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8505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在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的几点思考 【摘要】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因为作文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水平,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对语文课本的了解状况,甚至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本文针对如何在学习中积累写作的素材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旨在与广大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写出更生动的作文。 【关键词】 学习积累写作素材 想写出优美生动、引人深思作文,就要有能拿得出手的基本素材,而很多学生苦于写不出好作文的根源也在于此――缺乏写作素材或是有素材却不知如何运用与加工。一旦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2、,想必写出好作文将不再是难事。 一、作文素材的积累 其实,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的“原材料”,二是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 (一)在生活中积累 1.素描法 生活中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也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应该对事件和人物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不掺杂个人情感直接描写,语言、表情、外貌等都可以入笔,而背景描写则可以有轻重之分,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角度选择和描写。 2.发现法 生活中的某个现象常常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这就是需要记录的关键点,把这些零星的思考转化为自己的
3、思想,在日后的写作中加以使用,这就是独一无二的素材,由小见大往往更能打动人。 3.抒情法 人都是情感动物,把自己每天的情感变化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博客,或者当下最流行的微博等,不限格式和题材,也不用顾忌观者的感受,我手写我心,表达真实想法即可,直抒胸臆,快意倾吐的感觉一定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心灵中的素材。 (二)在阅读中积累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很大,阅读量也有限,课本当仁不让成了学生写作素材的最重要来源。其实在高中三年的语文课本当中,包括人文地理、社会科学、经济历史等等方面课文均有涉猎,学生可以将其分类总结
4、并进行提炼,得出属于自己的素材集锦。 1.摘抄法 阅读过程中或者浏览新闻时看到了描写生动的句子或者直接记录的素材,都可以摘录下来,集合在一个本子上,或者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查阅,这样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拓展素材范围和知识领域。 2.批注法 在阅读新文章时,手中拿一支笔,读到有深意、有思想、值得反复诵读的句子时可以随即进行勾画,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就像古代皇帝对千里之外送来的奏折进行“批红”一样。长此以往,一方面能提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于素材进行自我分析的技巧。 3.片思法 当阅读到对自己
5、的思维有触动的片段时,可以将即刻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这些零碎的思考在回头翻阅时一定闪着智慧的火花,在日后遇到类似题材时,可以将其信手拈来,深入探究,写出一篇上等好文。 二、作文素材的运用技巧 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就要会活学活用。怎么将素材合理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也是考验每个学生和教师的问题。不会运用素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对拥有的素材掌握不够熟练,无法在了解主题的情况下熟练提炼出素材的精髓并加以使用。二是素材和文章的结合过于生硬,不够自然连贯,也就是说,缺乏对素材的回炉加工能力。只有正确理解作文要求,在熟练掌
6、握素材的情况下,提取出可以使用的素材,然后通过适宜的写作技巧对素材进行加工,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一)重组运用,激活素材 1.把具体积累的素材按专题分类,例如陶冶心灵类、分享哲理类、歌颂亲情类等,把有普遍联系的人物、故事有理有据地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和总结,在应试过程中遇到相关话题可以将这些实例一一呈现,给读者以条理清晰、思维活跃之感。 2.想要写好作文就一定要题材新颖,避免老掉牙的材料,所以需要学生们不断发掘新鲜材料,例如每年央视都会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那些人物事件都是最鲜活的,假如能巧妙使用其中
7、一二,必能吸引读者眼球,博得满堂彩。 3.当前很多作文列出了命题人规定的素材,要求所有学生在统一题材下写出创新、写出个性,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需要对传统题材进行全新角度的探究。例如闻名世界的科学家霍金,他的事迹常常让学生们想到成功需要强大的意志,而换个角度想想,这不正是“上帝关上一扇窗,就会开启另一扇门”的完美诠释吗?如果用学过的文言文来分析,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再合适不过了。 (二)作品展示,激发学生思维 每个学生都处于青春期,思维敏捷并充满激情,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8、引导他们在规定的框架内写出最有个性的文字,更可以无形中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1.带领学生赏读创新题材作文,激发其创作思维 课堂上教师按照课本要求进行教学,而这些课文因为选编年代一般较为久远,学生对其兴趣不大,在激发学生创作思维方面的作用确实有限,所以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外选择适合学生发散思维的文章与学生分享。例如2011年江苏高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