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

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

ID:13586234

大小:44.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23

 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_第1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_第2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_第3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_第4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 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170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

2、教养的特点阚玉香(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武汉430079)提要:抗战时期由于日军残酷迫害产生了数量众多的难童,国民政府救济机构和民间救济团体在大后方建立教养保育院收容难童.在后方的难童救济中,具有政府救济机构为主导,民间救济团体广泛参与,教与养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等特点,适应了抗战特殊时代的需要,难童教养事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关键词:抗战;大后方;难童;救济;特点中图分类号:K2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2)02—0170—04难童是难民的一部分.”难民是社会个体因个人无法抗拒的因素的影响被迫离开家园,流落他乡的人.”…难童特指难民中1

3、6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抗战时期形成了庞大的难童潮.据孙艳魁研究,抗战时期难民人数在6000万以上,15岁以下的儿童占难民总数的33.7%,[2j这足见当时难童人数之多.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国民政府和民间救济团体积极开展难童救济工作.近年来,有关难童问题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从地域范围来看,已有成果有的是介绍整个国统区的,有的是介绍广东,广西等某一具体地区的,将国统区的大后方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特点的成果尚缺乏.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后方的难童教养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适应特殊时代需要的独特特点,如国民政府救济机构为主导民间救济团体广泛参与,教与养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

4、思想道德教育等,本文拟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政府救济机构为主导,民间救济团体广泛参与难童救济的政府机构包括国民政府中央救济机构和地方救济机构.国民政府中央救济机构主要为1938年设立的振济委员会,它是全国难童救济教养的最高行政机关和领导机关,其在各地设立的分支是难童救助的地方机构.从事难童救济的民间团体包括地方慈善组织,教会组织,专门救济难童团体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战时儿童保育会,战时儿童救济协会,中华慈幼协会.随着战争形势发展,国民政府中央机构和民间团体纷纷迁到大后方.1937年11月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政治中心转移,这更有利于后方各项事业的

5、发展.1938年武汉开始疏散人口,一些难童救济团体也向后方转移.中华慈幼协会将总会迁至重庆,在重庆,西安,宝鸡等地设立教养院,至1940年2月,在陕西,河南,重庆等地收容教养之难童已达5000余名.战时儿童保育会1938年10月迁至重庆,其在成立时就考虑将长期性的保育院建在后方安全地区,因为”四川在交通,物质,财力,人力均较丰富,故总会希望将难童尽先分送入四川”,.’’将来分别推行于广西,云南,贵州,西康等省”.在此思想指导下,其四川分会成立较早,至1938年底,在歌乐山,合江,永川等地设立5个保育院,收容儿童近千名.随着国民政府中央机构及救济团体的内迁,难童亦逐渐向后方转移.七七事变之后,华

6、北和华东逐渐沦陷,华中成为难民集散地,难童亦越来越多的集中到此.”战区难民来湖北的一天天加多,战区流落的难童与难民所携带的失学儿童,为数也很多”.随着日军西进,武汉岌岌可危,难童急需转移,大部分是疏散到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等地.政府救济机构和难童救济团体的内迁并不断向后方疏散难童,使大后方有了多元的救济主体,特别是在重庆表现更为明显.多元救济主体指国民政府中央救济机构及其地方分支机构,民间救济团体.在这多元的救济主体中,国民政府中央救济机构振济委员会发挥了主导作用,地方政府救济机构,民间救济团体广泛参与,这是不同于战区和沦陷区的一个特点.中央振济委员会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扶植各团体设立

7、教养保育院,对教养保育院予以经费支持,制定政策规范各教养保育院的发展并实行常规的视察辅导等监督机制.在大后方振济委员会不仅”协助各难童救济团体设置教养院或保育院”,叫而且”指导督促各救济难童团体收容接运教养”.在振济委员会的支持下,广西,四川,贵州,重庆,陕西等省市振济会及救济团体主办的教养院数量不断上升,收容儿童人数不断增加.如桂林儿童教养院,就是在振济委员会的支持下建立的.1939年2月,郭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