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

ID:13661225

大小:35.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3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_第1页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_第2页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_第3页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_第4页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三个提升作者:常修泽中国经济时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三个提升作者:常修泽中国经济时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三个提升作者:常修泽中国经济时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三个提升作者:常修泽中国经济时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三个提升作者:常修泽中国经济时报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国的分配制度中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三个提升作者:常修泽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04期  150年前,德国人拉萨尔曾抛开所有制问题,单纯“在分

2、配问题上兜圈子”,并把这一思想写入《哥达纲领》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批评,认为应该超越分配问题,从更深层次的制度层面来思考问题。今天,中国的情况与当年德国虽不可同日而语,但“超越分配,深入实质”的思维,对我们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  2016年特别是2016年以来,收入分配问题进一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着眼点在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调整以出口和投资为主的增长方式,需要着力提升消费需求,解决最终消费率低,特别是居民消费率低的问题。这就要涉及到调整分配结构、改革分配体制问题。这是一个经济增长的逻辑,在这样一个格局之下借助于调整分配来促进增长的态势,由此切入,源于消费,高于消费

3、;源于分配,高于分配;甚至源于经济,高于经济,走出拉萨尔的分配“窄圈”,围绕制度创新来做更大的文章。基于此,本文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三个提升”。  第一个提升,由促进经济发展切入,向促进人的自身发展来提升。  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如此失衡,从人的角度来研究,反映了人权的某种弱化,特别是劳权的缺失。这里牵涉如何看待“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说”的问题。对此应一分为二。一方面,中国确实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的增长及其外汇储备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对此“优势”不应简单否定;但另一方面,也必须冷静地看到,这里确有劳动力价格被低估和扭曲的问题。而其实质,则是中国劳权的弱化

4、。对此不应过多地去颂扬。事实上,少数企业的低工资,已经跌破了文明的底线。上述“劳动力成本低廉优势”,同时也是一种“低劳权的劣势”,是利润蚕食工资。因此,现在讨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该提升到人权特别是劳权的高度,使劳动者有尊严地劳动和生活。  第二个提升,由分配制度改革切入,向产权制度改革来提升。  分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涉及深刻的产权制度。我认为,主要涉及三个产权制度:一是土地制度;二是资源产权制度;三是垄断性经营制度。  关于土地制度。中国的土地制度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双重垄断”:一方面,面对土地的拥有者,权力部门是“垄断买方”,土地要转换性质,必须首先“卖”给政府,而

5、且价格较低,农民作为土地拥有者的地位未完全实现。另一方面,面对“购房群体”这一最终消费者,权力部门又是上游要素——土地的“垄断卖方”,消费者要购房实际上必须先从政府处购买土地。这就导致了利益分配的扭曲,房地产企业获取较高的收入。  关于资源产权制度。这体现了资源价格成本构成不完全,导致利益不合理分配。目前中国资源企业的成本,一般都只包括资源的直接开采成本,而像矿业权有偿取得成本、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成本等尚未完全体现,形成不完全的企业成本。可以说,“不完全成本”是目前煤炭行业取得暴利的最主要原因。  关于垄断性经营制度。目前,中国垄断性行业改革相对滞后,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一是市场

6、准入环境不宽松,进入障碍依然严重。二是支配市场的原垄断企业与新进入企业不对等,使得有效竞争难以实现。特别是垄断性行业国有资本“一家独大”的问题依然严重,民营资本进入困难。    第三个提升,由财富创造和分配机制转型切入,向政府和社会方面的转型来提升。  财富创造和分配机制转型,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转型问题。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关键在于劳动力要素所有者还没有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还缺乏一种制度性的安排。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具备一种“金三角”的社会结构,有工会代表劳方,有雇主协会代表资方,有人大和政府代表国家。只有社会形成一个劳方——资方——政府三方制衡的“金三

7、角”结构,才能从制度上为克服“向非劳动者倾斜”的问题提供支撑。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考作者:胡绍元江西社会科学xx年05期  [中图分类号]F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02—0160—0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无论理论界还是现行政策都一致认为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然而,对按劳分配却存在不同的理解。本文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人收入的分配,应实行按效分配。  一、马克思按劳分配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