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制造的文化品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中国制造的文化品牌20年来,正略钧策给众多的制造企业做过咨询,经常听到企业自己谈起“中国制造”。的确,从微不足道的纽扣打火机到日常所需的纺织品,“MadeinChina”不单单是商品商标中的三个单词,在国际上更被看成是假冒产品、低劣产品的代名词,这也是现在很多制造企业叫屈喊冤、倍感烦恼之处。因为实际上,很多制造企业都在加大技术投入,提倡自主研发,也聘请外部专家,想尽快摆脱“中国制造”的阴影。为什么“中国制造”的阴霾如此难以摆脱呢?难道改进技术就不是“中国制造”了吗?我认为原因在于中国制造
2、企业关注于技术的升级,而忽视了本质的“中国制造”文化。“中国制造”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背后的文化使然。 “中国制造”文化是什么? 商品在交换过程中有物质使用价值,同时也传播着商品的文化价值,顾客接受了该商品也就接受了商品所赋予的文化,当然也不排除顾客在使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比较中的妥协。于是,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制造过程中也同样烙上了制造商的文化符号,这种符号是需要用文化来解读的。“中国制造”的文化符号是什么?有人说是物美价廉,所以中国的商品才被欧洲人青睐,有人说是假冒伪劣,所以才在俄罗斯市场上被围剿
3、,我觉得中国制造的文化符号其实是中国制造企业的文化综合体,中国制造企业的文化就是“中国制造”的文化。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 “中国制造”文化的劣根性 这种“中国制造”的文化有什么缺点呢?笔者简单归结为两点:一是取巧文化,一个是“差不多”文化。 所谓取巧,是指中国制造业的复制效应。先买入国外的技术产品,然后回来做一一的拆解,将拆解的零件再一一复制,最后组装成成品,贴上自己的标签,就是中国企业的产品。这就难怪中国产品被贴上物美价廉的标签,同样质
4、量的产品,没有技术成本,当然价格有优势,也就不奇怪欧洲总是提出反倾销提案。而中国制造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拆解复制只会使中国企业沦为加工工厂,国内制造业多年来一直在强调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可是实际效果是时至今日,中国在国际上也没有几个有名气的自主品牌。原因就是取巧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所谓文化是指在潜移默化中深入骨髓的精神,当“取巧”成为潜移默化的内在精神时,怎么能有足够的毅力抗拒“取巧”带来的短期效益和便利性呢? 其实,日本在工业发展初期也是一样通过购买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通过拆解、研究和改善来开发“
5、日本制造”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为什么在中国就成取巧了呢?让我们看看日本的改善文化吧,若松义人在《丰田式改善力》一书中说到:丰田式改善力与其说是一种经营理念,不如说是一门哲学。改善已经在日本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可以以国外的技术为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消化技术原理,再重新根据市场情况做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最后再通过精益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集大成而自成一家。在中国可能更多的是复制,重复做着“拆解-组装”的动作,老板不仅不会花钱长时间养着一批技术人
6、员做技术攻关,还有可能对已有的技术人员说:不用花费那么多的功夫研究产品,只要拆解后能生产零件再组装就行,不要耗时耗力了,否则过些日子别人就仿制成功投入市场了。因此越来越多的满怀激情的技术人员也就沦为组装师。中国制造业就是因为这种取巧的文化才少了很多像华为一样能够耐得住10年技术积累研发苦旅的企业,中国制造业成为“中国制造”也就不足为怪。 “差不多”文化来自于中国人的口头语“差不多”。张天翼先生曾写过国人多是“差不多先生”。见面问“混”的怎么样,回答是“差不多、过得去、随便”。 “差不多”文化在制
7、造企业中就是管理的粗放,企业家觉得差不多,没有出大纰漏就行。我们在管理咨询的过程中遇到很多行业的龙头企业,初衷觉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精品文档★得之所以可以成为龙头企业,一定是管理严谨、制度规范的企业,殊不知进入企业以后,却发现企业管理松散,更多的是凭着企业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从管理的角度上来看,这些企业的行业霸主地位简直是个奇迹。当然,这与中国企业家的草根式野蛮成长和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是息息相关的,但同时也给很多企业家产生了错觉:只要抓住一切可投资的机
8、会,企业有钱了自然就会百年不倒。因此现在很多的制造业企业家就将大量的精力去研究投资那些挣钱的领域,而不是专心的做好产品制造,觉得企业差不多还活着,还在盈利就可以了。这些企业家没有意识到,世界上哪个百年企业不是依靠科学严谨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凭借深厚的管理底蕴发展其他产业的。所以,我们在给很多制造业做企业文化之时,更多的会谈及企业管理,只有精益科学的企业管理机制才能够形成优良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 “中国制造”文化的劣性根源和改革 前面所谈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