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32579
大小:8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23
《汉代作家李尤初探学毕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汉代作家李尤初探(1)学毕业【内容提要】后汉文家李尤在铭体上做过许多尝试。他的生平、作品除前人所辑,还可以收集到一些断片,其作品以“存雅却郑”的正统儒家思想为主题,但词采匮乏却使他达不到“文质彬彬”的高度,因此成就不高。其主要成就在于开拓了铭的范围,使铭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学体裁。【关键词】李尤铭文体 提及汉代文学,首先想到的当然是赋。汉赋取得的成就,毌庸多言;不过东汉堪称文体试验时代,所谓“文章各体,至东汉而大备”(刘师培语),除了耳熟能详的乐府诗、史传散文、政论之外,还有许多作家在其它文体上也做过很多
2、尝试。这些作家可能名气并不都很大,取得的成就各有高低,那些文体在后世也未必风行,但他们的尝试,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讲,却不容忽视。例如,东汉作家李尤,就是以“铭”作为主要的创作对象。 《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上》:“李尤字伯仁,广汉雒人也,少以文章显。和帝时,侍中贾逵荐尤有相如、扬雄之风,召诣东观,受诏作赋,拜兰台令史。稍迁,安帝时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俱撰汉记。后帝废太子为济阴王,尤上书谏争。顺帝立,迁乐安相,年八十三,卒。所著诗﹑赋﹑铭﹑诔﹑颂﹑七叹﹑哀典凡二十八篇。”我们已经找不到李尤的作
3、品集,《隋书》卷三十五《志第三十·经籍四》载:“后汉校书郎刘騊駼集一卷,梁二卷,录一卷。又有乐安相李尤集五卷,大鸿胪窦章集二卷,亡。”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全后汉文》卷五十辑有他的作品,包括残缺的五篇赋、一篇《七款》和八十六首铭(严氏按语误为八十四)。草草读过,也并不感到“相如扬雄之风”。然而当时他却有这样的高誉;在长达八十三年的生命流程中,除了《后汉书》的寥寥数语外,他还有些什么经历?他的集子遭受过什么样的命运?他的作品,究竟又有什么特色?一、生平事迹考 《后汉书》的记载有来历可寻。
4、《华阳国志》卷十中“两李丽采文藻可观”条:“李尤字伯仁,李胜字茂通,雒人也。侍中贾逵荐尤有相如、扬雄之才。明帝时召作《东观》、《辟雍》、《德阳》诸观赋铭、《怀戎颂》、百二十铭,著《政事论》七篇,帝善之,拜谏议大夫,乐安相。后与刘珍共撰《汉纪》。孙充,有文才。”原附《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目录》:“文才:乐安相李尤,字伯仁。尚书郎李充,尤孙也。”刘琳《华阳国志校注》[1]及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2]都认为,“明帝”当从《后汉书》作“和帝”,因为贾逵为侍中是在和帝时。然而《华阳国志》的记载还不是最早的
5、,《北堂书钞》卷六二《设官部八·兰台令史》“李尤撰汉纪”条引魏文帝《典论》:“李尤,字伯仁,年少有文章。贾逵荐尤有相如、扬雄之风,拜兰台令史,与刘珍等共撰《汉纪》”(卷五六《设官八·谏议大夫》亦引,“仁”作“任”,当是笔误)。但《后汉书》比《国志》、《典论》都详细,或者另有所本。 《后汉书》云“顺帝立,迁乐安相,年八十三,卒”,可以是顺帝即位的当年(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就为乐安相,也是当年就去世;但也可以是去世于他年。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3]于此年下断云:“旧史叙事含糊,我们很难臆断何种较近似
6、。不过拿李尤一生事迹排比一下,觉得第一种解释(按,即指死于顺帝元年)所得的年代并无矛盾不通之处,所以不妨大胆采用。”《史通》卷十二《古今正史》:“诏史官谒者仆射及谏议大夫李尤杂作记表、名臣、节士、儒林、外戚诸传,起自建武,讫乎永珍。事业垂尽而珍、尤继卒”,则李尤应死在刘珍后不久。《后汉书》刘珍传与李尤传在同卷:“延光四年,拜宗正。明年,转卫尉,卒官。”即刘珍卒于永建元年,是比较明白的。谓之“继卒”,相去当不甚远。刘知己生在唐代,当得见《李尤集序》,或者另有所本,他的说法应比较可信。张文清《张衡年谱》[4
7、]于一二六年下,即曰“刘珍等《东观汉纪》垂成,会与刘騊駼李尤等并卒。”即断定李尤卒于是年。 《中古文学系年》从永建元年去世上溯八十三年,推定李尤生于建武二十年(44年),并细细排比他的一生,至矣尽矣,蔑可加矣。可是他的一生也确实没几件事可考,这里仅就其生平几件大事稍作论述。 一、永元八年(96年)“贾逵六十七岁,李尤五十三岁……李尤诏诣东观,拜兰台令史……”(《系年》)《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永元三年,以逵为左中郎将。八年,复为侍中,领骑都尉。”按《贾逵传》不见此前曾为侍中,这里说“复为”,当
8、是承上“为左中郎将”而言,并非说贾逵在此前还曾为侍中。因此贾逵荐尤进京之年决不早于这一年——却有可能在这之后。贾逵卒于永元十三年(101年),这六年里,看不出他的职位有什么变动,实在可能在任一年引荐李尤。时李尤早已过知天命之年,入洛之年应该也不会太迟。 扶风人贾逵为什么引荐一个蜀人呢?两汉的学术、政治大多牵涉到经今古文学派的问题,按尤《漏刻铭》“思我王度,如玉如金”,用《左传·昭十二年》“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语;《宝剑铭》“五材并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