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构建学区科研共同体引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构建学区科研共同体引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论文关键词:学区科研共同体;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学校及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以“共同引领”为核心理念,构建学区科研共同体,打造团队科研平台,开展区域教育科学研究,发现并培养优质教师、品质教师,引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及区域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育品质的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推进、学校及区域教育内涵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学校以“共同引领”为核心理念,构建学区教育科学研究共同体,开展区域教育科学研究,发现并培养优质教师、品质教师,引领农村
2、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及区域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教育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学区科研共同体的性质与结构 1.学区科研共同体的性质。“学区科研共同体”是“学区教育科学研究共同体”的简称,是指以教育品质为目标,以教科员(县市区)为领衔,学区教育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为基础,围绕本学区教育的主要特征,通过优先研究与优势研究,在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学科教学、教育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的科学研究组织。科研共同体是一个以提高教育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品质为
3、价值追求的生命共同体。 2.学区科研共同体的结构与功能。学区科研共同体下设若干个项目研究与发展团队。项目研究与发展团队由三个层面的成员组成:以教科员为核心,第一层面由名师、骨干教师组成;第二层面以初露锋芒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为主;第三层面以年青教师为主。第三层面的教师师从第二层面的教师;第二层面的教师师从第一层面的教师。体现新教师向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集聚,青年教师向名骨干教师集聚的精神。同一层面的教师又可成为一个独立研究小队,有着各自的学习内容与研究领域。每一层面的教师,均以教育质量与教育品质为连接,形成“共同体研究
4、链”。 中心辐射是指第一层面成员的科学力量与人文精神(如研究行为、研究过程、研究理念、研究方式、研究精神等研究成果)向其他层面的成员辐射;层面内成员的科学力量与人文精神向层面外教师辐射。 构建学区科研共同体,旨在发挥本学区教师群体智慧,在本区域内达到引领教育教学研究方向,探索教育教学研究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区域教育教学整体质量的目的。 二、学区科研共同体的主要职能 1.基础诊断与反思。以每三年为一个周期单位,对各个领域的课题研究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现状诊断,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发现课题研究问题、把握课题研究
5、方向、探索课题研究策略。 2.主题策划与实施。以提升教育品质为目标,围绕“区域教育教学整体质量”这一核心,在学校管理、课程资源、教师发展、教育评价等方面,策划并提供学区教育科学课题研究指南,全力构建并开展项目导向性课题研究,引导学区内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校标志性课题研究,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4 3.课程开发与利用。根据新的课程目标,遵循中考和高考命题方向,结合生源实际,研究课程的取舍、补充和拓展,力求形成具有本学区特色的地方课程。 4.专业引领与发展。充分发挥风格教师的引领学习与示范辐射作用;不断加强对升
6、格教师的定位指导与强化训练;严格规范入围教师的基本素质。 三、学区科研共同体的构建 学区科学研究共同体由若干个项目研究与发展团队构建组成。比如,可设立的项目研究与发展团队有:(1)“教学问题”研究与发展团队;(2)“学校管理”研究与发展团队;(3)“课程建设”研究与发展团队;(4)“教育评价”研究与发展团队;(5)“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发展团队;(6)“区域专业设置”研究与发展团队;(7)“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发展团队等等。 总之,学区科研共同体的构建应使得校校有参与,人人有机会,从而盘活各校科研资源,让科研走向集团
7、化。 四、学区科研共同体的特点 1.专业发展的需求性。大量调查表明,不同层面的教师面对教育教学改革有着不同层面的需求,但是期望通过外力的帮助获得成功的需求是同一的。这种外力就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这种成功就是专业发展。就是以学区为基地、教师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区域科研(包括校本科研)。 2.专业引领的凸显性。教研员(专家)、中心组成员(骨干),他们在教育教学理论、学科前沿信息、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他们能在教师面对教改带来的种种“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时,进行积极地点拨和引领,与教师一起
8、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使教师尝到解惑后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起教师的研究信心,这就是共同体中专业引领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体现。 3.互动对话的平等性。学区科研共同体成员间的关系平等是保障共同体发展的基础,只有平等,才能构建起一种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争辩的对话文化。这种对话没有权