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柳东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柳州市柳东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复旦大学—柳东新区管委会联合课题组 2008年11月 复旦大学课题组成员 课题组总负责人:芮明杰(教授、经济学博导,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课题组执行负责人:骆品亮(教授、产业经济学博导)子课题负责人: 罗云辉(产业经济学系副教授、博士后) 付烨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系副教授、博士) 管锡展 (产业经济学系讲师、博士) 王安宇 (管理科学系讲师、博士)课题组主要成员: 殷华祥(硕士,中欧商学院研究助理) 刘会 (硕士研究生) 韩冲 (硕士研究生) 孙晓苏 (硕士研究生) 张震宇 (硕士研究生) 柳东新区编制工作小组成员 组 长:何焕全 柳东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副组长:旷青春 市发改委副主任、重大项目办公室主任 覃东林 市经委副主任 刘正铭 柳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成 员:周禹平 柳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卢德松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余瑞军 阳和区工委会副主任 莫丰安 柳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程方晓 柳州市柳北区政府副区长陈 刚 市发改委工业和商贸科科长 文 刚 市经委工业规划科科长 刘江克 柳东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 苏 庆 柳东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局长韦 忠 柳东新区管委会规划和建设处处长 何开琦 柳东新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 黄小珂 高新区管委会科技局局长 江德长 阳和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 白建韦 柳东新区政策法规处处长余乐军 柳东新区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李 铭 柳东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目录一、柳东新区产业体系分析与设计思路/4 1.1柳州市产业体系现状分析与评价/41.1.1柳州市产业体系总体分析/4 1.1.2柳州市产业体系存在问题剖析/121.2柳东新区产业现状分析与评价/151.2.1柳东新区产业现状分析/151.2.2柳东新区产业体系存在问题剖析/161.3柳东新区产业体系设计思路/18二、柳东新区主导产业规划/222.1柳东新区主导产业选择原理/222.1.1柳东新区三次产业及其产业链概述/222.1.2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评析/232.1.3全球金融危机对产业规划的影响/242.1.4柳东新区主导产业规划指导思想/242.1.5柳东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技术方法/252.2柳州市产业链结构现状分析/272.3柳东新区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规划/34 2.3.1柳东新区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思路/342.3.2近期柳东新区主导产业规划/342.3.3柳东新区主导产业的中长期规划/402.3.4柳东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目标/462.4柳东新区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472.4.1柳州市产业空间布局现状/472.4.2柳东新区产业空间布局的目标/502.4.3柳东新区产业空间布局原则/532.4.4柳东新区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区定位/552.4.5柳东新区产业空间布局方案/59三、柳东新区产业集群网络规划/683.1柳东新区产业集群规划原理/683.2柳东新区汽车产业网络布局/713.3柳东新区机电一体化产业网络布局/733.4柳东新区物流产业网络/763.5柳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网络布局/77 3.6柳东新区的旅游会展产业网络/793.7柳东新区创意与研发产业网络布局/813.8柳东新区金融服务产业网络布局/823.9柳东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网络布局/82四、柳东新区产业发展政策/854.1柳东新区土地规划政策/864.2柳东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政策/884.3柳东新区招商引资的政策建议/954.4园区管理创新建议/974.5向上级政府争取的支持政策/98 一、柳东新区产业体系分析与设计思路1.1柳州市产业体系现状分析与评价1.1.1柳州市产业体系总体分析1.柳州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柳州市地处我国东部发达区与西部欠发达区两个扇面区交汇的轴线上,处于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圈、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和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叠加的区域,在我国经济发展自东向西渗透过程中,具有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柳州市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探明的矿产有锡、铅、锌、锑、铟、锰和滑石、白云石、大理石、重晶石等近30种金属和非金属,其中铟和红色大理石等属国内稀有品种已获得国家精铟产品出口许可的近30%的配额。2.柳州市的区域产业体系与主导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柳州政府立足于柳州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柳州市的城市经济模式显示出典型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模式,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长期维持,工业竞争优势明显。柳州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广西的工业中心。柳州工业经济总量约占广西的1/4,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000多家,其中大型企业11家,中国工业500强企业5家,年销售收入超25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企业各一家,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并培育出了4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工业门类齐全,发展较好,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机械制造业和汽车工业基地。作为柳州第一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其中上汽通用五菱每年要大量采购汽车零部件,且保持年采购额30%以上的增长。由于汽车产业在柳州本地的配套率达40%,所以该公司在柳州就能采购到大部分物美价廉的零部件,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汽车产业配套能力的增强引来了包括全球500强之列的汽车零部件大企业落户广西,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目前,柳州市已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10多家,总资产86亿元,已具备生产发动机、底盘及车身的大部分零部件的批量生产能力,可生产数十种产品,成为柳州最长的产业链条。从产业竞争力的数量指标来看,柳州汽车产业平均规模(用企业平均资产表示)均超过于全国相应汽车产业的企业平均规模,这与柳州政府的“工业立柳,强市富民” 的总体发展思路下,集中优势资源,大力促进汽车产业的规模升级、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培育产业集群的政策指导与支持是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柳州汽车产业作为柳州市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值对当地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度很高,是全国汽车行业对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水平的4.5倍之上,体现了柳州汽车产业的主导作用;另外,从产业竞争力的潜力因素来看,销售增长率由05年的17.83%上升至06年的24.62%;而新品销售率的由05年的59.03%略微下降至06年的56.59%,说明柳州汽车产业研发效率有所下降,这也提示了柳州汽车产业必须在汽车产业的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柳州冶金行业中的“旗舰”──柳钢,“十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已形成了年产钢600万吨规模,钢产量从2003年起每年以100万吨大量增加,连续3年实现大跨越;销售收入从2003年起每年以50亿元大量增加,3年实现三级跳。2006年取得了钢铁材齐超5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15亿元的辉煌成绩。目前,柳钢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柳钢已迈入中国钢铁主流企业行列。并且柳钢以非钢工业园为中心打造产业集群,以培育外向型支柱产业来延伸产业链,在主导产业旗下逐步形成钢材加工、密封件加工、建筑材料、环保工程、三废处理、气体运输等方面的配套企业。2007年1月至8月,柳钢非钢总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亿多元,同比增长近50%。柳州机械工业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拥有柳工、欧维姆、柳州富达机械公司、西江造船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已形成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压缩机、千斤顶、油泵、预应力锚具、注塑机、起重机等共30几个大类、200多个品种。其中,柳工于1993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被誉为“中国装载机行业排头兵”,2004年柳工牌装载机获中国名牌称号,2005年装载机整机销量超过1.8万台,连续两年雄居全球第二。欧维姆是国家建设部定点生产预应力机具的最大生产企业,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北京西客站、长江三峡工程、上海杨浦大桥、广东虎门跨海大桥及日本、越南等国的重大桥梁、隧道等项目中其产品一枝独秀;柳二空是中国最大的无油润滑压缩机、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净化设备及塑料成型机械生产厂家之一。 自2004年以来,柳州工程机械行业相对产值利润率稳步增加,由2004年的负值,上升至2006年的3.74%,可以说,年均产值利润率增长率约达到了100%,由此可以看出,柳州工程机械的产业竞争力较强。但同时,其市场占有率却相对偏小,约为0.04%。因此,如何在产值利润率如此高的情况下来提高工程机械的销售量是现在新区发展的当务之急。柳州电子信息产业在柳州市的经济总量中占的比重很小,事实上,除业已确定的三大支柱产业外,柳州当前强调要着力发展的十大产业中,只有光电一体化与电子信息产业中的半导体产业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在既有统计资料中,电子信息产业也只涉及到电子器械制造。通信设备业、计算机、电信业、软件业、网络、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产业门类没有涉及。事实上,电信服务业已形成由少数几家央企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体制和总体产业格局留给地方发展的空间很小,软件、网络、电子商务等电子信息服务业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从统计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柳州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贡献度尽管在增长,但截止2006年尚只有0.48%,可见电子信息产业在柳州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几乎微不足道。从产业发展速度来看,柳州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是较快的,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82%和164%,但由于电子信息产业全国总体发展很快,在相对速度上,柳州还略落后于全国水平,表现为内涵式发展指标产业增加值率(产业增加值率/全国产业增加值率)在2006年为0.937,说明发展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新产品销售率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为23.6%和5.4%,而产业市场占有率则更是达到可以忽略不记的水平。总的来说,柳州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产业和市场大发展的背景下,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发展的相对速度、效率、创新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等诸多重要方面还存在较大不足。 柳州一直以来都是广西的交通枢纽,长期以来,铁路局一直都设立在柳州,这位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除此之外,借助广西在中国西南部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与东盟的贸易往来,物流在柳州的发展是非常重要,也是极其有可能实现的。柳州市目前仅有区区几家物流企业,其运输通道已明显不能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尚有价值60亿元的物流市场有待开发,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作为广西的工业重镇,柳州拥有一大批机电、汽车、有色金属、轻纺、冶金等重点工业,每年所需的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工业物流业务总量达40亿元。柳州市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具备现代物流需要的交通条件。但柳州市的物流企业仅有五六家,其中有的仅为母体企业服务,而不是面向社会。因此,物流速度缓慢,物流费用消耗也非常之大,占贸易总额的20%-30%。旅游和会展产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正在迅速发展和壮大,他们对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这类产业有着低能耗、环保的积极因素。从旅游业来看,更多的是依靠本地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会展业则更多的是依靠城市的地理位置、交通因素以及城市特色等多方面因素。不论是旅游业,还是会展业,柳州在这些产业方面的投入和发展都比较落后。这些产业在柳州的规模都比较小,基本上没有上规模的企业。在柳州约622亿的生产总值中,包括所有的餐饮业以及国际旅游的所有收入也不到6亿,这是一个非常小的规模。现在柳州市蔗糖产业已形成了“甘蔗─制糖─食用酒精─废渣回收为燃料─废水、滤泥处理成有机肥”的生产模式。加上蔗叶发电项目,柳州就可以把一根甘蔗从头到尾“吃干榨尽”。桑蚕产业链也在拉长,“制丝-绢纺-桑枝造纸、制板-桑皮提取纤维-蚕沙提取叶绿素”产业链初步形成,桑蚕资源的利用正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走循环经济之路,利用木糠生产生物质能制品、利用甘蔗生产乙醇等,在延长农业产业链和减少产业链上“跑冒滴漏”现象的同时,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也促进了地方财税增收。 柳州已经拥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如柳州生物制品分公司前身是广西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是集生物制品研制和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具有三十多年的生物制品生产历史,是国家定点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1999年9月,生产车间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GMP认证,年处理血浆能力300吨,公司主要生产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第VIII因子、纤维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等产品,其中人血白蛋白1999年被广西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1941年,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现有产业为:个人及家居护理用品、植物药、纸制品、酒店用品、竹木制品;此外公司还从事资本经营和房地产业务。公司现有员工近2000人,2005年销售收入10多亿元。公司所属的亿康药业公司已通过国家GMP认证,拥有先进而配套的制药工艺与设备,可生产全方位、高质量的近200种中、西药,其中苍鹅鼻炎片等十种著名药物公司独家拥有知识产权。技术中心有一流的分析、微生物技术,在植物化学方面有着独特的专长,对两面针等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药理、功效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柳州生物医药企业平均规模(用企业平均资产表示)相当于全国相应产业之企业平均规模的75%、产业附加值率相当于全国同一产业的110%、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约2%、产业利润率约7%。由此可见,柳州生物医药企业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附加值率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产业竞争力的内生性指标来看,劳动力成本较高,平均工资是全国的2.4倍;单位产值能耗较低,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同时,柳州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对当地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度较低,仅为0.63%,远低于1.59%的全国平均数据。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柳州生物医药产业的规模较小,尚处于发展初期,空间很大;能耗较低,但劳动力成本较高。另外,从产业竞争力的潜力因素来看,销售增长率为6.3%,而新品销售率不足1%,说明柳州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效率不足。3.柳州市的经济发展与三次产业在“十五”时期柳州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硬件环境随着交通、水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加大不断改善。2006年,柳州市生产总值622.33亿元,分别是1980年和2000年的51倍和2.5倍,其中,第一产业总值65.75亿元,比去年增长11.5%;第二产业总值345.79亿元,增长29.9%;第三产业总值210.79亿元,增长12.8%,见表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由2000年的7376元上升到2006年的17355元,年均增长27%,见表1.2。 表1.1:柳州市生产总值表1.2:柳州市人均生产总值 与此同时,柳州工业企业近年来大规模的更新改造投资,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及市场竞争力,对工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柳州已具备形成产业集聚的基础,具备吸纳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和技术转移的条件。4.柳州市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利用《柳州经济统计年鉴》和《全国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我们对柳州的汽车产业、钢铁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在产业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决定性以及潜力性因素方面与全国的相应数据对比对上述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数据如表1.3所示。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汽车钢铁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业备注产业竞争力显示性指标产业平均规模110.73%434.32%66.54%17.63%75.86%407.68%2006125.25%441.34%70.16%10.60%82.08%332.67%2005102.03%531.24%85.13%16.96%73.96%248.71%2004产业市场占有率1.60%0.82%0.03%---------0.17%0.23%20061.67%0.73%0.04% ---------0.22%0.24%20051.56%0.67%0.04%---------0.26%0.23%2004产值利润率3.05%5.42%3.74%2.43%6.35%18.77%20063.70%4.43%1.42%13.21%8.03%22.87%20053.84%10.18%-0.10%12.33%4.16%15.29%2004产业增加值率91.69%102.97%100.98%93.70%106.47%174.63%200675.59%101.41%92.03%278.63%124.92%159.26%2005产业竞争力决定性因素劳动力成本120.42%207.59%80.36%44.90%244.51%93.01%2006122.75%204.20%85.61%64.29%241.32%126.98%2005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系数4.39%227.01%21.83%--------48.59%55.54%2006产业比重或贡献度454.04%236.91%7.24%0.48%39.62%70.00%2006432.16%210.67%9.60%0.19%28.40%66.59%2005520.34%204.62%14.23%0.10%71.52%85.08%2004销售收入增长率24.62%34.15%13.96%164.29%6.30%14.41%2006 产业竞争力潜力性因素17.83%34.68%1.92%82.23%6.87%17.38%200556.59%11.41%23.61%5.43%0.94%3.76%2006新产品销售率59.03%3.47%25.81%23.59%0.00%0.00%2005表1.3:柳州市产业竞争力体系指标数据由表1.3的具体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柳州各产业的竞争力现状:(1)从产业的显示性指标可以看出,钢铁的产业平均规模排在六个产业之最,比全国同行业的企业平均规模要高出很多,但市场占有率较小,其产值利润率也不高,但产业增加值率和全国同行业的企业水平相差无几。(2)汽车产业的平均规模与全国同行业的企业平均规模相差无几,尽管市场占有率是柳州市六大产业中之最,但依然较低,在1.50%左右。产值利润率不高,比柳州市其他一些产业要低。其产业增加值率和全国同行业的企业平均水平相差无几。(3)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平均规模是六个产业中最小的,其市场占有率几乎为0。但它的产值利润率和产业增加值率都排在六大产业的前面。应加大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力度。(4)生物制药产业和机电一体化产业的产业平均规模和产业增加值率基本保持在全国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但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值利润率都较小,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5)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平均规模超过全国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但其市场占有率较低。它的产值利润率和产业增加值率基本上排在六大产业之首,说明该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较强。(6)从产业竞争力的几个决定性因素指标可以看出,柳州六大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基本上高出全国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水平,电子信息产业除外,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和钢铁产业。钢铁的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系数太高,几乎是全国同行业企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汽车和钢铁产业的产业贡献度大于1,说明柳州这两个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产品自给有余,属于区域专业化输出部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7)从产业竞争力的两个潜力性指标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最高,略超过全国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水平。但柳州各产业的新产品销售率都低于全国同行业企业的平均水平,其中,最高的是汽车产业,约为60%左右。简而言之,自改革开放以来,柳州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综合实力的迅速提高,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产业体系的不断深化;柳州应在下阶段的发展中,立足于现有产业发展优势与基础,借助柳东新区作为未来柳州新型工业的承载体,继续巩固柳州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重工业、装备工业基地,大力发展城市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商贸业、科教和物流中心,开辟出柳州市经济增长的新核心。 1.1.2柳州市产业体系存在问题剖析1.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缺乏重大产业项目 柳州市现状工业主要分布于柳北、柳西和河东南以及河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个片区。工业集中区设置之初,在布局上更多的是由于行政因素所致,而没有完全根据交通区位、工业传统、资源禀赋、产业分工等科学因素来规划,因此在空间分布上显得过于分散,对工业产业持续发展潜力有一定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柳州市重大项目投资重任都主要由在建的城建和产业重大项目担当。并且从投资主体看,柳州市的传统龙头企业是工业技改的主要投资主体,缺乏具备规模的重大高新产业项目入驻形成投资。2.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增长后续乏力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较大的前28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94.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4.34%,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8.32%,而企业数量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30%,就企业数目而言,小型企业居绝对优势,但是众多小型企业效益差,其产值比重却远低于大型企业。这极容易造成产业生产上的资源浪费、重复生产等问题。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目前柳州市的产业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产品结构不合理(畅销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少,高新技术产品少);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多数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和技术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企业开发能力、创新能力水平低,技术人才短缺,工业装备水平落后,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由于柳州仍处于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多年来柳州的工业发展重心更多是强调在规模和总量方面,而对提升产业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考虑略显欠缺,工业经济增长后续乏力,虽然建立并发展了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高加工度的新型主导产业,但由于投资不足,未能促进产品迅速升级换代和形成较大规模,使得在区域内具有产业比较优势的工业后劲不足。能带动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多数行业和产品虽有一定优势和特点,但从全市整体考虑,仍显不足。 3.产业链网络尚未形成,缺少核心竞争力价值链目前柳州市产业体系发展过程中,对产业集群的统一规划力度不够、缺乏合理的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产业结构趋同,各产业的纵向产业链缺乏整体设计,企业的非“集群”化倾向突出,企业仅仅是空间的集聚,而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另外,各产业在制订经济发展规划时缺少协调,竞争大于合作,企业间的关联与协作难以开展,区域整体优势无法形成,致使区域产业发展的重点太多,使产业整合目标过于分散,影响到集群战略的聚焦和力量的集中。当前,只有汽车、冶金等少数支柱产业由于其长期坚实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产业链专业分工为基础的分工组织网络,但其他众多产业均缺乏各自产业内的具有竞争力的价值链。从钢铁产业链来看,柳州钢铁行业的支柱—柳钢恰恰在钢铁产业链上最为关键的一环—轧钢这一环节出于落后地位,这就注定了柳州钢铁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较小,其产值利润率也不高的整体竞争力弱势的命运,而在研发、设计和销售这两个价值链上,柳州钢铁行业也相对处于弱势地位。从制糖业产业链来看,制糖业的下游产业—食品加工业,是柳州比较明显的“短腿”。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差。主要用糖产品的产量与同为产糖省的广东相比差距甚远,即使同产糖量仅为广西1/3的云南相比也相差无几。产业链上食品加工业环节的发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糖业竞争力的提升。从生物医药产业链来看,产业链的生产环节上的柳州市的生产技术设备、生产技术软件属于产业链的缺失环节;而目前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生物技术药品(激素、酶、细胞因子、疫苗、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核酸、细胞治疗或组织工程产品等)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生物医药产业比较关键的流通环节上的药企物流、医药代理商、零售商还没有企业参与进来。 柳州产业应在此基础上不断延长各产业链条,形成完善的产业网络布局,发展终端产品,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4.产业集群优势缺乏,对相关产业关联带动效应有限柳州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着明显的“集中尚可,集群不足”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目前柳州市产业集群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基础,但与浙江、广东等地相比,仍存在规模较小,档次较低;产业链短,关联度低;投入不够,创新不强等问题。由于产业集群度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制约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阻碍了产业纵向分工的细化、深化和专业化,也限制了产业链条的延长、规模的扩张和关联产业和支援产业的发展。产业度低,与相配套的金融、保险等生产服务机构未能实质有效地参与到集群关联结构之中,制约了产业结构升级。5.生态环境自身劣势,资源性约束更加严重柳州市地处桂中岩溶盆地平原的北部,石灰岩母质土壤占全市土壤的41%以上,土壤贫瘠,利用困难,形成春秋冬三季的严重干旱,而夏涝频繁,极不利于土地的稳定性开发利用。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加速推进,资源消耗强度很大。土地、资金、重要原材料等资源还约束趋紧,煤电油运仍然较为紧张,冶金、机械、钢铁等主导产业面临对国家紧缺资源过度依赖和环境约束的双向压力。6.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政务环境现代化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投融资机制不够灵活,投融资环境有待改善。招商引资总体水平较低,引资总量和质量上差距较大,引进真正投资开发能力强能够做强做大产业项目的企业少,未形成投资热点;投资环境不够优化,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使得基础性工作足够扎实等。 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相比,柳州信息产业相对弱小,并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依托于大量的高科技知识与大量的资金投入,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尚未形成体系,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宏观调控不足,信息系统的开发水平落后于实际需求,信息安全问题仍比较突出,故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在必行。7.缺乏完善的外部环境,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柳州市产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撑体系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缺少完善的市场机制环境,企业、政府和科研、中介等机构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条块分割”的制度影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限制了产业群内企业间合作和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各类要素市场,如金融市场、产权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等跟不上发展需要,集群内产品质量缺乏保证体系,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缺乏足够的风险投资企业等,都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1.2柳东新区产业现状分析与评价1.2.1柳东新区产业现状分析柳东新区包括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阳和园区、雒容工业园以及古亭园区四个主要工业园区。根据柳东新区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名录以及2007年柳东新区企业产值报表数据,截止2007年柳东新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8家,主要是以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为主的制造加工业,以及少量的有色金属加工、化工行业的企业;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家,约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5,而在这20家企业中,绝大多数为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企业。 图1.1和1.2刻画了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阳和园区的企业分布情况,其中雒容工业园的大部分企业处于在建的状态,而古亭园区主要包括一些化工制品企业和家具制造企业,比如:广西志光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柳州三文好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 图1.1: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分布概况 图1.2:阳和开发区企业分布概况 1.2.2柳东新区产业体系存在问题剖析1.柳东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 根据柳东新区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名录以及2007年柳东新区企业产值报表数据,柳东新区目前主要是以汽车制造以及零部件、机械设备为主的制造加工业,以及少量的有色金属加工、化工行业的企业。而由于柳州仍处于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多年来柳州的工业发展重心更多是强调在规模和总量方面,而对提升产业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考虑略显欠缺,工业经济增长后续乏力,虽然建立并发展了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高加工度的新型主导产业,但由于投资不足,未能促进产品迅速升级换代和形成较大规模,使得在区域内具有产业比较优势的工业后劲不足。能带动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多数行业和产品虽有一定优势和特点,但从全市整体考虑,仍显不足。2.主导产业不明确、产业链过短柳东新区各主导产业的发展环节上,均依附与柳州市原已有的基础雄厚的产业环节发展,例如,柳东新区年产值过亿元的20家企业中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企业占绝大比例。其中,不少企业产品雷同,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产品关联度低,没有真正形成众多企业相互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这样的发展思路导致主导产业的产业链环节的断缺。依照柳州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来看,柳东新区必须要立足于产业链的发展来完善主导产业,利用主导产业的扩散与传递效用,着力构建具有柳东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3.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附加值产业薄弱与柳东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前景目标相比较,柳东新区目前各工业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等先进制造业较薄弱,信息系统的开发水平严重落后于柳东新区的实际需求,故加快电子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依托于大量的高科技知识与大量的资金投入,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体系急需形成,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宏观调控要从中长期发展入手。4.制造业锁定于价值链低端 柳东新区虽然在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与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化工等传统制造业有一定基础,但由于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性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加上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绝大多数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其获取的附加值较低。因此,制造业的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是柳东新区未来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5.制造业集而不群 柳东新区的汽车产业与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已呈现一定的“扎堆”现象,在资源共享、规模经济、研发与市场外部性方面虽有一定收获,但总体而言,这些企业只是空间意义上的集聚,缺乏关联、配套与协同效应,缺乏龙头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引导,而有效促进产业集群及其升级的公共服务网络还未到位,因此,柳东新区的“产业集聚”离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还有相当距离,基本上是“集而不群”。6.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缺乏协同定位现代产业经济学理论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区位是制造业区位的函数,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制造业企业会从短距离的服务供应商那里受益,反之亦然。因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空间上具有协同定位的特征;同时,先进制造业需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与之匹配。但是,从空间协同定位的角度看,柳东新区目前为企业服务的工商、税务、信息、咨询、会计、审计、中介、评估、法律等服务机构尚未健全,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创投机制,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生活性服务业不发达,服务设施陈旧且布局不合理,缺乏与产业升级配套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总之,柳东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无法满足制造业结构转型与升级发展的需要。1.3柳东新区产业体系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地方产业网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载体,正快速地嵌入全球价值链中。柳州市凭借其空间区位、资源禀赋、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在一些产业的全球价值链中占据了某些环节,但所处位置还不够理想,多数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在全球产业结构和价值链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我国过去凭借廉价劳动比较优势形成的后发优势正受到严峻挑战。柳州市的发展模式必须从比较优势走向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新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运动;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柳东新区应在柳州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精神的指导下,顺应国际产业转移与地方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立足于园区自身的资源能力等基础条件,发挥园区的载体功能,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传统优势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侧重于产业链的整体引进和配套,培育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产业核心企业的成长,协调产业配套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发挥园区的聚集功能,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提升规模效应;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促进产业集群走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组合与集成实现产业创新,引领园区产业不断升级。2、总体思路(1)柳东新区要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把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将高新技术渗透到各个产业中去;同时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信息产业作为柳州“十一五”发展的四大新兴产业之一,也必将成为未来柳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柳东新区的建设中,要充分结合柳州信息产业园区、产业带、产业基地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改善柳州信息产业企业地理位置分散且不稳定的状况,增强信息产业的凝聚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柳州投资,培育柳州优势企业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业等直接因信息化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现代金融、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态。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大力拓展的六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柳州市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客观要求,对于柳东新区更好地抓住未来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柳州市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3)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将柳东新区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是在生态学理论指导下产业园区的新型发展模式。它是一个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的群落,它利用结构功能优化,基于3R(减排、再利用、循环回收)原则,通过产业共生、褐色土地再开发、制造业网络化等基本手段,对能源、水、材料进行集成管理,实现能量和物质利用最优化、废物和污染最小化的基本目标。从理论上讲,产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体系,遵循耗散结构原理,达到良性循环,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同和谐。 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柳东新区产业发展,通过引进关键技术,进行工艺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改造,全面推进节能、节水、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按照生态工业设计,合理布局新的工业项目,立足于园区企业、区域内的资源及能源的循环,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排放量减少,能量和信息共享的充分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4)发挥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功能,与周边城市形成分工与互补关系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其区位优势及潜在的市场优势、土地、水、电、劳动力等综合成本较低、资源优势,是国际产业转移与地方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观念相对落后、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供应不够充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FDI的进程。柳东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要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围绕“354”产业格局对接转移产业,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配套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产业;承接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社会公益性产业;承接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积极引进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加快引进具有规模优势、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柳州产业结构。同时,柳东新区的产业选择应尽量与周边城市形成一定梯度,形成分工互补关系,避免产业结构雷同。(5)构建产业网络与区域创新系统,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集群是指相互关联的企业或其他各种经济实体,为获取互补性、协作经济和专业化收益,在某一特定领域或区域内空间聚集而形成的产业组织动态网络。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自强化机制将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企业创新和企业衍生。在产业集群内部,许多单个的、与大企业相比毫无竞争力的小企业一旦用区域网络联系起来,其表现出来的竞争能力就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力,而是一种比所有单个企业竞争力简单叠加起来更加具有优势的全新的集群竞争力。 柳东新区应扶持产业网络的构建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从纵向看,产业网络表现为产业的链式结构,嵌入这种链式结构的是制造商、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时间产品或服务交换及产品增值过程;从横向看,产业网络表现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柳东新区还应着力建设区域创新系统,为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原动力。政府应牵头构建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是指为满足创新主体的创新服务需求,创新主体的内、外部的相关服务机构及服务部门与创新主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主体创新的网络。在创建服务平台时,应依托产业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建设服务平台的可选择模式包括:政府为主出资组建模式、企业牵头、政府资助模式、“招商引资”模式、行业协会组建模式、依托龙头企业组建模式。(6)加强政府引导与协调,进行产业政策创新 在园区产业规划中,政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制定发展战略,引导产业发展;提升基础设施;打造区域品牌;构筑创新体系;发展支撑产业;营造发展环境。对柳东新区而言,政府应根据主导产业的特点,合理安排好产业内部大、中、小企业的合作;集中资本做大做强优势企业,以优势企业带动主导产业的发展;扩大资金来源,保障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激励和限制政策,调整主导产业的集中度;建立专业化市场;推行区域性名牌产品战略,加快发展品牌经济,走以产业规模创品牌的发展之路,在名牌产品相对集中的产业中,尽可能地延伸产业链,增强聚集效应,以品牌带动产业规模发展;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引导组建各种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 二、柳东新区主导产业规划2.1柳东新区主导产业选择原理2.1.1柳东新区三次产业及其产业链概述 从柳东新区现有产业的体系结构及其在整个柳州市的产业体系布局来看,目前柳州市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而柳东新区的产业体系结构较简单且产业链较短,如图2.1所示。 生物制药产业 图2.1:柳州市与柳东新区三次产业及其产业链结构概况(注:图2.1中有关产业链结构的简单描述中,虚框表示柳州市已具备该产业链环节;实框表示柳东新区已具备该产业链环节)图2.1说明,从柳州市现有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来说,存在着三次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链发展不健全、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产业配套不合理等现象;同时,柳东新区的现有产业布局也存在产业结构明显失衡、仅有的几种产业存在较明显的价值链低端锁定特征且产业间协同效应不足、服务性和配套性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对柳州市相关产业的产业链支撑作用未能充分体现等诸多问题。2.1.2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现状评析 在柳州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精神的指导下,为了顺应国际产业转移与地方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在设计柳东新区产业体系时,需要对区域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转移趋势进行分析与判断。从广西自治区内来看,目前南宁市的主要支柱产业是食品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2007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等十大工业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均超过20亿元,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15%。与此同时,桂林市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除了旅游业以外,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新材料产业、食品饮料产业这六大产业已逐渐发展成桂林市的支柱产业。此外,从广东省“腾笼换鸟”的产业规划方案来看,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汽车、医药、造纸、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产业都是广东省的主要支柱产业。广东省的“腾笼换鸟”是指在继续做大做强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按照“退、转、引、变”和产业、劳动力双转移的思路,通过共建产业转移园、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深化粤港澳产业合作、构建人才培训等方式,把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价值链高端产业,主动实现“旧鸟出”、“新鸟进”、“麻雀变凤凰”,最终在珠三角地区区域内外打造融入国际产业发展、辐射国内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带动广东省内产业发展三大循环圈,形成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以中场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以现代物流为核心、现代金融业为基础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协调发展、产业链条完整的全国现代产业体系示范区。 因此,在柳东新区的产业体系设计中,在坚持柳州市已有较强产业基础的同时,一方面可以承接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是珠三角地区产业链的配套环节(如物流产业、电子信息类制造业等);同时,在广西自治区范围内实现与南宁、桂林等地区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等产业)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业、特色旅游业等)。2.1.3全球金融危机对产业规划的影响在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全球性金融海啸袭击下,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产生新的变化,而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在此背景下,柳东新区的主导产业规划恰逢其时。从已呈现的波及效果看,这场金融海啸不可避免地在短时间内导致全球化的快车停滞甚至倒退,这对于中国出口导向相关行业,特别是像纺织、机电设备零部件等出口比例大的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放缓将在所难免。但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庞大人口基数支撑的中国市场,巨大的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三个支柱。此次金融危机只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小的曲折,未来,我们依然相信中国经济的成长、升级、转型,而这种转型将会惠泽汽车、设备制造、医药以及相关行业。对于以汽车制造以及零部件加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辅以有色金属加工、化工行业的柳东新区而言,金融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柳东新区正可抓住此次机遇,着力培育优质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此为新区抓住金融危机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的战略的主要抓手。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首先要抓住国家当前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争取上马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拓宽融资渠道,为新区的企业提供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多引进优秀人才,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最后,具体到每个企业来讲,在发展过程中应更加理智、冷静地制定发展对策,要把握好“度”,量力而行,规避“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细分市场,找出各自的特色。2.1.4柳东新区主导产业规划的指导思想在制定柳东新区主导产业规划时候,必须遵循以下三项指导思想:(1)新区产业协调发展,强调产业协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与周边地区形成适当的产业错位与分工互补关系,避免产业同构化;注重产业链的整体引进与开发,形成产业配套,实现产业均衡发展。 (2)新区产业的发展必须能够支持和带动柳州市整体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以柳东新区的工业基础为出发点进行产业链延伸,并注重产业自主创新发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空间重组实现产业均衡发展,谋求对产业价值链的话语权乃至控制力。(3)把握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着重发展产业规模大、产业链长、产业发展乘数效应大的主导产业群。2.1.5柳东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技术方法1、主导产业动态演进规律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经济创新以及产业发展的非均衡动态演进理论的前沿研究,一般认为产业发展和演进过程经历了新兴产业→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夕阳产业这样一种基本规律,如图2.2所示。 图2.2:产业群的基本类型 其中,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夕阳产业的基本界定表示如下:先导产业: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但是当前规模相当小,投入程度也不够,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限,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考虑,将会在未来爆发出巨大的经济增长力量和带动作用。 主导产业:当前产业规模并未达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发展速度非常快,且该增长速度可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在该产业成长的同时,会对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带动作用。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对当地的经济贡献已经非常巨大,是当地经济的主要来源,但与主导产业相比,发展速度和增长空间相对比较小。基础产业:该产业并没有支柱产业那样的规模,但是该产业的产品或者服务是支撑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是对其它所有产业的一个支撑。夕阳产业:相对来说,规模、发展速度、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都不是非常大,出于产业周期的末端。更深入来看,严格意义上的主导产业具有如下特征:(1)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其主导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创新性,即其产业投入要素、产业生产模式、产业的产出价值等诸方面与传统产业相比技术和管理创新特征较为明显;(2)主导产业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具有明显的高增长率,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重要推进作用;(3)主导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对其他经济部门和产业具有明显的扩散影响。主导产业会对其他关联度较高的产业产生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等推动作用。其中,前向效应指主导产业能够诱发出新的经济活动或产生出新的产业部门,即主导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更大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可能,有时候甚至为下一个重要的主导产业建立起新台阶;后向效应指主导产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能够对各种要素产品产生新的投入要求,从而刺激这些投入品的发展;旁侧效应指主导产业的兴起会引起它周围的一系列变化,即对当地经济其它方面的影响。如制度建设、国民经济地区结构、基础设施、人员素质等等。所以,产业类型的界定和发展具有较明显的阶段性特点,相关的产业政策也需随经济阶段发展而不断调整。一般来说,需要重点扶持新兴产业,加速其向先导产业转型,并快速成长为主导产业,以实现其高增长和高扩散效应,并延长其作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时间,在夕阳产业阶段则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以推进新的新兴产业的成长。 2、产业链结构分析方法根据我们对柳州市及柳东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结合国内外有关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方法研究,我们确定了基于产业链分析的柳东新区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基本思路是首先对柳州市现有的产业链结构进行分析(包括柳州市现有重要产业和基于国内外经济发展标杆比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重要服务产业),确定适合柳东新区发展的产业,再对之进行主导产业定位研究。产业链结构分析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产业链的基本原理,描绘出各个产业链的完整网络结构,及其产业之间的关联特征。在此基础上,产业链结构分析方法进一步详细描述柳州市的产业具体发展现状,分析地区经济中该产业的发展基础、不足之处和优化方向,从而确定柳东新区在选择引入和发展特定产业时的基本战略目标,并最大化地实现诸产业间在产业链特定环节的协同效应。我们认为,柳东新区的产业发展应该是对柳州市经济和现有产业结构的补充、优化和提升。因此,对于产业链结构较为简单的产业来说,柳东新区可以直接引入该产业进行发展并扶持其成长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产业链结构较为复杂的产业来说,柳东新区的策略可以分为“做全”和“做强”两种。“做全”是指柳东新区引入的产业可以帮助补充柳州市现有产业链的不足部分,使得整条产业链呈现一个比较完整的形态,从而形成强大的集成优势。而“做强”是指柳东新区引入的产业能够将产业链的某个部分做精,对这个部分进行重点发展和培养,使得在产业链的该部分具有较强的局部优势,从而在长期能够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通过产业链结构分析方法确定柳东新区可以引入的产业类型之后,可以进一步结合主导产业的基本特征,根据产业的当前规模、成长速度、科技含量、对其它产业的联动作用等一系列指标的衡量,对特定产业进行定位分析。柳东新区主导产业选择具体标准如下:(1)经济效益;(2)产业关联度与产业链集成度;(3)技术进步贡献;(4)区位商(地区产业专门化的指标,指专门化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与该产业在全国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之比);(5)扩张弹性原则;(6)就业因素与企业搬迁条件;(7)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8)人文环境。2.2柳州市产业链结构现状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首先对比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发展,描绘出较为完整的特定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在次基础上将柳州市及柳东新区已具备的相关产业链环节予以明确,从而发现柳州市相关产业发展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1、钢铁产业链结构 图2.3:柳州市钢铁产业链结构图柳州钢铁行业的支柱就是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下属有上市公司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产品有中板材、小型材和钢坯。按照2007年营业收入数据,中板材贡献了约35%的主营业务收入,小型材和钢坯分别贡献了34%和31%的主营业务收入。其中,中型材、小型材和钢坯的毛利率分别为23.47%、12.66%和3.96%,因而,在利润贡献中,中型材贡献了超过60%的利润。从钢铁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柳钢恰恰在最关键的一环── 轧钢这一块出于落后地位,这就注定了柳州钢铁行业整体竞争力弱的命运。而在研发、设计和销售这两个价值链上,柳州钢铁行业也处于弱势地位。 2、汽车产业链结构 图2.4:柳州市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其中,研发设计:广西鼎丰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零部件生产:规模以上企业共45家;柳州延龙汽车有限公司、柳州西菱涂装有限公司、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柳州市嘉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重庆李尔长安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柳州工厂等。零部件原材料:规模以上企业共20家,比如柳州市华工百川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柳州远翅塑料有限公司、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柳州瑞利机械有限公司等。整车制造:规模以上企业6家;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柳工附件)、广西鼎丰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柳州金龙电动自行车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总体来说,柳州的汽车产业实力还是相当雄厚的,但是在最重要的研发设计领域实力相对比较薄弱。 3、生物制药产业链结构 图2.5:柳州市生物制药产业链结构图 柳州生物制品分公司前身是广西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是集生物制品研制和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具有三十多年的生物制品生产历史,是国家定点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起源于1941年,2004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公司现有产业为:个人及家居护理用品、植物药、纸制品、酒店用品、竹木制品;此外公司还从事资本经营和房地产业务。公司现有员工近2000人,2005年销售收入10多亿元。柳州市绿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始建于1997年,是一家专业生产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百强企业、广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AAA级信用企业。纯正堂制药厂秉持"制纯正药为老百姓"的经营目标,勇于开拓,精益求精,不断研制开发出“玉叶清火片”、“含咳停”含片、“维C银翘片”等一系列质量好、疗效高的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赞扬和信赖,在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除此以外,柳州还有许多相关比较优秀的企业,如广西汉芳草本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宏升胶原肠衣有限公司、柳州蟠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 4、工程机械产业链结构现状 图2.6:柳州市工程机械产业链结构图柳工与上柴、潍柴、东风康明斯厦工与上柴、临海海宏龙工与潍柴等基本上结成了这样的战略同盟的雏型。柳工长期以来是上柴和潍柴的重要客户,上柴与潍柴长期以来给了柳工极大的支持。此外,龙工注资潍柴,拥有潍柴的股份,主机制造商与配套件供应商融为一家,更获得了双赢柳工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设办事处直销,不久就开始走代理经销制。但刚开始时,一个地方的经销商发展得太多,而实力不够强,由此便导致了经销商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压价, 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柳工通过逐步整顿、清理经销商,淘汰不合适的经销商,逐步形成了柳工的独家经销商。柳工进一步从各方面对这些经销商加以扶持,使经销商与柳工结成了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战略伙伴同盟关系。例如柳工在陕西的经销商,原来有5,6家之多,选择调整后保留了3家。经过柳工的协调,这3家共同组建了集销售、配件、维修服务于一体的一家合资公司—陕西柳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柳工在陕西的独家经销商。 5、旅游与会展产业链结构旅游购品业 图2.7:柳州市旅游与发展产业链结构 柳州的旅游业从现有规模来说,还是处在一个起步的水平,不论是从旅游的收入,以及它所产生的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来说,还都比较少。柳州的旅游娱乐业,包括自然景观、民俗风光、人文景点等,其实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总体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没有提高,阻碍了柳州旅游业的发展。由于旅游娱乐业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就减缓了旅游饭店业、旅游购品业以及旅游交通业的发展,总体上限制了整个柳州旅游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柳州的旅行社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柳州旅游景观的宣传力度非常不够。考虑到国际上现代化的旅游业都利用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等先进IT手段,柳州应当在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利用先进的IT技术进行宣传、营销等,将会是柳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旅游是一项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行业,柳州如果能够发展好旅游产业,将会带动相关的交通、住宿、餐饮以及一系列服务业的发展,对柳州的产业转移来说,意义重大。 6、物流产业链结构 图2.8:柳州市物流产业链结构图从柳州的物流产业现有发展基础来看,除了具有一定的运输业和仓储业基础之外,基本以企业自有物流服务为主,而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包括一般通用性物流服务、专业物流服务和特种物流服务等)都明显基础较弱,作为3PL发展基础的专业/行业配送中心的建设也未见优势,而作为物流服务必须的相关支撑产业,如物流金融服务和物流信息服务等更是缺失。 总体来看,柳州的物流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1)从满足城市现有重点发展产业,如钢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等的发展需求来看,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将比企业自有物流更具竞争力。譬如已有较大产业规模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由于制造模式、业务关联性等特点,提供了较好的汽车产业第三方物流集成服务的良好发展基础以及可预见的规模、前景。因此,从发展物流产业的角度看,首先发展针对现有重点企业/产业的行业性3PL物流是可行的、必需的。(2)从实现柳州经济结构转型、加快融入东中西区域经济发展联结和北部湾经济一体化的角度考虑,柳州的物流产业未来发展还必须考虑面向区域经济(而不局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规划、建设能够满足大宗商品、物资流通的区域性配送中心,以及面向更大地域范围和一般性业务范围所需的区域物流信息服务。(3)最后,物流金融服务虽然在国内外刚刚兴起,但作为物流服务的必要组成,柳州可以考虑在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规划、创新相关物流金融服务,譬如物流银行等新的业务型态,一方面获得先动优势,同时也可以此来带动、推动第三方物流、乃至第四方物流的发展。 2.3柳东新区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规划2.3.1柳东新区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思路 在确定柳东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与产业设计的方案时,我们遵循的基本思路是将实现柳东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骤分为过渡期和中长期两个阶段。其中,过渡期主要考察未来2-3年的柳东新区产业体系规划问题,其基点是将柳东新区初期定位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并有较好的产业升级潜力的工业经济体系,立足于柳东新区当前已有的若干重要产业,在进一步明确其当前在柳东新区相关产业的产业链环节中定位、确定拟支持的产业活动(企业的业务集)的同时,初步建立以物流产业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性配套产业。中长期规划则主要考察未来5-10年的柳东新区产业体系规划问题,其基点是将柳东新区在中长期定位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重的、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推动实现柳东新区乃至柳州市的产业升级的现代都市型经济体系 ,对过渡期的相关产业逐步摆脱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产业升级的同时,引入更多的能够和现有产业实现较强协同效应的第二产业,同时加大对物流产业、金融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会展、创意产业等都市型产业的建设投入。2.3.2近期柳东新区主导产业规划1、近期柳东新区的产业体系构建基于对柳州市和柳东新区现有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分析,结合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认为在未来2-3年的过渡期内柳东新区产业体系的调整目标可以表示如图2.9所示。 图2.9:过渡期柳东新区产业体系优化选择与定位 鉴于柳东新区目前已有一定的汽车(配件)产业和机电一体化产业基础,其中柳东新区的汽车(配件)产业截至2007年底,上规模企业已有28家,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12家,阳和开发区16家,总产值占柳东新区的比重也达到相当规模;柳东新区的机电一体化产业截至2007年底,上规模企业有9家,其中高新技术开发区6家,阳和开发区3家。因此,在过渡期内仍将引入这2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产业链环节应逐步进行调整。其中,汽车产业应重点支持从事配件技术设计、零部件制造、零部件配送和售后维护服务等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机电一体化产业应重点支持从事初步设计与技术设计、零部件生产以及仓储配送等产业链环节的企业。此外,柳东新区目前已有数家电子信息类企业,虽然无论数量还是规模、业态都相对较弱,但由于柳州市的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且机电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间有较密切的关联和协同效应,因此我们认为电子信息产业也应该作为柳东新区在过渡期内的主导产业之一,并重点支持从事应用技术开发设计、代工与生产制造、仓储配送、售后维护服务等产业链环节的企业。 最后,从柳东新区在过渡期的工业化定位来看,健全的物流产业是必须的补充部分,因此建议重点支持从事仓储和配送中心开发、社会化仓储服务和社会化配送服务等产业链环节的企业。2、近期柳东新区主导产业的产业链优化1)汽车配件、机电一体化配套设备产业链优化 图2.10:汽车配件、机电一体化配套设备产业链优化汽车和机电一体化产业本身就属于整个柳州的三大支柱产业,本身实力和规模都比较强,有着相当的基础。本身在柳州经济、以及产业贡献上就占有巨大的比重。同时,这类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他们在解决就业问题,社会稳定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柳州的汽车产业链已经发展到一定的成熟程度,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分析,柳州的优势主要在整车制造这个阶段。但是整车制造所依赖的土地、技术、人力等资源在柳州市内都已经比较成熟,要将其搬迁至柳东新区进行产业扩展所必须支付的产业转移,或者叫搬迁成本过高。因此适合在柳东新区发展的应当是汽车配件这块,柳州的汽车配件产业主要是以许多小企业构成,他们的搬迁成本相对来说小很多。机电一体化产业的产业链与汽车很类似,本身柳州的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主机制造商的搬迁成本同样过高,适宜在柳东新区发展的仍然是配套设备制造商。在这一点上,他与汽车产业的要求相同,需要的资源也大致类似,因此可以将这两个产业整合在同一个布局上,形成集群,这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但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两个产业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在发展阶段上也已经不属于初级,因此他们所能散发出来的联动效应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导产业这么强。但是他们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柳东新区,乃至柳州的经济起到极大的贡献作用,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的定位能够很好的发挥他们的优势。 2)电子信息产业链优化集成技术开发设计 图2.11:电子信息产业链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这类产业对技术进步的要求以及对人才的需求都非常之高。这类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非常高,他们内部的技术进步将会带来巨大的贡献,不仅是给这个领域,甚至对所有的领域、产业都带来的巨大的贡献。 另外,电子信息产业不仅属于高科技产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他们还能够觉得社会的巨大就业问题。这类产业对其它的产业的依赖程度不高,除了最重要的技术提供,和高级人才的输入之外,几乎可以不需要其它产业的支持。电子信息产业是依赖于先进技术的产业,相对于劳工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以及产业结构都比较先进。他们的发展将会迅速带动整个柳东新区,乃至柳州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范围,包括许多先进的技术产业,而适合柳东新区、适合柳州的主要是半导体产业。随着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人力成本的提高,像半导体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力成本也迅速提高。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转移将势在必行,半导体产业从台湾,中国东部向内地迁移的趋势不可避免,柳东新区应抓住这个契机,着力发展半导体产业。加快实现整个柳州产业结构的重心转移和产业升级。3)物流产业链结构优化 图2.12:物流产业链结构优化图 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物流业的上下游关联着各种各样的行业,物流业的发展将对其它产业的发展起大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当今先进的国家和城市的产业布局可以看出,物流业在现代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因此,在城市产业布局中,物流业应当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从柳州的具体情况出发,物流虽然非常重要,作用也很大,但是物流由于本身产业的原因,更适合于作为基础产业来培养。物流的发展更多程度上依赖于其它产业的发展,只有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才能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物流业不能脱离其它产业而单独存在和发展。因此将物流业定义为主导产业是不合适的,基础产业的定位更加适合。从柳州当地的经济和资源情况分析,钢铁、机械等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都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发展好物流业能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在柳东新区发展物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柳东新区应着力加大对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系列的物流配送中心、仓储中心,为物流业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这些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物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其次,3PL物流企业是当前物流业的主要趋势,柳东新区也应该着重培养3PL物流企业的建设。3PL物流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对柳东新区,以及整个柳州的物流业带来质的飞跃,实现物流业的转型以及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最后,物流业的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是当前世界物流业的新兴产物,它们能够实现物流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在整个广西,甚至整个西部,这些产业都是鲜有的,柳东新区如果能够大力扶植和培养这类产业的发展,将会在柳州乃至广西都会形成极强的竞争优势,必将带动整个物流产业的腾飞。需要强调的是,作为新区产业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物流产业的规划当中应该重点提倡绿色物流的概念。绿色物流不仅仅强调物流产业本身发展的环境和谐与资源优化配置使用,同时还包括逆向物流、工业废弃物回收物流等内涵。作为一个有强大工业化基础的城市,逆向物流对于柳东新区乃至柳州市创建更美好的人居环境、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强化“山水工业旅游城市”这一概念具有核心意义。此外,在柳东新区发展绿色物流产业还包括对新区的城市生活废弃物回收部分,也是新区生活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3柳东新区主导产业的中长期规划从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的推进影响都会不断演进,其产业定位应该会不断变化、并伴随相关产业政策的变化。因此,在确定柳东新区在未来2-3年的过渡期内的产道产业选择与产业链结构优化的基础上,我们对柳东新区在未来5-10年的中长期发展做了初步分析和建议规划。柳东新区产业体系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表述入图2.13所示。 图2.13:过渡期柳东新区产业体系优化选择与定位 其中,除了保持在过渡期内的汽车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物流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实现产业链结构调整、升级之外,进一步开放引入生物制药产业、创意与研发产业、旅游与会展产业做为柳东新区中长期的主导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就具体产业而言,在中长期内拟重点支持的是:汽车产业:包括配件技术设计、零部件制造、售后维护服务、造型设计与总部署设计、市场营销服务、汽车及汽车配件金融服务等较完整的产业链环节,逐步摆脱过渡期内仍然存在的价值链低端锁定现象; 机电一体化产业:包括初步设计与技术设计、零部件生产、主机设计、主机生产等产业链环节,并支持向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物流产业的渗透与协同;电子信息产业:包括应用技术开发设计、集成技术开发设计、品牌产品生产、集成服务等产业链环节,放弃代工生产和非集成技术生产等产业链环节,实现产业升级;生物制药产业:包括医药企业研发机构、生物技术药品生产、生物技术设备生产、医药物流、医药销售等较完整的产业链环节;其中生物技术设备生产与机电一体化产业而又较好的协同关系,而医药物流做为一种有较特殊需求的物流服务,与社会化物流产业所提高的一般物流服务也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创意与研发产业:主要包括工业设计、数字内容设计与影视产业等产业链环节;物流产业:包括仓储服务、配送服务、第三方物流3PL、物流金融服务以及物流设备研发与制造等较完整的产业链环节;其中除了逐步放弃仓储与配送中心开发业务之外,引入的第三方物流3PL的信息服务需求与电子信息产业有较强协同性,物流设备研发与制造则与机电一体化产业有显著关联,而物流金融服务则是物流产业与金融产业的交叉、创新结果;旅游会展产业:包括旅游、会展概念设计、会展场地与业务开发、整合营销服务,以及旅游会展周边产品开发设计等产业链环节,其中周边产品开发设计与创意研发产业的关联和协同效应较为明显。一般来看,创意与研发产业,以及金融业的产业链结构较为简单,因此不对其做深入分析,下面针对生物制药产业、旅游会展产业的产业链结构优化做了较具体论述。 1、旅游会展产业链结构优化旅游购品业 图2.14:旅游会展产业链结构优化 在当今发达国家和城市,旅游会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没有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会展的产业关联度和产业带动效应非常强,旅游会展产业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人流和顾客,将对当地其它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产生极大的联动作用。除此之外,旅游会展对其它产业的依赖性并不强,除了在运营这个阶段上,需要旅游饭店、交通等少数几个产业的支持之外,旅游会展几乎可以独立存在和发展,这些都能够支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从柳州的旅游会展产业链现状出发,只有在运营这个部分上,有一部分关联企业存在和发展外,其它部分几乎没有任何的投资和发展。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要做大做强柳州的旅游会展类,必须在设计、开发这两个阶段上加大力度。在设计和开发阶段上的投入,能为柳州的旅游会展类带来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旅游和会展的结合也将会是柳州的发展旅游会展的特点,两者的结合能在很大程度上使柳州与桂林、南宁等地区分开来,而不会形成直接的竞争。树立自己的品牌和特点,将是柳州发展旅游会展类产业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柳州当前的旅游会展类发展程度还很低,规模很小,因此在旅游会展类产业上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扶植,将会对柳州的整个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作用。同时,旅游会展的迅速崛起将会对柳州带来巨大的效益,不仅解决了极大的就业问题,还会在柳州形成很好的人文环境。总而言之,旅游会展类产业将会对柳东新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其定位为柳东新区先导产业非常合适。2、生物制药产业链结构优化 图2.15:生物制药产业链结构优化图 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产业一样,同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同时,他们还能够解决社会的巨大就业问题。这类产业对其它的产业的依赖程度不高,除了最重要的技术提供,和高级人才的输入之外,几乎可以不需要其它产业的支持。生物制药和电子信息产业,是依赖于先进技术的产业,相对于劳工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的投资回报率,以及产业结构都比较先进。他们的发展将会迅速带动整个柳东新区,乃至柳州的产业结构升级。柳州本身在生物制药领域有着一定的基础,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在生产和销售两个阶段,柳州本身就已经拥有一定的经验和发展基础,但是对于研发却做的非常少。而恰恰研发是生物制药领域作为重要的一块,从“做全”的角度考虑,柳东新区应将发展生物制药的研发机构作为重点。同时,生物制药的研发需要的是高新技术的人才,这点和电子信息产业相似,柳东新区应做好高级人才的引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好整个柳州的产业结构升级。3)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是属于文化产业的延伸,是现代服务业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柳州的文化产业相对发展的比较晚,都比较落后,很难在短期就看到它所带来的价值。但是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非常强,但是这些作用都不能在短期内显现,因为柳东新区,甚至柳州在这块产业上面几乎都是一片空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成熟将会从质的角度给柳州产业结构带来一个提升,一个飞跃。4)金融业 金融业是较为典型的都市型服务业,不仅是现代服务业的关键部分之一,同时也具有突出的网络效应。从国内外当前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金融创新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要素。柳东新区目前在这一方面相对滞后,因此无论是从三次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来看,还是从优化、推动柳州市和柳东新区其他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来看,金融业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2.3.4柳东新区主导产业发展目标 从较长规划期(10年时间)来看,柳东新区的未来8大主导产业的发展速度并不是同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中未来产业产值占区域经济比重也各有不同,一个基本主导思想是汽车产业和机电一体化产业的发展基数较高,但其发展的速度相对较为稳定,基本与国家和区域经济规划中的总体增长速度趋同,占比则逐渐降低;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基数相对较低,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在规划期内的经济占比会稳步提高,分别达到13%和6%;物流产业的发展基数同样较低,但受到较好的工业基础影响,其发展速度较快,将会在短期(5年)之内达到与工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程度,达到15%,其后稳步增长;而创意与研发产业、旅游会展产业以及金融服务业虽然发展基数很低,但这一类产业的发展具有爆发性,能够在未来5-10年内有突破性进展,争取达到国内先进地区的水平,分别达到7%、1.5%和8%。基于柳州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及柳东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结合柳东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对柳东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目标进行中长期(2009-2018年)预测,如表2.1所示。根据我们的预测,到了2010年,柳东新区将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1个(汽车产业),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物流);到2015年,柳东新区将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4个(汽车、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物流);到2018年,柳东新区将涌现7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汽车、机电、电子、生物、创意、物流、金融)。年份汽车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创意与研发产业物流产业旅游会展产业金融服务业柳东新区总产值2009792883.5-2--160201011239135-11--225201114551257-26-13252012188664810242-3425 2013244867414885-10565201426895982320114222760201529510513040501508521000201632511616968801951385130020173581282211021192552513617002018394140286132154330331762200表2.1:2009-2018年柳东新区主导产业产值预测(单位:亿元人民币) 2.4柳东新区主导产业的空间布局2.4.1柳州市产业空间布局现状柳州市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工业增加值比重占GDP的比重高达55%。近年来,在“再造一个新柳州”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柳州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在区域经济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柳州的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正在减弱。要提高柳州的产业竞争力,必须改革优化的产业结构,其核心在于工业结构的调整。以柳东新区的建设促进整个柳州工业布局的调整,是再造柳州的关键所在。柳州的工业主要分布于柳北、柳西和河东南以及河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个片区。工业集中区设置之初,在布局上更多的是由于行政因素所致,而没有完全根据交通区位、工业传统、资源禀赋、产业分工等科学因素来规划,因此在空间分布上显得过于分散,对工业产业持续发展潜力有一定负面影响。柳州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现代化工业集中在市区,郊县工业比重较小。而城市建设延续了“单中心发展,过度开发旧城” 的格局,目前面临着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内部的结构性衰退、功能性衰退和物质老化等严重问题,人口拥挤、布局混乱、土地配置效率低、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公共设施短缺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现有的产业布局,主要表现在:城市功能分区不清,中心城区负担过重;工业企业布局偏重于市区,二元经济结构显著;工业布局与环保要求相冲突;企业布局分散,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总体来看,柳州市区现状适宜于生产建设的用地已经有限。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压力,市区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其城市空间如不及时加以调整,一方面必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密度,蚕食生态空间,导致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失控;另一方面将严重制约柳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阻碍柳州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因此,首先要对城市空间结构进行重整,然后在新的城市骨架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柳东新区目前以阳和工业新区和高新区官塘创业园为主(见下图2.16)。其中阳和工业新区重点发展汽车及为汽车配套的零部件制造业;工程机械和通用机械为主的机械制造业;机电一体化和环保设备制造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现代生物医药及其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发展为工业配套的金融、贸易等服务型企业。官塘创业园定位于构建以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城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应用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环保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和工业会展,同时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教园区,建设价值最优化和市场全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几年来,两个新区和其他有关园区虽然都经历了比较迅速的成长。但是目前柳东新区尚未完全形成科学的产业定位,在主导产业的选择方面还比较分散,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缺少有影响的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仍在发展的初期,这些都不利于柳东新区的发展。 图2.16 柳东新区的区位图及现有产业分布 2.4.2柳东新区产业空间布局的目标 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了“一心两城、完善老城、建设新城、扩大两翼、重点向东”的城市发展方向。根据《柳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柳州要“积极引导外来投资、新建企业项目进区和老城区企业“退城进园”,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产业和园区转移,引导产业相似、技术相近、延长产业链或利于协作配套的中小工业企业向相应的园区(基地)聚集。“十一五”期末,形成以阳和工业新区、高新区官塘创业园为龙头、以县(区)工业集中区为基地,布局合理、资源高效利用、产业配套、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群,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在这一系列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柳东新区的开发建设确立了如下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壮大柳州市工业实力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和人口集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外向度为抓手,加快推进柳东新区城市化、新型工业化,把柳东新区建设成为规模企业的集聚地、经济的增长极和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人民生活稳步提高。” 据此,柳东新区的发展将定位于:柳州市经济增长的新核心,未来柳州新型工业拓展的主要承载地;城市新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商贸业、科教和物流中心,中国西部重要的重工业、装备工业基地。 柳州市和柳东新区产业布局调整的目标也从属于这一发展定位。其核心在于遵循中心强化、轴向延伸、组团发展的规划理念,采用核轴组团规划结构,柳东新区将形成“一轴、一带、两区、多核”的功能结构布局,其中以官塘片区为主体,滨江带为跳板,构建新区三路并进的建设格局。为实现这一功能规划,柳东新区产业布局要实现的主要任务为: (1)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依托新区的区位、机制、科技和人才优势,突出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与资源丰富和市场潜力大的黔、湘等中西地区的资源开发合作,把新区建设成为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基地,使柳州成为跨接桂、粤、黔、湘的更大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2)打造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深入实施“柳州创造”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全区率先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3)打造现代服务新中心。聚集物流、商贸、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及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延伸和发展中心城市现代服务功能,借此培育柳州第二个城市中心。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居住舒适、购物方便,是柳东新区城市功能的综合体现。(4)打造现代化生态新城区。建设一个产业相对集中,经济高度发达的新城区,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风貌的展示区,以满足柳州市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创造一流人居环境,承接老城区人口转移。引领未来全市乃至桂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建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以轴向模式规避“单极集中”模式给中心城区带来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压力。 但是,柳州市及其柳东新区在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中面临一些约束条件,其中土地是柳州城市发展和产业布局调整最关键的刚性约束条件。柳州的城市空间主要集中在柳江两岸,由于城市发展历史中的行政意志主导和完整城市规划的缺乏,导致目前城市拓展面临严重的土地制约。现有城市空间布局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土地供给又受到一些政策的约束,无法应对未来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的土地需求,尤其是严重制约了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目前土地形成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土地需求和土地供给两个方面。在土地需求上,(1)柳州市现工业用地规模太小,且在空间分布上显得过于分散,不足以支撑新型主导产业的大规模发展、承接第二次产业转移,参与区域产业分工,难以支撑未来城市对产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柳东新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是135平方公里,已开发使用面积是11平方公里,2009-2013年计划的土地开发使用计划总面积是20平方公里。而根据2007年同济大学《柳州市柳东新区发展规划》(第35页),要实现柳州市经济和综合实力的持续发展目标,到2020年未来还需要新增4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现有工业的产出效益不高,土地浪费严重。多年来柳州的工业发展重心更多是强调在规模和总量方面,而对提升产业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考虑略显欠缺。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多数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水平低,工业装备水平落后,能耗高,劳动生产率低。现有产业的产出效率和土地坪效都比较低。因此提高土地使用的集约化和产出效率也成为未来新区发展要考虑的关键因素。(3)城市空间过于集中,城市承载力不足。柳州市城区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主要受到山体及铁路等的影响,从用地条件、交通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以及整个城市大的形态结构的合理性来看,向柳东尤其是东北方向的官塘一带发展,用地完整、开阔,建设拆迁小,限制条件相对较少,成为城市今后成规模扩展的主要区域之一。(4)城市综合功能弱势,将使得柳州在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过程中缺少基本动力和战略资源。但是随着柳州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服务业的发展,对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教育的需求、文化体育的需求、生态的需求以及其他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也带动了相应的土地需求的增长。在土地供给上,一是国家在土地供给政策上的控制越来越严格(集中体现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上)。二是1998—1999年编制的《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滞后于城市发展,已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三是基本农田保护率偏高,制约了城市的空间扩展,目前市区基本农田保护率高达为96.05%,土地审批的难度很大。四是现有的规划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城市向外有序的扩展。 规划的不合理也恰恰影响了柳东新区的发展。柳州重点开发建设的柳东新区各个片区(阳和片、古亭山片、官塘片、雒容镇)的用地在《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中大部分属于农用地,且均为基本农田,按现有国家土地政策的有关规定,项目建设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原则性规划局部修改,并由原规划批准机关批准。随着国家相继实施严厉的土地政策,近期《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对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原则性规划局部修改调整基本农田为建设用地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将越来越难。目前柳东新区的范围为:柳州市三门江森林公园柳江以东,柳州北环城高速公路、桂柳高速公路围合的区域,主要包括三门江大桥以南的古亭山、阳和片区,以北以东的官塘、雒容地区,此外还包含了柳江沿岸江东片、湘桂铁路和桂海高速之间的花岭片区用地。规划控制范围约为135平方公里。整个新区规划用地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2平方公里。2.4.3柳东新区产业空间布局原则柳东新区将按照要素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主导产业明确、产业配套完善等原则,规划建设新区内的产业专业园区,重点规划阳和工业新区和高新区官塘创业园。争取经过一两个五年规划期的建设,使重点园区在产业影响力和投资吸引力方面,在区域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具体来说,新区产业布局需要遵循如下的原则:产业布局与城市定位及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原则:柳州产业尤其是工业核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应根据城市的总体定位而有所选择。柳州的产业东移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在产业东移的过程中,工业布局、服务业的布局都需要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相协调,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应为产业发展预留空间,而产业布局应促进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而不是相反。产业定位合理分工的原则:各产业基地、工业园区之间应体现合理分工、协调合作的原则,各园区内工业布局应加强规划,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提高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园区与园区之间的产业应拉开层次、形成配套,避免出现大而全、小而全的工业布局,避免同质恶性竞争。空间集聚原则:工业布局在空间上要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鼓励企业向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集中,推动企业按照前向、后向联系进入特定的经济发展区域,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具有明显优势的产业群。避免一厂一点,广泛、无序、散乱分布的布局模式。 遵循历史延续性原则:企业的搬迁一般需要巨大的成本支出,城市内某个工业基地的搬迁更是成本巨大。因此,工业布局需充分考虑历史因素,尽量对历史形成的布局不做过于剧烈的改动,同时,新的布局还需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保证在一段时期内能够持续发展。指向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工业的原材料、市场、劳动力、资金等指向性特征,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区域优化原则:鼓励不适合建设工业区的地区和城中区的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以体现生产力由劣势地区向优势地区聚集的思想,打破镇镇乡乡都建工业园区的旧格局,实现相对企业与园区的集中,形成规模及产业协调效应。 我们认为,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仅仅上述原则并不足以确保新区产业布局的有效形成,还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节省布局调整的交易成本。这种交易成本体现在两个层面。在宏观层面上,主要是制度成本和产业调整的行政成本。柳州产业布局的重新调整优化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制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在有关的企业、政府部门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共同的预期,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经济行为。同时也要考虑布局调整的行政成本的高低。在微观层面上,交易成本体现在运输或物流成本、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成本、谈判成本(包括谈判失败造成的效率损失)、上下游企业生产协调的成本(包括风险成本)等方面,产业布局的调整必须考虑这些方面。 第二,社会利益与私人激励的统一。政府政策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考虑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私人激励,政府目标和私人激励不能形成合力。在柳州产业布局调整和柳东新区产业布局形成的过程中,政府必须考虑一个基本问题:企业和社会公众为什么要接受政府的调整方案?在市场经济时代,单纯的行政命令也许短期内会促成一个园区的形成,但却无法确保园区的长期稳定发展。激励的耦合是产业布局调整中必须考虑的一个核心原则。 第三,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柳东新区发展的基本导向,柳东新区作为柳州“工业城市、山水城市” 的一部分,新的布局形成必须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循环经济和环境的保护。工业布局要注意克服和解决在区域经济布局扩张和调整过程中,对环境、生态的污染和破坏,建设生态城市和环保城市。对主城区有污染源工厂要有序地外迁,对乡镇地区、工业园区要做好工业污染的综合治理。在整体布局上,柳州各产业基地与工业园区之间应尽量形成一个废物循环利用、资源梯级利用的生态工业系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起产业基地与工业园区之间稳定、持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在局部布局上,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内部也应形成一个个小型工业生态群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2.4.4柳东新区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区定位1、柳东新区的空间结构遵循中心强化、轴向延伸、组团发展的规划理念,采用核轴组团规划结构,以柳东大道为轴线,柳东新区将形成“一轴、一带、两区、多核”的功能结构布局,其中以官塘片区为主体,滨江带为跳板,构建新区三路并进的建设格局。见图2.17。(1)“一带”:充分利用柳江的景观资源优势,滨江展开综合功能的开发,包括居住、商贸、会展、休闲等,提升柳江沿线的土地价值。(2)“两区”:主要包括官塘主体建设区和阳和工业建设区。官塘主体建设区腹地宽广,用地规模较大,作为相对独立的新城实施规划建设,配套完善的居住、商贸、办公、产业、物流、学校等等多种综合功能区;阳和-古亭山片区与中心城区联系紧密,作为功能相对简单的综合性开发区实施建设。在区别对待官塘和阳和-古亭山片区开发策略的同时,强化两片之间的内在发展联系,实现产业联动。(3)“多核”:整个柳东新区以官塘为主核心,同时在滨江沿线形成阳和、古亭山、会展中心、雒容、花岭物流中心、绿壶对岸等6个片区服务中心,形成 “一主六副”核心结构。官塘是未来柳东行政、商贸、办公、休闲等综合性核心,是未来“大柳州”城市的东部新城的中心。阳和核心是阳和片区生产、生活等服务核心;古亭山集中配套城市综合市场、生产性服务业、商贸、办公等功能核心;会展中心结合工业展览馆及其配套功能,形成会展、娱乐、休闲等对外综合功能核心,成为主城区与官塘片区的景观门户;雒容片区主要配套相应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形成次级服务核心;花岭物流片中新区主要结合湘桂铁路站点布局相应的物流中心、综合市场、配套居住等相应功能,形成铁路以北的分区组团中心;绿壶对岸的滨江北部中心是未来官塘北部发展的一极,也是官塘与主城区北部联系的门户。 图2.17 柳东新区一轴、一带、二区、多核结构图 2、柳东新区的功能分区与布局根据土地使用规模和区位特点,整个新区划分为七个功能区,各自包含相应的主导功能。见图2.18。(1)官塘核心建设区:内部主要功能区包括商业服务区、高教研发区、工业生产区、生活居住区。官塘核心建设区是未来柳东新区的行政、商业、办公、文化、娱乐等综合功能城市中心;高教研发区位于该片区的西部,依托柳东大道设置,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院校设立分校、研究所等分支机构,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教园区,成为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滨江生活区:利用柳江东岸天然的生态环境,开发绿色、生态、高尚的居住社区和服务于整个柳州的滨江休闲度假区。(3)物流园区:包括货物的储藏、运输、加工、批发等功能,并配套相应的居住、工业等功能。(4)雒容建设区:依托雒容镇的现有发展基础,发展工业和相应的居住和配套设施,形成功能相对完整的片区。(5)会展服务区:建设工业展览馆及其配套功能,发展酒店、会议、会展、娱乐、休闲等设施,形成具备对外综合服务功能的中心。(6)古亭山-阳和综合服务区:为柳东新区南部的次中心,是未来城市东部形象展示的门户和窗口,具备居住、商业、办公、文化体育的功能。(7)阳和工业区:依托高速公路两侧布局工业用地,以汽车工业和工程机械、通用机械等机械工业为主,扶持机电一体化、生物制药、环保、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配备相关服务产业。 图2.18 柳东新区功能分区图 2.4.5柳东新区产业空间布局方案1、制造业柳州本身是一个工业城市,2007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多亿元,有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化工、制糖、造纸、建材、日化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新材料、生物制药、机电仪一体化及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四大新兴产业(简称“354”产业格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条件。柳东新区制造业基地的形成是以柳州市制造业布局的调整为前提的,依托柳州市雄厚的工业实力,柳东新区要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重工业、装备工业基地,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其中阳和工业区、官塘核心建设区、雒容建设区则成为这一任务的主要承载体,以阳和工业区为主,以官塘和雒容为辅。具体来说,按照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阳和工业新区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工程机械产业、生物制药产业等一些传统工业产业和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重工业产业部门主要布局在阳和工业区。在制造业的布局上,官塘核心建设区则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工业制造业为主,雒容在原有的制造业布局基础上,根据阳和工业区和官塘建设区的定位,适当向阳和以及官塘进行制造业的调整,为促进相应的制造业部门在整个柳东的布局合理化和与周边生活区发展提供支撑。具体如下。(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汽车整车产业是汽车产业的核心。汽车整车产品附加值高,具有带动作用。目前,柳东新区具有发展整车制造业的产业优势和巨大潜力。柳东新区应做好战略安排,争取在阳和建立整车产业。由于柳州是目前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全系列整车制造企业的地级市,也是全国三大汽车集团及跨国公司在国内同一城市均拥有生产基地的唯一城市,在柳东新区设立新的整车生产基地比较困难,建议柳东新区通过特种车整车项目或者市内整车企业“退城进郊”建立自己的整车产业基地。目前柳州市鼓励企业进行搬迁改造,柳东新区应争取上级支持,与各方密切联系和配合,创造条件,积极为有意向的整车企业入园落户做好具体的工作,并专门意到向未定的相关企业做工作。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是汽车产业的上游产业。2007年柳州市先后被授予“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城市”,阳和将成为基地建设的主要载体,应抓住这个大好机遇。目前,阳和具有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已经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聚集效应。在此基础上,柳东新区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引导工作:一是不断优化和升级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鼓励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并打造知名品牌,特别创出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的柳州品牌;二是提升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产业对外开放水平,扩大出口,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汽车产业的产业布局格局为:在阳和工业区建立整车产业和主要的零部件及配件产业,实现以整车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目前柳东的汽车产业分别分布在阳和工业区和官塘高新区,未来需要根据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的特征,在阳和建立整车生产基地的同时,根据产业链特征引导位于官塘的零部件及配件企业向阳和工业区转移。转移的原则是判断与整车生产的密切程度,核心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果与整车生产密切相关(例如生产的及时性要求高、物流成本高等)则根据产业集聚的原则尽量转移到阳和工业区,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而非紧密型的关联零部件和配件产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在官塘核心建设区,相关的汽车研发产业、销售部门则保留在官塘核心建设区,成为官塘的特色产业,与官塘的其他产业和生活区相配套。(2)工程机械产业。柳州市机械制造业实力明显,形成了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塑料机械、电工电器等机电产品群的产业强势。柳州机械工业拥有柳工集团、柳州市欧维姆公司、柳州空压机厂等骨干企业。其中,柳州市建筑机械总厂的大型桥梁工程设备的产销量均在全国位列第一,柳州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机械产品产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机械产业的布局以阳和工业区为核心。阳和工业新区应抓住国家振兴先进制造业、柳州市传统机械企业技术改造的机遇,吸引这些企业到园区发展,同时争取区内外乃至境内外机械行业巨头落户,通过自主创新或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升柳州市装备工业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提升机械装备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力争在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建筑机械、塑料机械、起重机械和造船业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和提升柳州的重工业、装备工业的基地地位。另外,还可以尝试结合当地的医药产业和机械产业,开发医疗器械等产品。(3)生物制药产业及相关产业。柳州特殊的地域和亚热带植物资源优势决定了柳州的生物制药及相关产业在全国的特色,如绿翔生物技术、花红药业、两面针、纯正堂制药等特色产业。但是这些企业往往只具有单一类别的产品优势,企业产品线尚需扩展,研发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市场范围也需要进一步拓展。而且目前这些企业在柳州呈分散式的分布,不利于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柳州产业品牌的提升。因此柳东新区可以以新区发展为契机,通过适当的产业政策吸引这些企业入住新区,产业布局的基本导向为:生产工厂以阳和工业区为主,而研发和销售部门则可以集中到官塘核心建设区。(4)钢铁产业。柳州的钢铁产业目前以柳钢为主,主要位于柳州北部。因为钢铁产业及相关产业布局调整短期内难度很大,我们不作产业布局调整的考虑。但是在阳和工业区可以根据汽车及机械制造业发展的要求,适当发展钢铁的下游相关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柳东新区产业布局的重点,在产业布局上以官塘核心建设区为主,阳和工业新区为辅。高新区官塘创业园要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应用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环保产业。 (1)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是信息产业、各种制造业的上游产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有利地位,是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并对国民经济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柳州是制造业重点城市,材料产业在工业产值中占1/3,是柳州经济的支柱产业。柳州新材料产业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是一个特色新材料产业基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铟、锌、锡、锑有色金属、纺织品、化学原料及制品、竹纸浆、钢铁为主的具有一定地区特色的材料产业群,已形成华锡、柳钢、柳州中竹纸业、铟泰科技等一批新材料骨干企业,产品覆盖国内市场,销往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柳州已开发的新材料包括稀散金属铟金属材料、锌锡锑有色金属材料、竹浆新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早在2002年底,柳州高新区已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如华锡集团的铟靶材、铟泰科技公司的高纯铟的铟化合物,为高新区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柳东新区应以柳州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ITO靶材、铟化合物、铟低熔点合金、无汞新型电池材料、透明导电膜材等铟深加工产品和有色金属锌锡锑深加工新材料,通过铟的深加工带动多种新材料的开发。(2)机电一体化产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工业化带动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提升机械产业,机电一体化是其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产品可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等产品,对地区和国家实现科学发展有重大意义。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机械产业是柳州市的支柱产业,柳东新区要走出符合当地乃至我国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抓住机遇,促进机械产业升级,在目前的机械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建议柳东新区可以建立机电一体化产业园,吸引欧维姆、长虹等企业落户。(3)信息产业。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群的主导产业,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始终居于龙头老大地位。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是当今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的重点,任何一个高新园区都会被作为首选转移地。此外,柳州市作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数字柳州” 建设正在逐步展开,对电子信息技术有巨大的需求,将形成信息技术产品的广大市场。所以,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责无旁贷,应积极支持和管理开发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产业。但总体上来看,柳州市信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在发展信息产业上,柳东新区应把重点放在应用层次,通过引资以及引进技术和人员培训,建立应用电子产品生产(组装)基地、维修基地和服务中心,逐步向高端发展。(4)生物医药产业。制药业是柳州市具有成熟技术支撑的产业,有望成为先导型产业。企业以花红、两面针、金嗓子等为代表,柳州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有两面针和金嗓子。此外,花红药业与国内多家大学、研究所长期合作研究开发新药和扩大适应症研究。制药产业在官塘核心建设区的布局以研发和销售为主,建立相关园区,吸引当地知名企业到此研发,并进一步建立辐射本区域、东盟和全国的销售中心。柳州还是传统的壮医药产地。目前藏药、蒙药等已形成品牌,但在作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的广西,壮医药还没发展起来,而柳州有发展壮医药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借此先机,柳东新区应在官塘创业园建立壮医药基地,在柳州市现有的壮医药基础上,进行高端开发和推广,在全国乃至世界打出品牌。(5)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环保产业目前在全国并没有真正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基地,大多数地方是在原有污染的条件下进行治理。官塘新园区有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从一张“白纸”做起,又有老城区做试验,极有可能形成一个环保产业的基地。柳东新区在进行开发建设时,就要重视生态环保问题,绝不能允许“两高”企业入园,同时引进环保产业技术,开发环保产业,争取做到“零排放”。在阳和工业新区,柳东新区也应该利用已有的产业基础,在阳和安排发展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如,跟踪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潮流,组织企业开发新型汽车电子产品;发展以数控加工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如车、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数控机床生产线;发展智能机械产品和特种机械产品。 3、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的产业布局上,柳东新区应以官塘核心建设区为中心,以阳和工业区、仓储物流区、会展区、综合服务区为辐射点,安排发展包括物流、金融保险、商贸、居住、休闲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整套合理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一方面为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合理良好的经济结构。(1)现代物流业。柳东新区物流产业主要定位于物流园区、阳和工业新区和官塘。其中物流园区将建成一个专门的物流园区,包括货物的储藏、运输、加工、批发等功能,并配套相应的居住、工业等功能。而阳和和官塘的物流产业则为各自和周边的经济发展服务。目前,阳和工业新区虽然有着便利的交通条件,但现代物流综合基础设施薄弱,难以满足招商投资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物流设施建设上,阳和新区应打破常规,适当调整规划和进度,通过多种招商引资、投融资方式,加快阳和码头、阳和物流配载中心等为主的货运中心、仓储设施的建设发展,初步建立综合的现代物流园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完善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物流园区集交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为一体,吸引本地物流企业、货运配载部门及国内外著名大型物流企业入驻园区,整合当地物流资源,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阳和工业新区的物流业应走出柳东新区的圈子,利用便利的交通网络,为柳州市、广西乃至大西南提供高端、现代的物流服务,建立连接全国、辐射东盟的物流网络。高新区官塘创业园也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潜力。目前,官塘创业园交通便利,官塘码头等基础设施在建。柳东新区在高新区官塘创业园发展物流业时,要注意与阳和工业新区做好协调,需明确主次和各自功能,统筹安排,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和设施闲置。 (2)工业会展。新建的会展服务区将建设工业展览馆及其配套功能设施,发展酒店、会议、会展、娱乐、休闲等设施,形成具备对外综合服务功能的中心,成为将来新柳州的商务活动中心和娱乐休闲中心。柳东新区在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可以筹划定期举办柳东新区、柳州市乃至广西工业成果展览会,对外展示柳州市的工业实力和工业地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工业分会场或专业会展。(3)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教园区。高新区官塘创业园应成为以教育为先、科技兴柳的示范园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自身培养和输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扩建高等院校,柳东新区和柳州市将来的发展储备人才;鼓励民办教育,吸收社会力量投资。同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把人才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发挥人才在技术研发、生产经营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4)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高端部分,包括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业、证券经纪与交易业、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包括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业、其他类未包括的非银行金融业)、保险业等。近年来柳东新区工业的迅猛发展,对金融服务和保险服务将产生更大的需求。为此,柳东新区应在筹划安排发展金融保险业,争取四大国有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提供相应的服务。(5)商贸、居住、休闲、旅游。随着“再造一个新柳州”构想的提出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柳东新区不应局限于产业发展或经济发展上,而应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新城区。这就需要在当地建设完善商贸、居住、休闲和旅游等设施,发挥城市功能。 (6)创意和研发产业。创意产业是城市的名片产业,能够快速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而且创意产业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快速发展。柳州的创意产业可以围绕高教园区,充分利用高校的技术、人力资本等优势,以已存在的动漫等产业为核心,在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实现超常规发展,提升柳东新区的城市定位。创意产业应该布局官塘核心建设区,与高教园区毗邻或位于高教园区内。研发产业是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附加价值、资本密集、人力资本密集、风险高等特征,柳州的制造业基础决定了对研发产业的需求和资本、技术上的支持以及有关人员的积累,柳东新区有必要在官塘核心建设区发展研发产业,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为下游制造业企业提高产品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将原有分散的研发部门进行集聚,形成集聚优势,并吸引外部资本、技术和人员的加入。(7)大力发展专业中介机构服务和社区服务。柳东新区要在高新区官塘创业园大力促进专业中介机构服务的发展。发展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技术交易机构、创业投资服务机构以及科技、法律、证券等专业中介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些中介机构以其专业知识、专门技能为基础,与各类市场主体和市场要素建立密切联系,特别是能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支撑性服务,在有效降低创新创业风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因此,在高新区官塘创业园大力兴办各种类型的中介机构,或者吸引一些知名的中介机构设立分支,使之成为创新体系的有力支撑。 4、产业布局的土地配置规划与开发建议(1)建设用地的构成柳东新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是135平方公里,已开发使用面积是11平方公里。在135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中,实际的建设用地约为90平方公里左右,分配如下:规划的居住用地总面积1662.8公顷,占本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9.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1307.5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15.1%;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2162.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25.0%;规划仓储物流用地为306.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4.1%;区道路广场用地面积1533.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7%;绿化用地1018.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8%;市政公用设施用地207.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4%。(2)柳东新区分期建设及产业布局的建议 由于柳东新区范围大,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必须分期建设,滚动开发,让不同时期的建设资金都能发挥最佳效益,规划把柳东新区建设分为三期进行。分期建设的原则上从南向北,以柳东大道为轴,从中间向两翼,依托整个柳东新区的交通主干道进行拓展。一期建设:任务是初步树立开发区的形象,启动产业的建设。因此主要内容包括中心服务区、产业区,以及少量居住区的开发,考虑一期建设的灵活性,因此将混合用地包括在内;二期建设:任务是在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健全产业园区的功能。继续产业、科教园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同时进行部分的居住区的开发。三期建设:任务是完善产业区的各个功能与管理,在前两期建设的基础上提高生产、管理、环境、生产和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的标准,最终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新型工业基地。主要建设内容是将腹地的土地纳入进来,拓展产业区和商贸区,建设大产业集群和发达商贸流通设施,并进行科教园区的建设。(3)近期开发启动范围开发启动范围以柳东大道为轴线,向道路两侧扩展。其中现阳和工业区和古亭山部分,总计启动开发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左右;官塘部分,规划为城市公共中心以及高教园区的部分先期启动,总计开发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可以向柳东大道两侧各拓展500米左右,首先启动部分工业用地和少量居住用地。柳东新城近期的开发主要以产业园区和相关市政配套为主,集中资源优先建设好阳和开发区部分,以及官塘片区的核心部分,建设好新区标志性区域,为新区的后续建设招商树立品牌形象。开发建设内容主要以产业和公共服务为主,考虑到先期柳州旧城区对柳东新区的辐射支持,只建设少量居住配套。 根据柳东新区的总体规划和柳东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趋势,柳东新区总体规划用地面积是135平方公里,已开发使用面积是11平方公里,2009-2013年计划的土地开发使用计划总面积是20平方公里,见表2.2。表2.1 柳东新区工业园未来五年土地开发使用预测单位:平方公里年份总体规划用地计划开发使用用地缺口2008135332009135442010135442011135442012135442013135445年累计2020 表2.2 柳东新区工业园未来五年土地开发使用预测 三、柳东新区产业集群网络规划3.1柳东新区产业集群规划原理 对于柳东新区而言,产业选择应基于柳州市对全市产业布局的整体考虑以及对柳东新区的战略定位。柳东新区已被定位为山水工业城市。那么,一般而言,钢铁、重化工、工程机械等与此定位并不协调。更重要的是,柳州市已提出建设柳北新型重化工业区和河西机械工业区。前者的产业定位是以钢铁、电力、化工为主的工业区,同时配套发展中小工业和物流仓储,重点加强整体环境的整治,不再安排新的污染企业进入,控制柳化、电厂工业用地规模扩大;后者的产业定位为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的工业区,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以及相关配套企业适当扩大工业用地规模,以汽车产业为纽带,以“整车基地+零配件基地+销售基地”为核心,打造西部“汽车城”。对于柳东新区,柳州市认为阳和工业新区构建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工业新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机械以及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同时辅以物流、金融、保险、商贸、居住、休闲等配套设施,形成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工业新区;高新区官塘创业园构建以高新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城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应用电子信息与软件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环保产业,配套发展现代物流和工业会展,同时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教园区,建设价值最优化和市场全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不建议柳东新区大力发展钢铁冶炼、工程机械制造等业务,但是,建议柳东新区发展相关互补业务,以免与自己的城市定位相冲突、避免与柳北重工业基地河西区机械工业区形成竞争、维护柳州市整体产业布局的协调和有序。同时,根据柳东新区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名录以及2007年柳东新区企业产值报表数据,从企业数量看,2007年,柳东新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8家,主要是以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为主的制造加工业,以及少量的有色金属加工、化工行业的企业。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家,约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5。且在这20家企业中,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企业占绝大比例。所以,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和柳东新区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建议柳东新区近期大力发展汽车、机电一体、电子信息和物流产业;中长期可在深化产业结构、拓展产业内涵的基础上,逐步适时地发展生物医药、旅游会展、金融服务、创意与研发等产业。 柳东新区是建立在阳和、官塘、古亭山等园区基础上的。园区经济是一种企业集聚性经济。集群经济的形成并不是企业简单地在地理区域上的集中,而是更强调经济体内部成员之间的关联,包括以产业价值链分工为主导的关联、企业间竞合互动的关联以及生产要素互享互补等,并由此产生相应的产业网络。单一园区由于地理空间限制,一般不足以包容一个产业发展能够体现出产业集群效应特征的发展空间。构建产业网络,目的是拓展园区经济空间的限制,在相对较大的区域内形成有利于园区经济发展的产业前向、后向关联,从而在地理空间上构建一个立体的、相互交错的产业集群组。位于柳东新区的众多产业中,许多产业由于企业数量较少,尚未形成网络效应。在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中,应注重构建以下三类产业网络。模式1:中卫模式。“中心”是指园区内部的竞争优势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技术创新能力强、资金势力雄厚、品牌声誉高并具有较强市场营销网络,而“卫星”则一般是配套企业或辅助企业。中卫模式即在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的带动下,各中小企业一方面按照它的要求,为它提供比集群外企业更低运费、更符合要求的配套加工产品或者某种服务;另一方面又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发展。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各中小企业通过中心企业的优势,与中心企业取得合作,形成了经济体战略竞争联盟,达到了“协同”与“关联”的效果。当然,有时“中心”企业不是惟一的,而存在多中心的现象,这就是多核模式。这种模式实际是是中卫模式的衍生,是众多小企业围绕三、五个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在多核式产业网络模式中,以几个企业为核心进行运营,围绕不同的核心企业形成了多个体系,同一体系内部密切合作,体系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竞争。比如汽车产业。模式2:竞合模式。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相同和相似,一些企业聚集起来,共享资源。这种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更包括无形资源如技术、信息、市场和人力资源等。因为产业价值链相对较短,可采用横向互补或竞争合作的互动模式来组织。从形态上看,这是一种水平网络,一般以相关企业、互补企业等联结,以共享资源为纽带形成的竞争- 合作的网络生产体系,企业处于产品链的同一环节上。当产品供大于求时,为争夺产品链上下一环节的资源,企业之间表现出一种竞争关系,当然为了合理地分配和分享资源,它们需要合作关系;当产品供不应求时,处于同一环节的企业对上一环节的资源又表现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这种模式适合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如下:一是网络中企业的规模小、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生产经营对地理因素的依赖性较强;二是同类企业的生产具有相似性,产生竞争,同时企业在生产和创新能力上具有差异性,形成互补,从而形成竞争-互补的产业组织关系;三是依托专业化市场,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模式3:价值链模式。这类模式是由诸多在生产流程上相连接的小企业所构成的产业网络。即围绕园区主导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整合园区产业,多数产业往往以价值链的形态联结。这种联结模式中主要包括产业供应商、生产商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联和牵制。供应商包括原材料供应和初级或中间产品供应者;最终用户可以是众多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指向区域内特定市场上的消费群,也可以是一个采购众多中小企业产品的大型企业。从形态上看,这是一种垂直网络,反映了产品从生产到运输、销售,再到顾客消费的产业链式结构,嵌入到其中的是制造商、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之间产品交换以及产品增值过程。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产品是由多种零配件组装或由多道工序加工而成,而且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单独完成、或由于成本过高单独完成不经济。这些产品生产的有关企业自然聚集形成一个专业化分工的网络生产合作体系,在进度、质量、供应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典型的产业垂直上下互动的“供应商-生产商”联结关系。这种模式在现实中常常与中卫模式混合应用构成混合模式,适合发展的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的产业集群不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有技术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研发机构的区域集聚具有特别的依赖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即核心高端技术,往往被少数竞争力强的大型公司拥有,而高新技术产品往往是附加值较高的终端产品,产业链较长,需要配套、辅助企业及服务。 3.2柳东新区汽车产业网络布局目前,世界主要汽车产业布局,一是制造工厂集中在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同时是营销中心,底特律大致是这样的情况。二是制造工厂分布于中心城市周围,中心城市是营销中心,而不是制造中心,东京属于这一类型。三是制造工厂集中在中心城市以外靠近中心城市的某一地方,形成制造中心,名古屋就是如此。丰田公司所在地丰田市位于名古屋以东20多公里处,制造工厂集中在丰田市和附近地区,集中度较高。目前来看,名古屋的类型较为优越,制造中心在中心城市以外一个集中的地点,即丰田城,有充裕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工厂的集中,同时离大城市又不远,具有良好的经营和生活条件,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它为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创造了条件。丰田公司培养了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商,这些企业都聚集在丰田城中或丰田城的周围。在丰田公司的250个主要的供货商中,有50个供货商将总部设在丰田城内,其余的在丰田城都设有车间,协作厂的数量达到1000多家。此外,大多数供货商都位于离丰田不到35公里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相比较而言,柳州汽车工业规模与国际汽车巨头相去甚远。目前的空间结构类似于底特律的模式,即在中心城市内,整车和一级配套制造商呈分散分布,同时在周边地区也未形成集聚中心。这当然不利于控制整车成本,不利于提高汽车的专业化程度,也不利于厂家方便获取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现在,随着柳州被打造成广西汽车制造基地,汽车及相关行业必将大量在此集聚。由此,在中心城市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制造中心,配套效率可大大提高。当然,为了避免今后像底特律和东京那样在产业规模扩张后导致用地紧张和布局紊乱,笔者认为汽车制造应合理规划各产业布局,并对今后的发展要有充分的预测。 在这方面,上海汽车布局可供参考。整车制造工厂大多位于上海市郊,其中产量最大的两家企业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分别坐落于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嘉定国际汽车城。整车厂的选址与其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有关。为了便于流水线操作,提高生产效率,一般大型的制造工厂在设计时都以一层或二层的平房为主。这样,为了追求规模经济,工厂的占地面积势必十分庞大,而随之自然而然就要考虑到地租问题。只有在远离中心商务区的市郊,地租才可能降到让承租工厂可以接受的程度。零部件企业集聚于整车厂周围。零部件产业是上游产业中与整车制造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当今世界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使其与整车的研发与制造密不可分。整车技术的提升、成本的降低都依赖零部件产业水平的提升。没有强大的配套产业,不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工业。对于柳东新区来讲,在发展整车方面也不具备政策优势,因为整车制造被放在河西工业区。柳东可以发展汽车研发、金融服务、销售、新材料、部分零配件,。一则可以与河西区制造企业形成互补,二则有利于快速建成柳东新区。在战略安排上,近期可以着重发展配件技术设计、零部件制造、零部件配送和售后维护服务,中长期则可以拓展到整车设计、市场营销服务、汽车金融服务等。 图3.1(a):柳东新区汽车产业网络(近期) 图3.1(b):柳东新区汽车产业网络(中长期) 3.3柳东新区机电一体化产业网络布局目前柳州机电一体产业存在一些问题,如整个行业布点较为分散,集中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大。更加值得思考的是,相比于国内其他机电一体产业基地,柳州机电一体产业的配套市场发育不良,其他企业与核心企业缺乏配套或服务,产业链条拉得不紧,产业链不完整,缺环现象比较严重。柳州机电一体产业只是初步具有形式上的集群,而不具有实质上的集聚,企业之间竞争有余,合作不足,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企业之间、企业与其他要素来源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相互间较高的企业交易成本使得产业集群没有发挥最大效用。由于缺少合适的配套厂家,一些企业为了解决本地配套能力不足的矛盾,其零部件不得不实行对外采购,这必然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前主机制造商与配套件企业纯粹是买卖关系,随着行业的发展,现在如果继续维持这种简单的买卖关系,肯定行不通。许多配套件企业已经走完了几十年,甚至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强的技术及资金实力,有许多专有技术是主机制造商非常需要而又不具备的。主机制造商只有与他们结成战略同盟的伙伴关系才能得到深层次、多方面的支持,这对主机制造商的生存,进一步发展壮大及增强市场竞争力是不可缺少的。配套件企业也同样需要有稳定强大的主机制造商作为自己稳步发展的后盾,才能长久生存与发展下去。因此,只有主机制造商与配套件供应商结成稳固的战略同盟的伙伴关系,才能获得双森。目前世界上主要工程机械制造商与许多重要配套件供应商,甚至与原材料供应商都结成了战略同盟伙伴关系。比如卡特彼勒与采埃孚和博世力士乐、凯斯与康明斯、与拍金斯等都结成了这样长期的战略同盟伙伴关系,并获得了双盈。所以,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不是孤立的。其支持性产业发展状况的好坏对该产业有巨大的影响。支持性产业是指与本产品生产密切关联的产业,它影响该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从而影响本产业的发展。美国、日本、欧盟的工程机械产业之所以能在世界称雄,是因为他们的发动机、车辆底盘、液压元件、电器控制元件等相关零、部组件也非常发达。一个产业的发展往往会带动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母产业的发展;相反,则可能阻碍其发展。工程机械的上游产业有材料、电子、电气、信息产业、其它机械产业以及其它产业。这些部门为工程机械提供高质量的材料及相关的配套设备。根据柳州市的整体部署,河西将建设成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的工业区,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以及相关配套企业适当扩大工业用地规模,以汽车产业为纽带,以“整车基地+零配件基地+销售基地”为核心,打造西部“汽车城”。所以,柳东阳和工业区大力发展工程机械的设想不具备政策优势。当然,柳东新区可以与河西工业区错位竞争,为河西工业区的核心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者服务,形成核心在河西的中卫型产业网络。 为形成此网络,需要加快引进工程机械产业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为加快产业链配套,现阶段的招商引资政策应当和促进产业集聚与配套、零部件配套项目引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柳东新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产品聚集区。同时,围绕全面提升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专业化配套服务、咨询服务,扩大配套服务业的力度,带动产业配套链、调整链的衔接。对于引进的企业,首先要在引进对象上有所选择,不能只要是机械企业就引进,要真正引进一些有创新能力、能激发产业集群活力的相关和支持性企业,帮助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同时,更要注重引进产业链环节中的关键性企业或是现有产业链中存在“缺环”的企业,;其次,要在引进手段上创新,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咨询联络机构以及各种洽谈会等引资手段,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知名度。 图3.2(a):工程机械产业网络(近期) 图3.2(b):工程机械产业网络(中长期) 3.4柳东新区物流产业网络柳州在全国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柳州东濒粤港澳台,南接北部湾和东南亚,北靠长江中游地区,处于长三角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与大西南经济圈、东盟经济圈的连接地带,同时又是经济高梯度地区和低梯度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功能和特点,向东可以接纳粤港澳台及大陆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科技和经济辐射;向西既可以凭借广西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产业、产品、技术向云贵川等地区扩散,也可以依仗自身的工业优势与大西南地区互补;向南可以凭借桂海高速公路等便捷的交通优势向桂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发展;向北可以凭借柳州铁路枢纽城市的地位将吸纳力和扩张力延伸到中原腹地。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决定了柳州未来加快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而且成为打造区域性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条件。 柳州在广西境内的区位优势也十分明显。柳州位于广西中部,不仅以广西经济中心的地位而与东西南北相关,而且在广西总体经济布局和协调发展的体系中,起着重要的协调和互动“枢纽”作用。柳州还是居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南宁市的重要腹地支撑和工业实力后盾。所以,柳州发展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对于柳东新区来讲,既然定位为山水工业城市,再发展那些堆场之类的“物流产业”是不妥的,可以围绕柳州的支柱产业,着力引进物流总部、培育物流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服务虽然在国内外刚刚兴起,但作为物流服务的必要组成,可以考虑在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规划、创新相关物流金融服务,譬如物流银行等新的业务型态,一方面获得先动优势,同时也可以此来带动、推动第三方物流、乃至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最终形成如图17所示的产业网络。 图3.3:物流产业网络 3.5柳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网络布局对于柳东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初步设想应构建价值连型网络。就柳州全市而言,分布着许多相关企业,如柳州生物制品分公司前身是广西生物制品研究所具有三十多年的生物制品生产历史,是国家定点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个人及家居护理用品、植物药等;柳州市绿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天然植物提取物的高新技术企业;纯正堂制药厂不断研制开发出“玉叶清火片”、“含咳停”含片、“维C银翘片” 等一系列质量好、疗效高的产品;还有广西汉芳草本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宏升胶原肠衣有限公司、柳州蟠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但是,这些企业很少位于柳东新区。建议柳东大力引进此类企业,既与新区城市定位和产业定位相符,又与柳州市对柳东的高新技术产业定位相符。在产业培育过程中,着力按照产业链纵向关系招商引资,最终形成价值链型网络。在培养柳东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时,基于柳州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建议重点发展以下三类相关业务。中药现代化。近年来中医药正在崛起,并将在未来的时间里与西医药平起平坐而成为另一类医疗保健体系。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使用中草药和中草药提取物,因为他们认识到和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在美国和德国,这个市场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在整个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中,我国最有实力、最具优势的领域首先应该是中医药,中药现代化也是我国最有可能迅速国际化而成为未来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的支柱。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是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强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估计目前全球的市场销售额超过2000亿美元,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物医学材料应用广泛,全世界仅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应用的就有90多个品种、1800余种制品,西方国家在医学上消耗的高分子材料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亚洲生物医用材料将从2001年占世界市场的17%增至2005年的25%。国内对其要求的增长率已高达30%,成为外商重点占据的市场对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生物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生物制剂。在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中,所有的诊断测试试剂盒制造商都依赖于其他公司提供各种各样的生物试剂组份。一些诊断测试盒依据其生物化学变化提示某种反应有没有发生,其生化反应是通过不同的酶催化的,而这些酶又多是从(海洋)动物的内脏中提取的。其他可生产的高附加值药物主要包括AZT和其他的抗病毒药,生物科技公司也利用核酸来生产诸如基因诊断试剂、DNA合成、RNA合成和DNA测序之类的生物试剂。 图3.4:生物制药产业网络 3.6柳东新区的旅游会展产业网络根据规划,柳东新区将建设会展服务区,建设工业展览馆以及其配套功能,发展酒店、会议、会展、娱乐、休闲等设施,形成具备对外综合服务功能的中心。但是,柳州的旅游业从现有规模来说,还是处在一个起步的水平,不论是从旅游的收入,以及它所产生的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来说,还都比较少。除此之外,柳州的旅行社业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柳州旅游景观的宣传力度非常不够。考虑到国际上现代化的旅游业都利用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等先进IT手段,柳州应当在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利用先进的IT技术进行宣传、营销等,将会是柳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旅游是一项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行业,柳州如果能够发展好旅游产业,将会带动相关的交通、住宿、餐饮以及一系列服务业的发展,对柳州的产业转移来说,意义重大。 在业务类型上,可以围绕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和制糖、造纸、化工、建材、日化五大优势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优势,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和经济辐射的极核作用,充分挖掘广西地域工业展览资源禀赋,充分利用柳州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积极开展与区内城市、周边地区乃至东盟各国的经济联合和协作,实现旅游会展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在网络布局时,还需要考虑旅游会展产业链的特征。在一定区域内,会展业和为会展活动提供服务的相关产业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将关联度高、支持性强的企业纳入会展活动中来,彼此之间逐步形成的一种相互依托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会展产业链围绕会展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相关企业以会展业为依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会展活动的发展并由此获得各自最大的利益。产业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追求专业化的优化发展,各个产业之间都具有关联性,每个节点的行为都会影响链条上其它企业的决策。在发展会展业时必须综合考虑产业链的整体性。从会展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会展的主体方包括会展活动的上游和中游环节,会展的相关方则指的是下游环节。因此,我们从会展活动的三个构成环节来分析会展产业链。上游环节。上游环节是指会展项目的开发者和会展品牌的拥有者,即我们所说的专业会议组织者。在实际市场运作过程中,作为会展活动的发起者,主办者与专业会议组织者有时候是合而为一的,有时专业会议组织者以某一会展的承办者身分出现,表现出主办者与承办者的分离。中游环节。中游环节是指会展项目的具体运作、组织和实施者,也就是我们常讲的目的地管理公司。他们按照主办方的要求将会展活动方案落在实处,具体执行会展设计的要求,处于会展产业链运行的实施阶段。下游环节。下游环节是指会展活动的支持部门,包括直接或间接众提供服务的部门,如展台装修、展品运输、物品租赁、贸易中介、保险、商务旅游、媒体广告、信息数据等机构,这些支持部门为会展业提供了技术、人才、资金和信息的支持,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从产业链的运行来看,下游环节仍属于会展活动的实施阶段,只是从会展业的角度认为他们处于从属地位而非会展业的主体,而且他们任务的完成也并不意味着会展产业链的终结,因为要使会展活动得以持续进行和会展产业的发展, 还必须对每一次的会展活动进行评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剔除不必要的环节和部门,增加忽略的行业和部门,使会展产业链在不断的运作过程中完善起来。 图3.5:旅游会展产业网络3.7柳东新区创意与研发产业网络布局 根据柳东新区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名录以及2007年柳东新区企业产值报表数据,柳东新区目前主要是以汽车制造以及零部件、机械设备为主的制造加工业,以及少量的有色金属加工、化工行业的企业。而由于柳州仍处于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多年来柳州的工业发展重心更多是强调在规模和总量方面,而对提升产业质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考虑略显欠缺,工业经济增长后续乏力,虽然建立并发展了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高加工度的新型主导产业,但由于投资不足,未能促进产品迅速升级换代和形成较大规模,使得在区域内具有产业比较优势的工业后劲不足。能带动工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多数行业和产品虽有一定优势和特点,但从全市整体考虑,仍显不足。同时,柳东新区电子信息产业薄弱。与柳州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前景目标相比较,柳州新区目前各工业园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薄弱,信息系统的开发水平严重落后于柳东新区的实际需求,故加快电子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要依托于大量的高科技知识与大量的资金投入,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体系急需形成,对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宏观调控要从中长期发展入手。建议结合柳东新区近期和中长期产业发展目标,有选择地引进和培育创意与研发企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兼顾数字内容和动漫设计以及影视产品。 图3.6:创意与研发产业网络 3.8柳东新区金融服务产业网络布局在发展一般金融服务业的同时,建议结合柳东新区的产业内容大力发展有关金融服务企业,如汽车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创业金融支持(针对创意、研发等高风险事业)等。3.9柳东新区电子信息产业网络布局电子信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突出特征是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在世界范围内,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明显地显示出了其重要性。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在8%-10%,平均为同期世界GDP增长率的1.5倍。中国在加入WTO以后,更进一步地融入到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是柳州的优先选择。“信息技术”是一种获取、传递、存贮、处理分析以及使信息实现标准化的技术。从范围上看,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则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深入而言,“信息技术”就是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设备服务提供和信息服务提供两大方面的方法、设备的总称。所以,电子信息技术包括丰富的内涵。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电子及通信正处于重点技术转型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数字电视、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对未来发展影响重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和技术日益成熟,并成为未来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的重点。在通讯领域,数字技术正在全面取代模拟技术;在广播电视领域,已开始由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变,数字电视广播已在全球很多国家试播,数字音频广播也已进入商品化阶段。 同时,核心产业的作用日益重要。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仪器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其实力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电子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是由于他们掌握并垄断着核心软件和关键基础元器件的设计和生产。另外,产品界限和产业界限日趋模糊。数字技术促进了音视频、通信、计算机三大类产品间的互相融合。电信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交叉经营、资源共享且相互渗透已是大势所趋;计算机、手机、传真机大量进入家庭,使消费类产品和投资类产品边界模糊。数字化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PC和TV的融合,使家用电视机、计算机、通讯终端融为一体的信息家电出现。结合柳东新区的现状,可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产业,如软件企业、电子材料、新型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积极迎接产业转移。同时,加大电子信息产业在柳东其他产业中的应用,提高工程机械产业、机电一体化产业、汽车产业、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信息化程度。 图3.7 电子信息产业网络四、柳东新区产业发展政策 柳动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自主制度创新的支撑。在梳理已有政策文件的基础上,结合柳东新区未来产业发展战略,我们提出了柳东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如图4.1所示。 图4.1:柳东新区产业发展政策体系框架(1)结合总体规划,按产业集群、大项目带动的模式积极慎重地开发土地,摒弃传统土地开发模式,另辟蹊径建立新型土地开发机制。(2)在主导产业发展上,应加强技术设施和交通网络及第三方物流业建设,积极打造现代物流中心;引进和培养创意产业人才,坚持政府引导,为创意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基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重发展中药现代化、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制剂。 (3)在招商引资方面,应完善工业项目评估制度,提高投资强度,拓宽招商领域,创新招商方式;围绕重点企业进行产业链招商,鼓励重点企业增资扩股延伸产业链;完善工业区管理体制,增强对企业的服务功能,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 (4)在园区管理创新方面,应改善服务,推行一揽子项目审批权限,开辟工商登记绿色通道,缩短通关通检模式;形成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加强重大项目信息沟通和全方位的跟踪服务链;发展多层次、服务功能齐全的中介服务市场,设立投诉网络;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增加投资吸引力。 (5)在上级政府配套政策方面,应将柳东新区纳入省级发展规划,争取进入国家级发展规划中;地方税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开发交通;完善路网布局、铁路和水运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治理水污染、治理重大污染源,建设路口标志性建筑等。 4.1柳东新区土地规划政策 土地规划理念和机制是产业布局和对进驻产业和企业类型、激励的重要先决条件,因而也是政策制定的重要着眼点。从宏观面来看,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高峰期,也是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因而也是包括柳州在内的中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期。柳州在这轮产业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优势就在于土地。如今,东南沿海地区在发展中普遍出现较为严重的土地制约,比如广东目前可供开发土地资源只占总量的7.5%,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要。珠三角、长三角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已基本无地可用,新增项目无法落实。上海、江苏有的企业已经被政府明令通知,年底前必须搬迁。而我国对外投资的一个与柳州临近的主要对象国——越南,如今陷入金融危机和30%的通货膨胀中,这对柳东而言,无疑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规划、利用好土地资源,是柳东发展的关键一步。1、规划开发理念目前,中央层面还没有具体的促进中部发展的财政政策,各地普遍以政府管委会建设工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的发展路径。根据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各地往往为项目竞争而出台大量优惠土地政策,这在短期内确实有利于地区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提高,但长期来看,透支了未来发展的稀缺资源,导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后劲不足。而且,普遍的优惠政策和低门槛导致难以有效区分好项目和相对差的项目,使得劣质企业进驻,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企业“锁定”、土地利用效率和政府财力的提高。使得对有些引进的项目不得不在几年花更大的代价促其转移。事实上,珠三角、长三角的“腾笼换鸟”代价非常之大。更进一步来说,普遍的优惠政策和低门槛(通常土地低价是其中一项),还会导致区域产业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集群,不利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不利于企业长期扎根。这是前车之鉴,柳州应一开始就吸取其教训,结合总体规划,按产业集群、大项目带动的模式积极、慎重地滚动开发土地和项目。环境、交通、土地承载力等条件决定了柳东新区未来引进的应是优质企业。青山绿水越来越成为核心竞争力,就是金山银山。2、土地开发机制柳东既有的土地开发模式已然逐渐发挥作用,事实上也是在当前土地制度下,全国各地主要的土地开发模式。这一模式当然还可继续。在此,我们提出另一可能的土地开发思路以供参考。 当前,土地征用和使用过程中的社会矛盾比较尖锐,不仅柳州,全国很多地区都有类似状况。我们建议成立由园区管委会和其他资金合资成立的新公司(管委会控股)负责新项目的工业房产开发和项目引进;开发和引进需遵循政府的产业、布局规划;农民以集体为法人对进驻企业进行土地入股。这有助于解决园区发展的资金问题,也有利于市政府反复强调的工业集中、人口集中、农民增收和土地有效利用。而且,其他资金以一定税收比例为盈利模式,会积极引进高附加值企业,在以税收优惠争取企业和创造税收中间寻求平衡。而且,农民补偿能相对合理化,有利于实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农民以集体为法人对进驻企业进行土地入股的思路,不但符合中央政策精神,也是合法合理的。实际上,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农民对土地使用、收益、转让的权利,这是朝保障农民拥有充分的土地权利的方向迈进的一大步。以后工业和开发区的用地,无疑须逐步向这一精神靠拢。而在法律法规层面,国土资源部第52号文允许土地入股合法化,而《土地承包法》第42条有允许农民入股的规定。此外,在当前政策措施方面,2008年11月19日,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2009年起我国将逐步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要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从理论上讲,农地入股开发项目,是让价格机制在土地这个重要生产要素上发挥配置作用的手段,从而从基本原理上实现经济活动的有效率,避免可能的人为因素、不合理的权力运用因素对经济效率和资产相关方利益的侵害。对于政府而言,允许农地入股,将农民纳入征地开发的利益共同体,有助于减少征地时的摩擦和冲突,降低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对于农民而言,允许土地入股无疑是一次“地权”的扩展,意味着获得了长期遭忽视的土地开发增值受益权,有利于保护和增进农民的利益。这种新型的征地模式切合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精神。允许农民土地入股,实质就是保障农民应有的土地增值受益权,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允许农民土地入股经营性用地项目,是维护农民利益的捷径,能够帮助农民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保障农民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红利。 从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看,自1997年起,广东南海诸多农地转性就进行股份化手段,将股权固化。这固然有与香港回归相关的诸多社会经济背景,但南海10余年的经验说明当初的措施是成功的,尽管并不符合当初地方政府的意愿。另一个例子是,2007年7月重庆市出台新政,允许该市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入股,支持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因此,在全球、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大背景和广西整体的发展环境下,农地入股的措施并不会真正影响到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具体操作中的一个关键点是股权价格,建议相互间协商定价,基本依据年终的每股分红来定,而股权可以进行买卖、继承、转让。 4.2柳东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政策1、制造业发展政策(1)发展制造业的基本原则第一,突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构筑竞争优势。广泛发展劳动、资本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是柳州制造业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说,加工制造业是工业发展很难逾越的阶段,没有粗放型增长就没有集约型增长的前提和要求,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是现实可取的、有效的。但是,制造业的优势如仅仅体现在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成本上,这种优势将会不长久。因为加工工业易于进入、更低成本的制造区位会不断出现,国际贸易条件会逐步恶化。比如,2006年春的广交会上,衬衫是按照公斤卖的,平均一件一美元。因此,必须在继续保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推进技术、产品、产业升级,构建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从适应短期条件、偏重低成本扩张到注重夯实长期发展根基、提高国际分工和竞争地位的升华,避免滑入比较优势的陷阱。第二,突出先进生产力的导向。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必须体现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导向。应该说,目前柳州的装备、汽车生产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但还远不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关键是要在“先进”上下功夫,着力提高产业总体水平,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参与国际分工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形成基于先进生产力的产业优势。 第三,突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高。传统制造业在较长时期仍会支撑柳州制造业增长。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是制造业调整和发展的关键。要正确把握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振兴传统产业的关系。不能仅仅把先进制造业限定在前沿技术应用领域,柳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得依托现有产业和企业。正如波特所说,“根本不存在低技术产业这一说法,有的只是低技术公司。”传统制造业的出路,关键在于不断适应需求变化和持续创新,不断增强竞争力和创造社会财富。(2)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政策“十一五”及未来几年,围绕产业基地的目标,应重点打造以重点引资企业为骨干的装备、汽车、电子信息等制造业设备及相关产品产业群。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及产业链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推进落实,需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第一,完善集群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准入的方式提升和完善地方网络的基础设施,实现集群区专用型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强化为产业集群发展配套服务的公路网、电力、排污系统、专业性贸易市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区域贸易中心、物流中心的形成;同步推进外向型经济服务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直通式的出口加工区等形式引导企业向专业化园区的集聚。第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府推动与市场调节,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中介服务机构,造就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中介服务队伍,逐步形成符合产业集群建设要求的,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产业集群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根据柳州重点发展的产业实际和目标,面向市场,重点加快工业设计、研发服务、技术开发、技术交易与技术转移、质量鉴定、技术标准、技术评估与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促进技术和知识的有效流动,提高柳东新区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第三,设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专项基金用于与产业关联、创新体系和公共平台有关的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提高柳东工业和经济长期发展的一项基础性软环境工程。建议建设各重点产业共性技术服务与测试、数字设计制造应用集成、科技数据与文献共享、科学仪器与设备设施共用、成果推广和转化网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等平台,实现各专业技术平台间的对接,使科技基础设施和共性技术平台成为成果转化、产业人才培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信息中心帮助集群企业及时掌握国际商情和了解国外企业的外包动向,承接国际外包业务中学习先进技术、国际操作理念和管理方法。第四,制定专门的产业链促进政策。整合政策资源,对现有政策进行评估、梳理和调整,形成政策体系,将产业扶持资金、特定事项扶持资金和贴息资金等财政性资金的重点向若干产业链聚集,成立统一性的产业集群发展专项基金,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合成作用。(3)促进柳东新区制造业发展的具体举措第一,改变招商引资方式。单纯靠优惠政策,使得劣质企业进驻,阻碍了产业层次的提高、产业链的整合、土地利用效率和政府财力的提高。根据现有的工业基础,柳东的目标是建成广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围绕这一目标,对于新进入企业,应改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实施项目评估制度。按照“批项目、核土地、核规划、核环保”的要求,对项目的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预期产出、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等方面情况进行统筹考虑,综合平衡,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坚决不予导入。第二,建立配套的相关政策体系,激励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为了提高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加大政府在支持企业技术开发方面的直接投入,由主要支持公共科研项目转变为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业的研发提供公共资金资助。逐渐将出口补贴政策转变为研发投资补贴,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加速折旧。通过政府的直接采购政策,为新产品提供市场,扶持新产品的发展。 第三,发挥制造业集聚的优势,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首先,通过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其次,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第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装备,切实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第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专利工作。2、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城市。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目标,使现代物流技术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优化重要手段,实现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近期建设成为桂中地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中期发展成为区域性物流基地,远期发展成为大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及辐射东南亚的重要物流中心。第一,加强物流研究,做好柳东物流业整体发展规划。在规划建设上,应注重三个层次的物流体系:第一个层次是国际物流体系。第二个层次是区域物流体系。第三个层次是城市配送系统。配合柳州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区域内工业物流配送、商贸物流配送和城市生活物流配送等。第二,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路网建设,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以及区、市各类运输通道为网络运行基础,以连接南宁、桂林、广州、湛江等经济中心城市及桂中区域其它城市的运输干线为骨架,以规划中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城市配送中心群为核心支撑点,以物流信息系统为运作支持,以城域快递系统与市内配送系统为衔接保障,以口岸和大通道为轴心,共同形成柳州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结合柳州市铁路场站改造和公路主枢纽建设,在柳南区柳州铁路编组站区域建设“公铁联运中心”,结合鹧鸪江码头以及柳州北站改造建设“公铁水联运中心”,建设综合性的物流园区;以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建设若干个行业性物流中心,重点推进阳和、长塘、柳石、柳西物流中心建设;以专业市场和新型商业业态为依托,建设若干个配送中心,构成高效、畅通、完整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建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形成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 第三,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加快现代物流基地建设。积极开拓物流市场。依托柳州制造业优势,发挥交通枢纽的便利条件,完善流通网络体系,强化产业服务功能,积极引导流通业服务工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构建开放性的、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全社会物流便捷、高效、低成本运行;在工商企业中大力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升企业内部物流,变物流自理为物流代理,培育物流市场;坚持以第三方物流为重点,优化物流供给,引导物流需求,鼓励引导企业积极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逐步实现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至2010年,力争有50%以上的社会物流业务量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第四,优化资源、聚焦政策,培育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良性机制。政府积极制订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包括资金筹措政策、降低级差地租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优质资源向优秀企业倾斜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营造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区域环境。鼓励现有传统物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延伸服务范围和领域,并通过资产和功能整合,找准切入点,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成为现代物流服务的供应者;鼓励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工商企业加速向现代物流领域发展,利用现有的运输工具、设备、仓库、人才等资源,通过兼并、合作、重组、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组建独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使之在为母公司服务的同时,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在培育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按国际惯例运作、网络结构合理的现代物流企业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联合,建立跨国、跨地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物流企业;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并支持物流企业向综合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到国外或国内其他省市设立分支机构。3、创意产业发展政策 任何产业活动中都包含着创意成分,但并不是所有的创意都可以成为产业。因此,发展创意产业必须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产业选择。创意产业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柳州不具有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地理、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全面发展创意产业是不现实的。因此,对柳州而言,选择一个合理的创意产业范围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柳州创意产业能够引起关注的只有动漫,但是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动漫产业。柳州还可以继续考虑,哪些创意产业适合柳州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划。柳东新区在发展创意产业时要通过政策引导突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具体为:第一,坚持与城市建设形成互动。制定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虽然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程度一般都比较高,但是我们认为,对柳州来说,创意产业首先是摆脱工业城市形象、打造新柳州城市形象的“名片”产业,其社会效应要远远大于经济效应。这样的目标定位就决定了柳州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导向。二来,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即使从经济效应角度来看,产业发展往往也需要大量的智力投资,包括基础教育投资和专业技术教育投资,如果考虑产业长远发展的话,显然短期的投资回报并不明显,投资回收期会比较长。因此,柳州的创意产业发展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综合考虑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第二,加快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意业的生产要素是人的创造力。因此创意人才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纽约,从事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到总就业人数的12%,伦敦、东京则分别高达14%和15%,而中国目前不仅在创意产业人才的总体数量上与这些发达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在层次和结构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上海创意产业的龙头产业网络游戏为例,估计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数将达到4180万,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67亿元。但令人不安的是,引进版网络游戏在中国市场所占的比例高达90%,其中韩、日网络游戏居于绝对主导地位,甚至占全国网游市场份额的盛大也是靠代理韩国游戏《传奇》起家的。专门从事网络游戏人才培训的清华万博总裁杜波就说过,游戏人才结构中最缺乏的是从事游戏产品策划、开发的组织和游戏企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其它创意领域例如动漫产业也同样存在着这个问题。因此,加快创意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为了柳州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三,坚持政府引导、活动引领和市场运作。设立专门的教育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和配套产业政策。建议柳州以政府投入为主导,设立相应的基金,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在产业发展上,通过基金资助、税收优惠等一系列配套政策一方面支持本土创意企业的发展,同时吸引国际企业和国内其他地方的创意企业和个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性和创新性,是基于创作者个人创意的一种智力成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上是对创意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保护。因此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我们要增强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引导。另一方面,要在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的同时,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盗版行为,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规范、健康、有序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创意人才的创意热情,推动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第四,坚持突出区域的功能特色。对柳州创意园区统一规划,实现特色性发展。柳州创意产业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还没有开始整体规划,如果规划不及时,可能出现政府规划的园区和自发形成的园区各自发展的局面,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上海的各个创意产业园区之间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这个现象就比较严重。目前在柳东新区的规划中,会展服务区和古亭山-阳和综合服务区已经初步确认为服务业发展的基地,其中就包括创意产业。如何统一规划,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是柳东新区必须解决的问题。4、旅游会展产业发展政策柳东新区旅游会展业的发展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培育品牌、建设精品、形成网络的要求,围绕自然生态、滨海休闲、边关揽胜、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和红色旅游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景区景点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构建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加强重点景区景点道路、环保等设施和旅游城镇接待、娱乐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旅游服务,突出旅游服务个性化和人性化,建立现代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创建现代旅游营销体系。积极开展国内旅游合作,实现泛珠三角经济区内无障碍旅游。拓展以东盟、日韩、欧美等国和港澳台地区为重点的境外旅游市场,加强与国际旅游组织的合作,促进旅游国际化。 以“风情柳州”为主题,资源整合为主线,项目开发为重点,区域合作为基础,使旅游业成为柳州市新型服务业的引导产业和对外开放的形象产业,力争将柳州市打造成广西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之一。具体为:全面推进柳州─桂林旅游一体化,构建与桂林市融合贯通的大旅游圈;实施跨省区域协作,形成与国内重要旅游城市的长期客源互送战略关系;大力扶持和发展县域旅游业,使之成为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加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整合文化、园林、旅游等部门的资源优势和市区、县域的特色景区、景点,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组建柳州旅游产业集团,打造“风情柳州”、“百里柳江”旅游品牌;加快以程阳桥、元宝山景区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旅游项目开发,全面推进以大龙潭─白莲洞景区为代表的城市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活动,大力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建设环都市农业休闲观光旅游。5.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政策在培养柳东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时,基于柳州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建议重点发展以下三类相关业务。中药现代化。近年来中医药正在崛起,并将在未来的时间里与西医药平起平坐而成为另一类医疗保健体系。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使用中草药和中草药提取物,因为他们认识到和西药相比,中药的副作用较小。在美国和德国,这个市场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在整个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中,我国最有实力、最具优势的领域首先应该是中医药,中药现代化也是我国最有可能迅速国际化而成为未来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的支柱。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是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其病损组织、器官,或增强其功能的新型高技术材料,估计目前全球的市场销售额超过2000亿美元,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物医学材料应用广泛,全世界仅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应用的就有90多个品种、1800余种制品,西方国家在医学上消耗的高分子材料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亚洲生物医用材料将从2001年占世界市场的17%增至2005年的25%。国内对其要求的增长率已高达30%, 成为外商重点占据的市场对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生物材料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生物制剂。在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中,所有的诊断测试试剂盒制造商都依赖于其他公司提供各种各样的生物试剂组份。一些诊断测试盒依据其生物化学变化提示某种反应有没有发生,其生化反应是通过不同的酶催化的,而这些酶又多是从(海洋)动物的内脏中提取的。其他可生产的高附加值药物主要包括AZT和其他的抗病毒药,生物科技公司也利用核酸来生产诸如基因诊断试剂、DNA合成、RNA合成和DNA测序之类的生物试剂。 4.3柳东新区招商引资的政策建议(1)抓住招商引资的大好时机,推进招商方式市场化,提高进入门槛,从而提高产业结构层次。招商引资与工业投资已成为工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提高柳东新区的产业结构,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深入实施招商选资,进一步完善工业项目评估制度,提高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导入数量占新导入项目的60%以上,新一轮主导产业的导入数量占新导入项目的60%以上;二是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拓展以外引外、以商引商,全面开展专题招商、定向招商活动。三是拓宽招商领域,积极引进企业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注重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工作。通过招商方式市场化,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人才基地”的建设和土地集约化。 (2)围绕重点企业进行产业链招商。要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格局,依托工业园区,积极采取重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不断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方式,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实施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招商引资战略,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链结构比较合理的项目。在加大引进外资项目的同时,也应着力一批内资重大项目,做到内外并举,加大项目储备。围绕构建主导产业链、产业群,应继续鼓励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以大项目、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对重点企业在争创品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方面进行鼓励,对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对资源、能源的需求方面,加强服务,优先办理。积极引导企业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道路,鼓励重点企业增资扩股,延伸产业链。引导他们把企业总部、销售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研发中心迁入柳东新区落户。(3)完善工业区管理体制,增强对企业的服务功能。政府应该进一步重视开发区的作用,加大对工业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力度,在扩大授权放权范围,明确工业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工业区在规划、建设、土地、财政、工商、税务、项目审批、劳动人事、进出口管理等方面的经济管理权限。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对开工业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体制。重点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对工业区实行宏观管理,制订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产业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规划。要坚持贯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明确划分事权和财权。工业区管委会作为开发区日常管理机构,应把政府管理的重点放在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上,着重抓好区域内产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上,运用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手段引导企业健康发展。工业区应通过建立国际化管理体制和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化运行机制,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按照国际规则办事,推动与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资本和资源,吸引和促成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使产业走向国际化,实现经济规模化。要加速以引进内资为主向全方位开放的转变,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发展国际化的贸易机构,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以外带内加强配套和辐射功能,增强经济的外向度、区域知名度和市场空间。 4.4园区管理创新建议(1)改善服务:在项目审批程序、工商登记、外汇管理、社保体系、用工、通关等方面进行改革。 在项目审批程序方面,争取园区管委会能获得“一揽子”内外资项目审批权限,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合并审批。对涉及公共资源配置的外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工商登记方面,简化企业登记手续。仿效上海市的做法,企业可以直接向工商登记部门申请名称登记。建立“绿色通道”,凡资料齐全、在市工商局窗口进行名称登记的企业,一个工作日予以核准。保护外商驰名商标和厂商名称,避免非法使用。开展“网上登记”,企业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规定、下载登记表式、查询登记状况等。在外汇管理方面,做好异地外币清算业务,增强对整个广西和西南地区外币清算的辐射功能,加快异地外币清算速度,减少企业在途资金的占用。简化出口核销手续。实施企业分类监管,取消部分进口付汇事前备案事项。对进驻的优秀企业实行总量核销,事后监管。在通关通检方面方,推进电子报关、报检工程和一次报关。加快建设统一的口岸数据平台,建立和完善海关、检验检疫局等口岸相关部门和企业间的信息网络。推广通关数据的电子化联网传输,实现无纸化通关的模式,缩短通关、通检时间。(2)形成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建立综合配套服务体系。重大项目协调促进方面,应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考虑降低投资一般项目商务成本的同时,对试点开发区和技术水平高、关联带动效应大的支柱性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和政策聚焦。对重大项目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链,对其在项目选址、开工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行个案协调,特事特办。加强重大项目投资信息的沟通,建立重大项目信息传递机制和梯度引资体系。人才引进方面,鼓励国内外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特殊人才申领《柳州市居住证》,以柔性流动的形式来柳东创业或工作。仿效上海市和长三角、珠三角的做法,对持有本地居住证的台湾地区人员可以申请办理长期暂住加注和多次出入境签注手续,对持有本地居住证的外国籍人员可以申请办理长期居留手续和与居留期限相同的多次出入境签证手续,可以技术入股或者投资创业;可以申请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凭税务凭证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外汇指定银行将其合法人民币收入兑换成外汇,汇出境外。 (3)中介服务方面,发展多层次、服务功能齐全的中介服务市场,积极支持国内外著名的中介服务机构来柳东开办分公司或设立办事处。建立外来投资企业投诉中心网络,设立投诉热线,随时为投资企业排忧解难。(4)配套生活设施方面,应开办专门的学校、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解决外来投资的后顾之忧,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增强对资金流入的吸引力。实际上,作为柳东新区规划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是新区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改善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城市生活性服务业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餐饮业、零售商业等。可以说,这一类服务业实际上可以分为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居民社会化服务两大块,前者需要新区在进行园区规划时就予以规划,并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督导进行先期建设。从政策指导角度看,由于城市生活性服务业一般土地资源占用不多,除了城市公共服务体系需要配套工业园区、生活园区和商业园区的开发而先期进行投入外,居民社会化服务业则主要由城市规划领衔、社会化投资为主体,可随着新区建设的不断深入陆续投入。根据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建设的重心,将有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将主要用于保障民生、农村和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结合柳东新区产业发展思路,在新区生活性服务业当中应该重点加强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这不仅符合国家当前的投资建设主要方向,也与新区产业规划中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有很好的结合点。 4.5向上级政府争取的支持政策1、建议自治区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第一,规划政策── 纳入省级发展规划,争取成为国家级开发区。由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建审批原则中可看出,须我柳东高新技术开发区达到如下几个要求,才能符合申请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具体条件为:年工业产值40亿元/平方公里以上;年税收收入达到10亿元;年出口额达到5亿美元;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10亿美元。因此,柳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依托现有园区内的产业结构以及柳州市的产业发展来进行一个有步骤、有规划的产业发展提升计划。工业区要明确定位,突出特色,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政策,集约用地,盘活土地存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进区落户,培育形成特色产业群,努力办成现代工业聚集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促进工业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第二,税收政策──入驻(注册)柳东新区的企业,其上缴的税收,除中央部分外,地方税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新区新一轮开发。从优惠税种看,要由所得税为主转向所得税和流转税优惠的并重,特别要注重发挥增值税“消费型”抵扣政策的作用;从优惠方式看,要由直接优惠为主转向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并重,注重发挥加速折旧、税收投资抵免、费用扣除等间接优惠方式的作用;从优惠实施对象看,要由地区优惠为主转向地区优惠和行业优惠并重,尤其是要注重发挥税收产业政策功能。对到柳东新区从事投资及开发的投资者给予一定时期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对进入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投资的产业和项目,如大农业、生物制药、生态环境整治工程、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高速公路、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管道运输等,应从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对以资产重组形式推动国有企业改制、转产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各类投资者给予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对发展非国有制经济方面,实施税收优惠、税务登记、征收管理全方位的政策倾斜;做到税收优惠要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同时还要建立与科技有关的加速折旧制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规定不同方式、不同幅度的税收优惠政策。改革企业所得税,适当采用累进税率。可借鉴美国公司所得税的做法,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由于西部地区在起步阶段多为中、小型企业,因此实行累进税制,其税负相对偏低,客观上可促进其发展。 对柳东新区自然资源开发企业给予特珠的优惠待遇。在沿海和东部资源基本耗竭的状况下西部资源优势突出,成为中国下世纪持续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可见西部自然资源的开发对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借鉴美国的税收政策,对自然资源开发企业也可给予特殊的优惠待遇。但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自然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国家开发西部的总体规划,否则,不能享受税收优惠。第二,自然资源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三,享受税收优惠的自然资源开发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准,而不再是一些自然资源的初级加工企业。 根据国办发[2001]73号文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的外商投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2001年起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属外商投资企业且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产业的农业牧产收入,自取得收入年份起10年内免征农业牧产税。西部地区公路国道、省道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为了支持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举办的第三产业企业),可按产业政策在一定期限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具体规定如下:对为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行业,即,乡、村的农技推广站、植保站、水管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种子站、农机站、气象站,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城镇其他各项事业单位开展上述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一年。对新办的三产企业经营多业的,按其经营主业(以其实际营业额计算)来确定减免税政策。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 地区新办的企业,可在三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是指:在国家确定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三年。在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示范项目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可以适当缩短,但不得短于以下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为20年;火车、轮船、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示范项目为新办并在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工程示范项目由农业部批准。第三,交通政策──确保远期轨道交通引入,提升区位优势。公路建设方面,继续配合国家实施国道主干线、西部通道建设,按照国家及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公路建设。加快建设鹿寨至阳朔等区内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形成纵横交错、环路迂回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实现地级市行政中心所在地通高速公路。继续配套完善柳州公路主枢纽建设。铁路建设方面:焦(焦作)柳(柳州)国铁主干线.改造柳州铁路枢纽,提高站场编解能力。加快柳州至广东肇庆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水运建设方面:对柳江航道内的滩险进行整治,充分利用柳江水运条件,逐步建设柳江、黔江千吨级航道,发展柳江客、货运输,实现“东进西出”、“西进东出”的面向东南沿海、背靠大西南的战略构想,建成阳和码头,调整优化港口结构,重点提高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能力,改善港口装卸条件。2、建议柳州市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 第一,组织保障。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升招商引资项目对接层次和质量,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推动柳州经济发展。做好项目招商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洽谈、签约、实施等全过程的服务、协调和督查工作,确保重点项目招商取得实效。着重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以工业园、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利用汽车、机械、冶金等优势产业,开展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双向招商,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吸引外来投资、外来投资壮大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格局,带动园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从而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结合企业改制、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园区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探索以商引商、委托招商、驻点招商、网上招商等现代新型招商引资方式,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招商引资的有效性;努力营造开放、透明、法治、高效的投资环境。继续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严格规范各类检查收费行为,依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完善口岸设施功能,提高通关效率。 第二,土地指标的倾斜。突出重点,依托企业集群,重点发展三类工业园区柳东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晚,数量少,规模小,还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处于企业集群阶段,尚未上升到产业集群的高度。在借鉴内地经验促发展的同时,应该坚定不移地贯彻自治区的部署,明确政府角色定位,确立干预重点,发挥政策效应,积极规划,顺势而为,重点干预。各级政府应实施产业政策引导作用,创造好的外部环境。政府的招商理念应逐步从政策招商转变为产业招商。借鉴内地省区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改变粗放式的重数量,转向集约式的引资,干预的重点放在促进产业联系上,至于发展什么,如何发展则由企业自己去决定。以产业定位为指导,用园区内聚合的资源优势及特色产业去招商引资,引进的投资项目要符合园区内产业结构,要注重环保型、项目投资规模大的龙头企业,提升园区的内延式发展水平,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园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实现园区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引进性政策的研究制定,培育提升工业园区产业支撑力。柳州目前的物流产品、资源互换与周边国家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发展外向型经济条件优越,对内地投资商搭建中转平台,拓展海外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观的市场容量。因此,政府的政策效应要体现在引进政策上,注重内外资政策并举。主要依靠地缘优势、低成本优势,特别是地方优惠政策优势及地方产业集聚优势吸引外商投资,建立本地供应链,促进本地产业链向高端扩张。形成以大企业为中心,大量关联企业和下游企业,网络化入驻的局面,并带动一大批生产配套型企业的兴建。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力度。应加大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力度,大力发展作为园区内市场化主体的民营经济,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环境。在信贷规模、金融品种、金融支持及服务等方面向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实施政策倾斜,对各类入园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适当扩大贷款范围,放宽企业贷款进入条件,切实解决入园企业贷款难、渠道少、融资难的瓶颈制约。应协调、鼓励,创造条件,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按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信用担保公司,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投资公司、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担保公司,支持园区企业融资。强化企业信用意识,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构建和谐银企关系,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加大投资力度,规范管理,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投资环境决定着对投资商的吸引力与投资力度。针对各园区反映的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大,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多渠道、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建立多元的项目投融资体制。改善要素供给的外部约束。灵活运用土地政策,对凡利承载力不高的土地进行园区建设的,应实行优惠地价直至零地价。应协调电力机构,降低园区内工业企业的用电标准;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直供电低价能源区;对电力资源紧缺的园区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补贴。鼓励高载能工业园区企业通过股份制办自备电源或投资现有电厂建自备机组,支持与其它电厂建立局域电网,以提高园区供电的可靠性和运营效率。规范和理顺园区管理体制。通过立法形式,明确园区的法律地位和赋予相应管理权限,根据授权独立行使同级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经济协调与管理职能,为各园区形成自我创新发展机制提供体制保障。完善和强化园区服务功能。各级政府在采取多种办法,如授权、委托、制定政策法规、下放权限,解决重大问题等,为园区发展营造好的政策环境的同时,还应鼓励园区创新服务理念,在完善服务功能上加大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最终实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网络,打造数字化园区;以“一厅式”办公为龙头,探索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服务机制,创建品牌服务区;进一步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诚实守信的投资服务环境,形成投资者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一流投资环境。园区间应加强广泛的合作与联系,加快园区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强本地园区与外省区园区的沟通机制,共享招商引资项目,最大限度实现园区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借园区平台、区位优势,积极打造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工业园区。 第三,周边环境整治的政策。加强城市气、烟尘、水、噪音等环境综合治理,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在线监测,加大对重大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治理水污染,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完成阳和污水处理厂及收集系统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鹿寨县洛清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逐步实施三江、融安、融水、柳城、鹿寨、柳江六县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鹿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第四,建造路口标志性建筑,改善周边形象等。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公共环境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安宁。通过加强规划,整合资源,建立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快速高效的公共安全保障网络,加快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