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

ID:13563993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3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_第1页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_第2页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_第3页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_第4页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技工院校青年教师论文  一、青年教师培养的现状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全国各技工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在校生数量激增,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各校积极引进人才,以青年教师为主。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快速壮大,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截止到2014年11月,学校235名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127名,所占比例为%。显然,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技工院校发展的主力军。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青年教师往往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讲台,在职业素养、教学水

2、平、生产实践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年轻教师的成长困境主要有三个方面。角色转换的困难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从高校踏入技工院校,从学生转变为教师,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过高期望与技校的现状形成极大反差。另外,青年教师往往注重教学及管理效果,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相对欠缺,在班级管理上难免顾此失彼。而管理岗位的青年教师则面临从学生到管理者的角色转换难题,对新的工作内容缺乏经验,无从下手。应用的困难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重在实践操作,青年教师过高的知识起点与当前技校生的接受水平、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而青年教师又不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驾驭课堂能力不

3、足。管理类的老师则表现在理论知识与实际管理环境不相符,甚至发生冲突时,自身管理能力无法应对。融入校园文化的困难青年教师强烈希望被学生、家长、教师和管理者认可,但又缺乏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经验,很难迅速在校园文化中定位,建立一个专业关系的网络。可见,青年教师的困境主要归结于专业困境与人际交往困境,其成长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很有必要积极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师带徒”活动是青年教师生活的小圈子,浓缩了学校的文化、专业教学和管理的精髓,有助于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师带徒”培养模式

4、的内涵  “师带徒”项目多被用于技能行业,而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并不常见。我国台湾地区从1995年起就在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课程中实施“师徒式教育实习模式”。由此可推断,“师带徒”模式在教育行业中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为此,各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都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都有各具特色的校本培训方式。但同时,这些校本培训也有其局限性。一是手段多样但效果不一。有些学校采取现代技术培训,如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省时省力,是世界公认的继续教育的有效模式;有些学校建立校际间的交流活动,互相借鉴和发展;还有些学校则以课题、教研带动培训,或采

5、取与培训机构合作等方式。这些培养方式多样,但针对性明显不足。二是培养面过于宽泛。大多数学校面向的是全校不同专业的教师,培养的内容让青年教师无法立即应用到实践,对其专业引领作用不明显。三是青年教师选择面过窄。目前很多学校可能正在进行教师培养,但仅局限于教学岗位,而对管理岗位往往忽略,这样会导致学校出现管理人才断层、管理岗位断档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试图在学校教学及管理岗位挑选好苗子,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这也是校本培训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其核心内容是“校企联合、双师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年轻教师通过

6、对资深教师教学或管理实践的观察、模仿以及资深教师的具体指导,逐渐了解职业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这是一种合理搭配人才结构、优化组合人才的培养方式。师徒制模式,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年龄差距的搭配,在教学方法和经验上互补互学;智力思维不同,可形成复合思维的人才群体。  三、师徒成长运作策略  首先,在师傅的挑选上,要求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责任感,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业务水平全面,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岗位骨干,应具有从事教学活动5年以上或专业工作岗位实践10年以上、且具有中级职称资格。以专

7、业、教研组、部门为依据,营造一种更温馨、更开放、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为青年教师提供更为显著的专业引领,避免了“师带徒”模式在内容上泛泛而谈。其次,在徒弟的选择上,应注重选择在生活上充满生气与活力,对工作满载热情的青年教师,要求其爱岗敬业、虚心学习、努力钻研,有责任感、有上进心,有拜师学艺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老教师经过长期的工作,对技校里的繁琐事务及教学现象习以为常,教学及管理缺乏动力。而在“师带徒”活动交流过程中,老教师首先感受到的是新教师的活力。青年教师掌握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对相关问题有独到见解,双方在相互

8、观摩、思想碰撞、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教学及管理智慧的共同提高。最后,“师带徒”活动通常是一对一指导,这种形式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容易让青年教师有归属感。但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则容易对该指导教师产生依赖,并会形成与该指导教师类似的教学风格,不管是否适合自身。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