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ID:13652785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3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_第1页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_第2页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_第3页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_第4页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中医杂志2007年第48卷第7期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7,Vo1.48,No.7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吴秀艳王天芳赵燕于春光李志更王庆国(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系,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100029)[摘要]阐述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6个关键环节:(1)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合理制定是正确收集临床数据的前提;(2)临床数据采集人员的统一培训是保证数据真实的前提;(3)数据的合理分析是保证

2、结果可靠的前提;(4)分析结果的合理解释是证候诊断标准建立的关键;(5)证候诊断标准的科学验证是推广应用的前提.[关键词]证候;诊断标准;临床流行病学证候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的概括.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色与优势,但传统中医证候的确定是建立在望,闻,问,切的直观方法基础上,同时辨证过程受医家主观经验的影响,具有主观性,模糊性,缺乏客观的,统一的诊断标准.因此,建立准确,客观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一直是近年来中医研究的热点.现有的诊断标准的建立多是由政府部门和专业组织组织专家

3、编写而成,由于这些标准制定的主观因素和经验性较多,缺乏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技术和数理统计学的支持,实用性差,难以对临床实践真正起指导作用.目前在研究思路上,将临床流行病学和数据挖掘的方法结合起来建立证候的诊断标准,已成为证候诊断标准研究的一种趋势,这种基于群体调查和现代数理方法相结合建立诊断标准的模式较单纯依靠专家论证进行证候研究有很大进步.1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合理制定是正确收集临床数据的前提要想进行临床调查收集数据,必须要制定临床信息采集表,只有建立合理的临床信息采集表,才能为正确收集数据奠定良好基础.临床信息采集表的质

4、量好坏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方面内容要合理,另外一方面格式要清晰,同时需要预调查来检验采集表的质量.1.1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合理设计进行中医证候研究,采集表中症状,舌,脉信息必不可少.其中症状的界定,规范与量化分级是采集表中最重要的内容.1.1.1症状的选择和拆分中医症状相当丰富,在设计采集表时,一定设计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症状,症状的基金项目:"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课题(2003CB517101)通讯作者:王天芳,tianfangwang20OO@yahoo.com.cn,(010)64286661筛选应以文献

5、研究为主,结合专家咨询,并且调查症状要反映中医特色,尽量采用中医描述的术语.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说法,如畏寒肢冷,口咽干燥,神疲懒言,唇甲紫绀等,这种固定的说法,实际上不是只代表一个症状,而多是两个症状的组合.对于这类固定说法,我们应将其拆分单个症状,因为这类组合,在临床上,往往不是同时出现,而且辨证意义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研究证候时,不能将其作为一个症状研究.1.1.2症状名称的规范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同朝代的变更,对同一病理现象的描述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嗜睡,就有"多寐","多睡眠","嗜眠

6、","倦卧"等不同说法,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在制定采集表中,需参照《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中医诊断学》教材,采用目前相对公认,规范的名称.1.1.3症状内涵的界定中医学症状相当丰富,但相当多的症状内涵模糊,针对这个问题,目前相继出台了名词术语规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16751—1997),中国中医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赵金铎主编)等.我们在制定采集表中一定要采取目前相对规范的症状,内涵要界定清楚,特别是易于混淆的症状,如口渴,口干和咽干,便溏和泄泻,畏寒,恶风和恶

7、寒等等,界定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语言上要通俗易懂,不要使人误解.1.1.4症状的合理量化分级目前建立证候诊断标准,逐渐由单纯的定性诊断标准过渡到结合定量的诊断标准,证候定量的前提必须有症状的量化分级.目前,症状的量化分级标准的制定多参照《中医量化诊断》,《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对症状进行量化,一般依据症状的特征,频率,持续时间等将症状按轻,中,重分为三个等级,赋予1,2,3分或者2,4,6分中医杂志2007年第48卷第7期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07,Vo1

8、.48,No.7等.同时中医还有许多主观症状,尚无相对规范的量化分级,并且有大部分症状难以量化分级,如渴不欲饮,首如裹,咽喉异物感等,对于这类症状可以不考虑量化分级.另外,现有的有些症状量化分级虽然量化很清楚,甚至按毫升计算,如痰量,出血量,尿量等,但临床适用性差.因此,研究中医症状的量化分级,不但要符合中医特点,而且必须合理可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