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字与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之同异

浅谈——写字与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之同异

ID:13472719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2

浅谈——写字与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之同异_第1页
浅谈——写字与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之同异_第2页
浅谈——写字与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之同异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写字与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之同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写字与书法艺术在审美方面之同异写字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或前提条件。但写字不等同于书法艺术,它并不在书法艺术之外,相反它倒是书法艺术最直接最内在最单纯的东西,可以说,它是书法的基础艺术。问题是现在有很多书法家和爱好书法的人,一直把写字或书法的基础艺术,全然理解为书法的全部艺术。写字或书法基础艺术一般在楷书的书写范围,这楷书包括甲骨文、金文、隶书和唐楷以及与这几种书体相关的书体。这些书体就是写字或书法艺术的基础艺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草书艺术才是书法的纯艺术范畴,它包括行书、章草、今草和狂草。作为书法艺术的基础艺术与纯艺术,两者本质上是同一实体自身演变出来的两个环节。即因其书写的目的不同而区

2、别为,楷书艺术与草书艺术。楷书艺术以实用为其书写目的,一般在楷书的范畴内书写。这种以实用为目的的书写,一定要求一般人都可以识读。而草书艺术以审美为目的,一般在草书的范畴书写。这种以审美为目的书写,因其草书的审美特性,不要求一般人必须识读才可以审美,正如听音乐不要求必须识谱,欣赏芭蕾舞不要求欣赏者必须会跳舞。因为审美对于对象的美的理解完全是开放和自由的,草书是纸上的芭蕾和无声的音乐。所以,对于纯书法艺术的审美与音乐和舞蹈,就审美而言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如书法用笔讲究:起止,缓急,映带,回还,轻重,转折,虚实,偏正等。这些用笔方法,具体到楷书与草书,其行为和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楷书用笔,要求笔笔断

3、,笔笔有起行收,起笔有藏露,若前笔藏则后笔露,前笔露则后笔藏。行笔皆用中锋,以腕送之。收笔护尾,要杀得住笔。而草书则不仅每一单字点画间要求以连为主调,而且字与字之间也要求以连为上断而次之。楷书宜缓行,草书则喜用急。而如映带、回还、轻重、转折、等等,楷书与草书在用笔上都存在明显区别。这种区别也只是书法自身整体内部的不同层次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系列特征。即,基础艺术与高级别艺术的不同或区别,正如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区别,在初等数学中的加减乘除,作为基础它依然在高等数学中发挥本质意义上的作用。同样,楷书作为书法艺术的基础艺术,它的点画使转在高级的草书艺术中依然发挥着本质意义上的作用,因为书法的基础表现的

4、是功力,高级的书法艺术之所以美,之所以能展示内美,全在它的基础或功力成熟与否。点画使转最终表现在笔之锋,而锋乃毛笔之毫端,气韵之锋,功力之锋,心灵与手与笔墨纸高度统一于这神奇之锋之毫。这一审美理念,早在魏晋时就已经存在,如王羲之说:“作书之前,宜凝神静虑,预想字形之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这“作书之前”,就是欲作书,但还未作书,纸笔皆未动,手亦未动而心意已动,故“宜凝神静虑”这就是作书之前,需要营造,或培养为作书所需要的那种内在的前提条件。或一种“预想”的心理环境。因为唯能“凝神静虑”,才可能专心预

5、想作书的内容。如“预想字形之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由此可见,这预想的内容,并非某一点画,而是书写对象的全部内容。如“字形之大小,偃仰,平直,振动,”等等各个环节及其关系。以使其“筋脉相连,”不书则已,书则一气呵成。这就是“意在笔前,”或“预想”的意义所在。但这一反思必须达成一致,或必须形成一种统一的意念。“然后作字”。否则就只能“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换句话说,没有那“预想”或“意在笔前”而作出来的书,便不是书法艺术意义上的书法,而只能叫作写字。所以王羲之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