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性免疫细胞和应答

固有性免疫细胞和应答

ID:13481504

大小:4.67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7-22

固有性免疫细胞和应答_第1页
固有性免疫细胞和应答_第2页
固有性免疫细胞和应答_第3页
固有性免疫细胞和应答_第4页
固有性免疫细胞和应答_第5页
资源描述:

《固有性免疫细胞和应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干细胞骨髓淋巴结淋巴细胞粘膜免疫系统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粘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其他受体分子免疫球蛋白分子(Ig分子)补体分子细胞因子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2009年10月主要教学内容1.吞噬细胞2.树突状细胞5.其他固有免疫细胞3.自然杀伤细胞4.NKT细胞固有性免疫(innateimmunity)概念:又称非特

2、异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其针对外来异物的范围广,不针对某个特定的异物抗原,反应迅速。作用:1.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2.清除体内损伤衰老或畸变的细胞3.与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固有性免疫的组成屏障结构细胞分子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物理、化学、微生物吞噬细胞、NK、T、NKT、B1细胞补体细胞因子防御素溶菌酶乙型溶素第一节吞噬细胞(phagocytes)一、分类:单核吞噬细胞(mononuclearphagocytes)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来源与分布:来源于骨髓,

3、存在于血液受体:C3bR、FcγR生物学功能:趋化作用吞噬作用三、单核吞噬细胞(一)来源与分布:骨髓单核系干细胞单核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小胶质细胞破骨细胞其他(二)调理性受体和非调理性受体:1.非调理性受体(non-opsonicreceptors)即模式识别受体(paternrecognitionreceptor,PRR)。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并结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配体是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甘露糖受体(mannosereceptor,MR)甘露糖、岩藻糖残基清道夫受体(scavengerreceptor,SR)

4、LPS、磷脂酰丝氨酸(SP)、Ac-LDL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TLR2:G+肽聚糖、磷壁酸、酵母多糖TLR4:G+磷壁酸、热休克蛋白60与LPS活化信号转导相关(1)模式识别受体的分类(2)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PAMP)是指在微生物或其产物上普遍存在的高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常见有:脂多糖、肽聚糖、脂磷壁酸、甘露聚糖、细菌DNA、双链RNA、葡聚糖PAMPS共同特征1.只有微生物病原体才能产生PAMPS,而宿主不能。2.PAMPS通常是病原体微生物存活所必须的。eg.只有细菌才能合成脂

5、多糖,而宿主不能。3.PAMPS通常是所有类型的病原体共有的不变结构。eg.所有的G-菌都有LPS,由此宿主的LPS模式识别受体能监测到任何类型的G-菌感染的存在。InnateImmunity.RuslanMedzhitov,Ph.D.&CharlesJaneway,Jr.,M.D.NEngJMed,2000,343(5):3382.调理性受体(opsonicreceptors)FcγR、C3bR抗体介导的调理作用、补体介导的调理作用(三)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1、识别、清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识别(2)巨噬细胞对抗原性异物的杀伤消化和清除识别结合形成吞噬体

6、形成吞噬溶酶体巨噬细胞对抗原性异物的杀伤消化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经识别结合形成吞噬溶酶体多种水解酶消化降解形成吞噬体氧依赖/氧非依赖杀菌系统杀伤病原体大部分胞吐排出小部分MHC提呈抗原肽-MHC复合物2.巨噬细胞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促进被募集、活化(炎症因子)趋化作用:充血水肿:杀菌与损伤:MIP-1/、MCP-1、IL-8多种CK、炎症介质CK、胞外酶IFN(TNFTNFNitricOxide3、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等靶细胞的杀伤作用4、加工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5、免疫调节作用第二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DC因其表面具有许多树枝状的突起而得名。DC最大的特点是

7、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巨噬细胞和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一、来源与分布:来源于髓系干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DC)来源于淋巴系干细胞淋巴样树突状细胞(lymphoidDC)二、DC根据分布或分化程度的不同而命名:表皮、胃肠上皮朗格汉斯细胞实质器官结缔组织间质树突状细胞外周免疫器官胸腺依赖区胸腺髓质区并指树突状细胞外周免疫器官淋巴滤泡区滤泡状树突状细胞分化程度成熟/未成熟DC未成熟DC捕获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