品。宋雍熙元年,分宜建县后,夏布仍为我区贡品。知府刘克庄见分宜夏布质地优良,纱质细软,经纬咸宜,洁白光泽,面平边齐,就选择分宜夏布“恭维皇帝陛下”。《江西通志》在他的《贡布表》下注明:“袁郡之邑,向进苎布,今俱归分宜督办。”可见,当时分宜夏布在袁州四县(萍、宜、分、万)是很有声誉的。随着夏布生产的发展,贡布任务也不断增加。清康熙年间,分宜岁贡白苎布1464匹,方法由直接贡布改为折银上解。二、明代的腰机明代中叶,分宜编织夏布,普遍采用腰机(织匠以熟皮一方置坐下,其力全在腰尻之上,故名腰机——宋应星注)代替原始的织布机。因此,夏布质量提高,产量增加
3、,种麻普及。崇祯年间,科学家宋应星在分宜任教谕时,对分宜和其他地区的种麻织布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他在《天工开物》中列有“腰机”和“夏服”两章,图文并用,专谈种麻织布的发展情况。他指出“织苎机具与织棉者相同”,都是用“腰机”用此机法,布帛更整齐坚泽、惜今传之犹未广也。就整个南方而言,腰机尚未广泛采用,就分宜而言,正因为普遍使用腰机织夏布,工效高,质量好,产量多,获利厚,才使种麻织布得到广泛发展。北乡各地,“凡苎麻无土不生。色有青、黄两种。每岁有两刈者、有三刈者。”把苎麻绩成纱,纱织成夏布,细纱布做“暑衣裳、帷帐,”粗纱衣做“丧服”,“极粗者漆家以盛布灰”(5)民间90%以上的人,都用
4、夏布做“暑衣”和“帷帐”。可见,当时分宜种麻织布之盛,使用之广。一、清代的墟市乾隆年间,是所谓封建社会的盛世,分宜夏布生产又获得较快的发展,集中表现在农村墟市的繁荣上。双林、抄场、贡奎、杨桥等墟市,先后形成了苎麻和夏布的集散地,特别是双林墟,以苎麻、夏布著称。分宜县志载:“邑北山地、多种苎麻、其产甚广,每年三收。五月后,苎商云集各墟市,双林二墟尤盛。妇女多亦绩苎为布、曰苎布。”(6)又载“双林有新旧二墟。乾隆八年建桥东,二十年改建桥西,苎行间贾云集,立有墟长。”(7)农村墟市立墟长,这是分宜建县以来的第一次,足见当时夏布、苎麻的交易盛况。每年夏布、苎麻收购季节,上海、无锡、镇江、烟
5、台、南昌,吉安以及高丽(朝鲜)等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云集各墟市,坐庄收购。旺季一闹,抄场可收购苎麻三、四千斤,双林可收购夏布近千匹。一、民国的工厂民国前期,夏布生产由个体手工业发展到兴办工厂。分宜县志载“西北广出苎麻,以夏布为业,资本厚者数十人为一厂,薄者十余人为一厂,号曰机房。此种职业,主办者可获其利,工作者有助生活问题之解决。”(8)象双林的李生彩、李生海、章大成、杨杜妹、宋新妹;杨桥的邹德元,郭晚生等人,都开办了“机房”。最多的有十余张布机,雇20余人,最少的也有五、六张布机,雇10余人。农村种麻织布的越来越多,如双林、下院、麻田、贡奎、兰盘、山泗等村,人多田少,许多农户以
6、种麻织布为主要生计;90%的农妇都以绩苎纱为主要副业,“即使士大夫之家也重视女红绩纱收入”,(9)从而使全县夏布产量达到最高历史水平。据省经济委员会民国22年(1933年)对10个县的调查,分宜在民国16年(1927)前,每年生产夏布10万匹,每匹普通批发价20至30元,十分之八销往上海、烟台、朝鲜、日本等地。(10)这可谓是夏布生产的全盛时期。“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对分宜苏区多次进行围剿,交通设卡,堵塞流通渠道,造成夏布连年减产。据省建设厅民国18年(1929年)对12个县的调查,分宜产夏布6万匹(11)。已减产十分之四;省经济委员会民国22年(1933年)对10个县的调查,也
7、证明内战时期减产三分之一。外县销售减产十之九(12)。特别是“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九江,南昌相继沦陷,海关闭塞,夏布出口无路,全靠肩挑土车推,运往宜春、浏阳等地,销量有限,生产十分衰落,工人难以糊口。抗日战争胜利后,分宜夏布生产逐渐复苏,产量不断回升。民国36年(1947年),江西《经济季刊》第6期载:“分宜年产夏布10万匹”。(13)已经恢复到民国前期的水平。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抓丁派夫,苛捐杂税,兵灾匪患,明抢暗偷,械斗不断,搞得民不聊生,刚刚恢复的夏布生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