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72160
大小:2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3
《2008-2009第一学期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8-2009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严晓松教师教学能力的养成是鉴于平时教学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本学期我对计算机教学目标进行了认真研究总结出一些小小的经验。(一)“任务”的合理分配信息技术教材中包涵了“学着做”、“试一试”、“动手做”等,从中得到启发,首先,在整体把握学习总体目标的框架基础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其次,设计“任务”时,我注意第一将认知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了解,主要指学生能够记住或复现已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
2、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述、判断和直接运用;掌握,指学生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去解决新情况下的简单问题。第二将操作目标分成初步学会、学会、熟练三个层次的学习水平。初步学会,指学生能进行基本的上机操作,应用于预科学生;学会,指学生能进行连续的、差错较少的上机操作,则应用于初一、初二;比较熟练,指学生能进行效率较高的、习惯性的、有错误能立即自我纠正的操作,高一学生具备了这个素质。 (二)“任务”设计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演示后,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动手实
3、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例如,《表格的制作》一课,看似简单我在上课讲的时候,同学好像都听懂了,当实际制作时总总问题就出现了,初二的旦增不懂数制作表格所需格数,加央加措不会删除表格线等等。 (三)“任务”设计符合学生特点 1.“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学校学生不全部来自拉萨,有其它地区和在内地上学的,所以这个差异性在我校就比其它内地普通学校
4、来得更明显。我在进行“任务”设计时,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例如,初一在学习“输入文章”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输入一篇自己的短文并保存起来”,这个任务包含“输入”和“保存”两步操作,并强调“自己的短文”,体现了与学生的关系和文章的“短”,主要考虑不要让学生把大量的上课时间花
5、在输入文字上。 2.“任务”设计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例如,学习“保存文件”的内容时,一开始可以让学生把输入的文章保存到计算机默认的文件夹中(操作较为简单,不会难倒学生),这时不必过早引入“文件夹”的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6、,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后,再介绍“文件夹”的概念及操作,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并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教学中我将继续钻研,以此促进教学能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