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77870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3
《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缺血性脑卒中;丹参注射液
2、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又称脑梗死,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较高,由于该疾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应激性反应,因此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氧、缺血现象导致患者出现脑软化或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1]。我院为研究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选取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缺血
3、性脑卒中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MRI或CT诊断确诊),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67.5±4.1)岁,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68.1±3.9)岁,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1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以及就诊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病以及抗血小板凝聚、神经营养、抗凝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丹红注射
4、液治疗,将20ml丹红注射液加入250ml的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疗程;对照组使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将20ml丹参注射液加入到250ml的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2周为1疗程。两组患者中,伴有糖尿病时需将5%葡糖糖注射液改为0.9%的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 1.3疗效判定[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均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病残程度为0级,可视为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0级,可视为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5、可视为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或增加超过18%,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选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9.1±7.9)分,(10.8±4.8)分;治疗前、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9.3±7.5)分,(15.2±6.1)分;两组患者神经功
6、能缺损评分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表一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 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40) 11(27.5) 18(45.0) 10(25.0) 1(2.5) 39((97.5)* 对照组(n=40) 4(10.0) 19(47.5) 9(22.5) 8(20.0) 32((80
7、.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以及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脑血管闭塞、狭窄,脑组织出现循环障碍,因缺氧、缺血现象出现脑组织坏死的一种临床疾病。中医学认为,该疾病属于“中风”范畴,主要发病机制为“血瘀阻络”,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丹红注射液主要是由红花与丹参组成,含有丹参酚酸、丹参酮、红花素、红花黄色素以及丹参素等,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养血之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之功效,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抑制肝风内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抗凝作用与阻止血栓发
8、生作用显著,且可有效改善微循环、扩张脑血管,对脑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疾病效果显著[3]。除此之外,对缺血性再灌注损伤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通过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