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

ID:13568174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3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_第1页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_第2页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_第3页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_第4页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理论研究  摘要:通过对自组织理论和当前高校网络文化的深入研究,借鉴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中自组织理论某些原理与观点,构建适合高校的网络文化教育模式,为我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同时拓展自组织理论应用的新领域。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高校;网络文化  作者简介:苏一,女,陕西咸阳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讲师;宋元元,女,山东荣成人,西安理工大

2、学计算机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3-0026-01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先决条件,非线性机制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根本原因,远离平衡态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必要条件,而涨落是系统调整自组织行为的重要动力,以此观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一个具

3、备了自组织特征的复杂系统。  一、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  1.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  自组织理论认为,产生自组织现象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德里认为:“网络文化是一个分布很广的、松散的、准合法的、选择性的、对立的亚文化复合体。”网络文化从文化载体上、运行机制和主体、受体上都具有普遍的开放性。高校中的学生,只要有台电脑,有电话线和专用的网络连线连接,就可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网络上的用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共享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高校网络文化中的学生,无论作为主体抑或是客体,不会受到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

4、的限制,他们可自由在网络上进行文化的创造、传播和价值的判断、评判。  2.高校网络文化远离平衡态  网络上的文化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具有交互性,用户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而且可以发出信息,甚至可以要求信息资源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这种互动性将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呈现给所有在网络上的受众,不但开阔了视野,更激发了受众的参与欲望。互相论战、互相学习、互相兼容推动着参与者不断地学习知识、调整思路,这种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形态,显现出一种充满活力的态势,摆脱了死寂的平衡态,推动着结构的发展和变化。  3.高校网络文化存在非线性关系  

5、系统的非线性要求其子系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相互独立,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上为非连续性,在结果上为非加合性,在发展空间上为多维性,在发展方向上并非是唯一的。[1]网络文化中海量的信息资源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下,禁锢受众的思维,同时,校园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在不同事件、信息上的表现形式也存在着“物似人非”,他们之间不是上传下达的线性关系,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协同的非线性交互作用,而这种交互作用的存在,才能保证日后受众对于新网络文化样式的理性选择。  4.高校网络文化内部的涨落  涨落是系统自组织的内在诱因,它可以产生于系统内部,也可以产

6、生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它普遍存在于任何一个现实的系统中,高校网络也不例外。对于热点话题的热议和追捧、虚拟空间的消失和再生,都有可能通过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得以放大,使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产生新的系统性质,改变现有结构。  二、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的功能  1.导向性功能  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互动文化,是伴随着网络技术日益提高和网络文化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高校网络文化中的虚拟社区、BBS、班级QQ群里的热议话题,也随着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关注适时进行着改变和追捧,这种因广泛的开放性引起的变化,对高校网

7、络文化的参与者具有一定引导性,它时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理想价值、思想价值、政治价值和利益价值指向,这种文化渗透是一种文化价值观冲击着另一种文化价值观,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  2.教育性功能  网络为传统的思想教育开辟了另一块阵地,传统的教育是一种内塑性模式,强调直接的“灌输”,即教育目的的明确性和教育方式的直接性,[2]通过文字或语言告知受教育者应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做什么,具有强制性。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受教育者在想什么、在做什么,通过发帖、跟帖,了解受教者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这样做,

8、同时受教育者的不同想法、做法也会影响到教育者本身,主体和受体之间的非线性作用打破了传统方式的“教”与“学”,教育者通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呈现出活跃景象,达到教育目的。  3.渗透性功能  网络文化对于用户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