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

ID:13485990

大小:4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2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_第1页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_第2页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_第3页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怎一个“自然”了得【教学设想】知人论世,论世知人,陶渊明无论诗文还是为人,都体现“自然简淡”的风格。我从这点入手,希望为整节课奠定一个基调,直指《归园田居》的精神内核、陶渊明的精神内核。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追求自然本真的生命,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可以说是怎一个“自然”了得。这种风采是一种直觉,更是一种理性,既要铺天盖地,又要环环相扣。于是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一次次走向文本,走向陶渊明,走向他生命的沸点。【教学目标】 读诗品味“自然”风光,把握描写“自然”的艺术技巧

2、,培养诗词鉴赏审美能力。读诗感悟“自然”人生,走进诗人“自然”的生命历程,体悟生命本真的状态美。【教学流程安排】一、教学导入同学们,朗朗乾坤,谁能挣脱名疆利索的羁绊?滚滚红尘,谁又能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但在中国文学史就有这样一个人,他有官不做,乐居田园,用自己的心灵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绝唱,他就是中国著名的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陶渊明。那我们今天想借《归园田居》走近陶渊明,走近他的生命历程,感受他独特的人生情怀。二、教学过程1.初读文本,感受“自然”诗意。【活动一】朗读指导。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能初步地传情达意。同时要让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反复诵读来体味诗

3、人自然、本真的人生情怀。【活动二】教师范读,学生梳理思路。思考:从题目看最重要的字是:“归”,也是文章的“诗眼”,围绕“归”写了哪些内容?答案提示:可以分为三节:归因、归景、归情。中间描写归景“田园风光”,属于写景部分,头尾部分是较为直接的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解读“田园风光”,,陶渊明笔下的诗歌主题展露冰山一角。2.二读文本,品味“自然”风光。【活动一】思考: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如何?引导:任意选择一个角度鉴赏,但无论赏析任何一点,希望同学们都能从诗歌本身入手,切入意象,体会其意境之美、技巧之美、情感之美。答案提示:①从意象上,色彩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

4、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近景,简朴的草屋与竞艳的桃李交掩成趣。②从角度上,意境上:由近及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村落相隔很远,所以显得模糊。“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③从手法上,炼字上:“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极平常、极富有农村气息的鸡鸣狗吠,以动衬静,又从听觉的角度给画面增加了一点生气。“深巷中”表明声音是由远处传来的,鸡鸣的声音也显得深远,因此声音不是那么实。总之,给人一种很虚的感觉,这样就显得更静了。④从语言上:清新自然,平易如话,白描的手法。总

5、结:最质朴的语言,最质朴的形象,表达了最质朴的情感,达到了内容和手法的完美融合。元好问评价:“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活动二】作者为什么要刻画这样一幅质朴真实的画面,想表达什么感情?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质朴真实的田园风光与官场形成对照,强调只有回到田园,才能释放心灵的自由,回到生命的本真状态。【活动三】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三),进一步领悟感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明确:可以看到,陶渊明不善农桑——草盛豆苗稀,可是他还挺高兴的从事农事,因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6、但使愿无违”。3.三读文本,品味“自然”人生。【活动一】品读开头结尾的文字,体会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答案提示:①开头二句表露了作者本性热爱自然,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②“性本爱丘山”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最重要的目的?“拙”诗句中的“拙”即愚拙,拙对应“巧”,呼应了开头的“少无适俗韵”。③赏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比喻的手法形象说明“身在官场,心系田园”。同时意象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用特别热爱自由的动物更能表达这种真切的渴望之情。④“误

7、”表现陶渊明强烈的悔恨之情,但陶渊明一生多次辞官做官,难道是仅用一“误”字所能辩解的吗?如何理解这种感情。(知人论世)答案提示:a.没有人认同他的志气与才气。一个书生大半生的奔走被否定,实在是道不尽的辛酸。细细品读之后,一声声的叹息和一个失落的灵魂便栩栩然于纸上了。 b.这种感受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参透世情的大彻大悟,这个社会不属于他。“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总结:朱光潜先生也认识到了渊明“蜕变”的痛苦过程:“谈到感情生活,正如他的思想一样,渊明并不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和我们一般人一样,有许多矛盾和冲突;和一切伟大诗人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