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25980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海蜇池塘养殖生物饵料培育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蜇池塘养殖生物饵料培育技术海洋中大量存在天然动物性活饵,能够满足海蜇的正常生长数量。但是在池塘养殖中,由于人工放养海蜇密度较大,水体交换有限,饵料种类组成相对单一,水体中自然分布的活饵不能满足海蜇生长需要,需要人工培养生物饵料。海蜇人工养殖的效果取决于池塘饵料生物量的多寡,它决定了海蜇的成活率和池塘的承载能力。池塘承载能力因海区状况、池塘水深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地,放苗初期,海蜇生物量远远低于池塘承载能力,海蜇生长迅速。随着海蜇的生长,其生物量逐渐接近池塘承载能力,海蜇生长趋缓。当海蜇生物量达到池塘承载能力时,海蜇生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海蜇生物饵料的培养非常重要
2、。一、准备工作1.培育池培育池要求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最好有淡水资源,用于调节池水盐度。池塘面积为10亩~15亩,水深100cm~120cm。池塘底质以不渗漏的泥底或泥沙质为好,要求池底平整、堤坝坚固,长方形、方形、椭圆形土池均可作为培育池。池塘用水可用水泵提水,也可在闸门上安装250目~300目筛绢过滤网,以潮差纳水。但进水时应注意水流缓慢,避免滤网破损。2.清池消毒先平整地面,清除草、石块等杂物,然后用药物消毒,杀死池中有害生物。用药前将池水深度控制在10cm~20cm,一般常用药有漂白粉,含有效氯32%的用药量为80ppm~100ppm,3天~4天后排出池水
3、;生石灰每亩用量100kg~150kg,先化成浆,然后再全池均匀泼洒。3.进水到药效消失后,即可灌水入池。池塘进出口必须安置好筛绢滤网。筛绢网呈锥形,250目~300目。一次进水不宜过多,一般为30cm~40cm,等水色逐渐加深后,再分次慢慢加水。4.施肥肥料是单细胞藻类及微生物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单细胞藻类和微生物又是轮虫等浮游动物的饵料。在清池注入新水后,应施用氮、磷等化肥和农家肥。化学肥料可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铵等。农家肥用已发酵好的人畜粪尿。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农家肥每亩施100kg~150kg,作为基肥,加水后每亩再施2kg尿素和0.5kg过磷酸钙。一般经过4天~
4、7天,藻类即可繁殖起来。随着水色变浓,可继续加水,隔天加水5cm~10cm。一般每隔5天~7天追施化肥1次。农家肥可采取在池内四角、池边及中间堆集,经水浸泡让营养盐逐渐渗出的方法。切不可将农家肥均匀布满全池,否则到捕捞轮虫等饵料时,肥料碎沫与轮虫等混在一起无法分离,影响采收。施用化肥时,一定要将化肥在容器内充分搅拌好后,再均匀泼洒池中。二、培养浮游动物1.培养轮虫当水深达50cm~60cm,池塘中培育的浮游植物达到5万个/mL~20万个/mL时,即可进行轮虫接种。轮虫最好采用常年保种培养的纯种。如果没有条件也可在当地天然水域寻找轮虫种源,采集后进行分离处理。接种轮种要求在晴天上
5、午8点钟左右,水温上升时接入池中。但要注意培养池水体和轮虫原环境相差不要太大,否则要经过逐渐驯化的过程。接种量视轮虫种储量而定,一般要求50个/L~1000个/L。如上年已培养过轮虫的池中存在休眠卵,可以少接种或不接种。2.培养卤虫池塘培养卤虫无节幼虫体,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温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品系进行培养,以选取合适的养殖品种进行接种养殖。从外地购进卤虫卵,洗净后直接放入池中孵化池培养,此法要求水温较高,以提高孵化率。在单纯靠基础饵料培育的池子,其接种密度不宜过大,若直接投卤虫卵,多为1g/m3~2g/m3;若投放孵出后的无节幼体,一般为20000只/m3~30000只/
6、m3。采取施肥加人工投饵的池塘,每立方米可接种无节幼体100000只以上。用小推网捕捞自然生长的卤虫,放到预先准备好的海水容器中,要求运输密度为海水与卤虫的重量比不小于20:1,应少捕快运,以减少在桶内的滞留时间,其接种密度为一般为10000只/m3~15000只/m3。当一个池子的卤虫已繁殖起来,密度较大时,可直接捕捞入相邻或相近的池子,分池后同步培养。3.培养桡足类可供培养的桡足类的种类很多,应选择适宜培养的种类。适宜培养的种类应该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食性杂,可以摄食动、植物饵料和有机质碎屑等;繁殖能力强,生长快;此外,作为海蜇的饵料,营养价值要高。种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
7、是从自然水域采集桡足类,经分离达到需要培养的数量时,再往大型培养容器接种。二是采集桡足类的卵进行孵化,卵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影响孵化率。例如纺锤水蚤的卵在室温条件下保存15天,孵化率为29.5%,保存30天就完全丧失孵化能力。在冷库中保存到120天孵化率下降不大,但到240天和270天,孵化率降低到不足1%。高密度接种可缩短从增值到收获的时间,生产效率高。接种量最大可以达到当时培养条件下最大密度的一半。在正常的培育条件下,一般一个星期桡足类即可大量繁殖。培养底栖和半底栖的桡足类,需要投放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