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关系解析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关系解析

ID:13578983

大小:7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3

上传者:U-3775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关系解析_第1页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关系解析_第2页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关系解析_第3页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关系解析_第4页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关系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关系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棉花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关系解析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Kleb.)是棉花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两种病害之一,是世界毁灭性土传维管束病害,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世界各产棉国均有发生。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从幼苗开始抗病性鉴定,提早了直接鉴定时间,也全面符合生态抗性育种的要求。以后的鉴定方法和技术也大不相同,前人也做过许多的抗病性鉴定研究:孙君灵等在2000年就开始对棉花新品种的抗黄萎病性做过很多研究。多研究人员对棉花抗黄萎病性在遗传与育种上开展了大量工作。为抗黄萎病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有价值的资料。棉花抗性鉴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品种抗病性选择的成功,研究棉花抗黄萎病性是非常重要的,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有效措施,是培育抗病、丰产、优质新品种的物质基础。文章由098.com提供。而且,研究选育技术又是培育抗病品种的重要技术手段。所以加速棉花品种抗性鉴定是当务之急,抗性指标的优化也是十分关键的。  本研究通过对若干棉花品种(系)及不同棉花杂交群体组合的产量性状调查,旨在寻找棉花抗黄萎病的产量性状指标,以期了解棉花对黄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为分子标记辅助棉花抗性遗传育种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供试棉花品种和菌系  陆地棉品种:新陆早1号、军棉1号、硕丰1号、冀668、新陆早23、新陆早12、新陆早24等;海岛棉品种:军海1号、新海16、新海20、苏K202;海陆杂交(新海20X硕丰1号)F2:6M37株系42个;陆陆杂交(辽18X军棉1号)F2:6M44株系107个。棉花均由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病理实验室提供。  黄萎病菌菌系为致病力中等的SHZ-134,由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病理系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1.2试验仪器  超净工作台:ST-98AB,北京桑翌仪器研究所;光学显微镜:XSP-36,深圳博视大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恒温振荡器:SW-CJ-2FD,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血球计数板等。  1.3棉花种植  棉花种植均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3米区,每一区24膜,一膜种6个品种,4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收花。  1.4接菌方法   试验在石河子134下野地试验站进行,菌液在新疆农业大学病理实验室制作完成,液体PDA培养基,接菌完成放入恒温振荡器使之繁殖生长,待菌生长48h后,用4层灭菌纱布过滤,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算孢子悬浮液含量为2.5X107个/cm3。文章由098.com提供。在石河子134团下野地试验站采用病杆还田和菌液蘸根2种方法进行补接,接菌量为112.5g/m2,以保证试验田具有合适的菌量压力。   1.5棉花抗黄萎病性的鉴定方法  棉花收获期,待感病品种普遍发病时,按表1所示的标准记载各供试品种的发病等级。发病等级分为0、1、2、3、4五个等级[9]。然后根据发病等级计算病情指数,之后再根据所计算出的相对病情指数来判断各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  1.6相对病情指数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级数×每级的病株数)×lOO/(调查10株×最高病级)(1-1)  采用相对病情指数划分品种抗性反应型。用50.0除以本期感病对照军棉1号的病指实测值,求出校正系数K,然后将被鉴定品种病指实测值乘以K即得被鉴定品种的相对病情指数]。相对病情指数=被鉴定品种病指实测值×校正系数K。使得感病对照军棉1号的相对病情指数校正到50.0。其中,K在0.75~1.25(相当于病情指数40.00~66.67)时,鉴定结果可靠。抗性反应型划分标准见表2。   表2棉花抗黄萎病分级标准(全国棉花枯、黄萎病综合防治研究协作组,1984)  注:I—免疫;HR—高抗;R—抗病;T—耐病;S—感病  1.7产量性状的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收获棉花后对各个品种的棉花纤维长、单籽重、纤维重等相关产量性状进行测定,分别记录  1.8统计方法  利用SPSS软件分析抗黄萎病性与各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2结果与分析  2.1棉花品种及杂交群体的病情调查  2.1.1海岛棉品种的相对病指及反应型  对海岛棉剖秆鉴定得到的抗黄萎病性结果见表3。    表3海岛棉的抗黄萎病性鉴定  海岛棉品种中无免疫和高抗和感病品种,抗病(R)占25%,耐病(T)占75%。   2.1.2陆地棉品种的相对病指及反应型   收获期对陆地棉进行剖秆,对照剖秆分级标准得出陆地棉群体的抗黄萎病性,记录分析结果见表4。表4  陆地棉品种中,也没有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抗病品种(R)占12.5%,耐病品种(T)占31.25%,剩余为感病(S)占56.25%。   2.1.3M37与M44株系的抗黄萎病性鉴定  收获期对M37与M44株系进行剖杆法调查病情指数,见表5。  表5M37与M44不同反应型的株数比例  从表5可以看出,M37株系没有免疫单株,抗病单株(HR+R)占27.18%,其中高抗(HR)占12.64%;M44株系也没有免疫单株,抗病单株(HR+R)占12.22%,高抗单株只占4.58%。说明海陆杂交群体(M37株系)的抗性普遍比陆陆(M44株系)杂交群体高。  2.2棉花抗黄萎病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2.2.1陆地棉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将陆地棉相对病情指数与产量性状做相关分析,陆地棉品种中,病情指数与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57,与籽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56,而与其它产量性状无显著相关。  2.2.2海岛棉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将海岛棉相对病情指数与产量性状做相关分析,海岛棉品种中,只有纤维重与相对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指数为-0.46,与其它产量性状无显著相关。结果显示,在海岛棉品种中,纤维重可以作为品种抗黄萎病性的一个依据。  2.2.3海陆杂交棉M37株系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将海陆杂交棉M37株系的相对病情指数与产量性状做相关分析,海陆杂交群体(M37)株系中,相对病值与纤维重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指数为-0.218。文章由098.com提供。而与其它产量性状无显著相关。  2.2.4陆陆杂交棉M44株系抗黄萎病性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将陆陆杂交棉M44株系的相对病情指数与产量性状做相关分析,陆陆杂交群体M44株系中,相对病情指数与各产量性状无显著相关。     3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海陆杂交群体(M37株系)的抗性普遍比陆陆杂交群体(M44株系)高;   2)在陆地棉品种中,抗病性相关的产量性状与棉花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重呈显著正相关;  3)在海岛棉品种中,相对病情指数与纤维重呈显著负相关;  4)海陆杂交群体(M37)抗黄萎病中,相对病情指数与纤维重呈显著负相关;  5)陆陆杂交群体(M44)中,没有发现与相对病情指数有关的产量性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