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思考与实践.doc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思考与实践.doc

ID:13621393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23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思考与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思考与实践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化学教育者面对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现代教育观点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地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化成各种形式,或讨论,或实验,或实践,通过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农药波尔多液的知识时,教材只是介绍其配料

2、为Ca(OH)2和CuSO4,而对于其主要成分,教材则选择了回避。如果按照教材的处理方式进行授课,也未尝不可,但此时若设置:这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的问题情境,势必会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欲望。若再加以引导,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探究,一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必要点拨。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探究欲望就会逐步被激发,其探究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二、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探究活动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无数化学事实表明:任何

3、经验和结论的获得无一例外都是探究的结果。尽管教材中的实验很多,但多数情况下实验教学的模式仍为: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引导结论。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没有亲历探究过程,即使获得知识,其探究能力也没有丝毫提升。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知识时,为探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可采用由学生设计实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实验的模式进行教学。原本属于教师讲授的内容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而变得丰富、鲜活起来。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催化剂进行实验(如红砖粉、马铃薯片、CuO、FeCl3及其

4、溶液等),得出了催化剂不同,反应速率不同的结论;甚至还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暴沸的危险现象(FeCl3做催化剂);还有的学生采用不等质量的同种催化剂进行实验,得出了同种催化剂的质量在一定范围内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质量区间分得很细,称量也很仔细,生怕出现不该有的误差,如此认真的态度,让教师汗颜。还有的学生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大量泡沫,甚至涌入导气管中。针对这个意外,他们提出猜想,并进行探究,最终给出了消泡方法(滴加植物油,将试管换成广口瓶等)。此外,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还能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和谐相处的实验气氛,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关怀。

5、2三、重视化学史教学,使学生在史实中感受探究精神现在的化学教学,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教学行为,很多可以拓展的知识在课堂上被精简成一句话,甚至不提及,很多前辈化学家的探究精神及高尚的人格品质被教育现实所抛弃,化学知识也被打上了“有用”、“无用”的烙印和标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一味的加快教学进度,忽视了化学史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造成化学教学的人文缺失,也造成了“为探究而探究”的尴尬现实。例如,在学习Na2CO3的知识时,可以侯德榜先生的贡献、探究历程、历史环境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做必要介绍,使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同时,感受探究精神,激发自身学习的热情。四、重视认知冲突,在动态生成中引导

6、学生探究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动态生成的知识和以往相比,呈现出了爆炸增长的变化,以往将知识讲“死”、讲“透”的情况变得毫无意义。只要是实验课,很自然的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在冲突中产生的问题和矛盾,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坚持自主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探究的乐趣。例如,在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有的学生没有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但也成功地完成了实验,据此认为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没有必要的;有的学生在实验时出现了铁丝熔断的现象而导致实验失败,就认为铁丝在空气中是不能燃烧的;有

7、的学生将纳米铁粉在燃着的酒精灯上方抖落,出现了美轮美奂的火星现象,就认为铁在集气瓶中燃烧时,瓶底不需要铺细沙;还有的学生做了对比实验,将细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发现有绿色火焰出现,就认为铜丝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产生火焰。这些结论,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但不可置否的是,它们都是在强烈的认知冲突中产生的。此时教师应建议学生不要放弃认知冲突点,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探究。这种由认知冲突产生的探究过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