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649803
大小:2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3
《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探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探微【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日益凸显,如何建构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成了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建构1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学校归属感(schoolbelonging)是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的情感[1]。从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现状来看,不少学生社会情感淡漠,消极的情绪体验时有发生;同时,在人际交往方面,同学之间的
2、交往缺乏理解,师生之间的交往缺乏信任[2]。曹红玲(2007)调查发现,“职业院校有不少的学生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加之于环境影响,形成了明显的对抗心理。主要表现为:拒绝帮助、求全他人、不计后果[3]”。2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缺失的原因归属感作为一种意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因此,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既有主观的原因,又有客观的原因。总的来看,主要有以下因素造成了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缺失。2.1社会的消极评价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意识。这种观念至今还影响着许多人的择业观,他们
3、认为只有在管理岗位上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作为技术工人就是“矮人一等”。很多父母也把考大学当成孩子的惟一出路,很少有人愿意让孩子学技术、当工人,结果导致了职业院校优秀生源逐渐减少。在许多人眼里,职业教育成了一种“多余教育”,职业院校的学生也往往与“素质低下”、“品质低劣”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米德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源于他人对自我的态度和评价。因此,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消极态度和评价很容易导致职业院校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2.2学校德育教育滞后我国正处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阶段,高校扩招使得职业院校
4、的招生数量和质量急剧下滑,职业教育普遍面临着“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差;出口不顺畅,学生就业难”3的困境。这同时也给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德育方法单一,内容滞后,针对性不强,这直接影响到德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不少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的德育和日常行为教育应由学生科和班主任负责的认识误区,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学校在日常教学和后勤等工作中,忽视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而不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2.3反学校文化的影响所谓反文化系指某些团体试图分享社会价值,却受到了不断的严重挫
5、折,起而反抗并推翻现有文化规范或价值体系为目标的一种次文化。就学校而言,学校是一个社会开放系统,它有其既定的价值观、规范、制度等[4]。但是,对于这些既定的体现学校文化的诸要素,学校中的所有学生并非都能完全接受与遵从。有些学生可能是部分接受,而有些学生则会产生公开拒绝。3职业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建构职业院校学生归属感的建构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工程,它需要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具体来讲,它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3.1转变社会观念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经过良好职业培
6、训的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后备力量。现代社会的任何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和教育。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普及和发展,以及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处于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总则[5]第3条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
7、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纠正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必须看到,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这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需要,也是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3.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的亚文化。从狭义来讲,“校园文化”3是指以学生的主体发生在校园中的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来讲,是指校园文化主体(学生、教师、员工)在校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结果的总和。校园文化的渗透性、潜在性、知识性、开放性、多样性特征能对师
8、生员工时时处处发挥潜移默化影响,从而引导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趋向学校所确定的目标。同时校园文化是全体校园成员认同的集体意识,因此它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一定的规范约束功能。因为校园文化为每个校园人在道德品质、行为方式、舆论宣传和人格特征等方面提供了内在尺度,并用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