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93702
大小:25.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3
《对创新与思考的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创新与思考的探讨摘要: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思考在学习和创新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文章以“三国演义”中人物为例,重点讨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关键词:创新与思考;创新能力;新课程;素质教育Abstract:Thenewcurriculumstressedthatraisesstudent'sinnovativespirit,butponderedinstudiesandbetweentheinnovationthebridgefunction,thearticletake“theRomanceoftheThreeKing
2、doms”thecharacterasanexample,howdiscussedwithemphasistheteachertoinitiatethestudentintheteachingprocesstoponder,thusachievedraisesthestudentinnovationabilitythegoal.keyword:Innovationandponder;Innovationability;Newcurriculum;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前言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的原动力是
3、思考。 学生创新的“新”不是指新的发现,让每个学生都揭示新的原理,发现新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不能要求学生像科学家、艺术家那样去创新。学生的创新是指凭借自己的智能去发现、掌握他尚未知晓的知识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只要把他人已揭示的原理和发现的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问题上就是创新。 思考是人们根据头脑中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产生疑问,而疑问要创造性地解决。具体地说思考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创新过程中,思考起着桥梁的作用。 一、创新 当前,全社会时时关注的:“学生究竟靠什么素质应对未来?”有人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4、学会学习的要求已经成为青年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条件。”因此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纵观古今中外的人才观又很多相似之处。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他的这个思想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也说明了进步的社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社会需要的不是掌握更多更深知识的人才,而是需要具有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创新能力的人才。 智者有三:大智思为先,中智学为先,小智惰为先。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属于“大智思为先”类的人才,他在蜀国作丞相
5、时曾六出祁山伐魏。蜀国的地理条件非常险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给部队运输给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诸葛亮针对这个问题,改革了运输方式,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创新设计了运输工具“木牛流马”,解决了部队给养运输的困难问题。他还设计用“木牛流马”抢粮,伏击敌兵,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需要的就是像诸葛亮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我们教育的目的也在于培养这样的人才。 “学为先”的中智者是东吴的群儒。诸葛亮是这样评价他们的:“惟务雕虫,专攻翰墨;青年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2[1]曹操大兵压境,群儒无计可施。在传统的教育观培养下的学生正是这些中智者,大量的高分低
6、能。在学校中成绩极高,但一旦走向社会却不能胜任工作。只懂得书本知识却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惰为先的小智者是刘禅,继承父业,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最终成为一国之奴。诸葛亮这么优秀的人才面对刘禅也无计可施,这是教育失败的典型。可以说诸葛亮作为一名教师是不合格的。他没有开发刘禅沉睡的思维功能,只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却没教这些方法答案是怎样产生的。 二、思考 有人说:“头脑不是一个容器,学习不是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教育是一个主观能动系统,学生所学的知识必须经过内化。这个内化过程靠的是思考动能。他好像人要渡河就要有船、知识的学习到创新也是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
7、,靠的是思考这只船来完成的。 现代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放在首位。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关键在引导。叶圣陶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考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牢记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潜在的思考热情。教师不能过早的给出问题的答案。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再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只有这样做,学生的创造思考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这也正如《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